替身里的政和茶

  政和茶何时才能走出替身的阴影?政和人是否应该安心于目前的产业现状,匍匐在白茶和金骏眉的大旗之下,做一世稳稳当当的生意?如果政和茶业想重塑897年前的辉煌,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政和县遂应茶场的叶功园先生出生于锦屏,祖辈一直以茶为生,在当地制茶的人中算得上文化人。他曾经通过三年的函授学习,获得了福建农林大学乡村管理的大专文凭,甚至还无师自通地提出了“乡村文化营销”的概念。在锦屏采访期间,叶先生禁不住给我们背诵起了那些赞美遂应和锦屏的诗歌,例如:“古泉喷薄秋愈响,山势空闬昼不开。一壑惟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

  在政和,和叶功园先生一样执著于制茶和卖茶的人不在少数。正如张义平站长所说,在政和,涉茶农户达百分之七十,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振政和茶产业往日辉煌的也大有人在。

  近年来,在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式下,政和的茶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县有茶园10万亩,茶企145家,年产量1万吨,产值达4.6亿元。“政和工夫”、“政和白茶”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注册证明商标,政和被评为“中国白茶之乡”,茶产业已成为政和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然而,和整个福建茶产业目前摧枯拉朽的发展态势不同的是,政和的茶产业这些年来似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长期以来,白茶和红茶一直都是政和最具有传统优势和历史声望的茶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曾经辉煌的政和人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同行们的身后。先说白茶,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是福建境内最著名的两大白茶品类,但是,目前在全国范围的市场中,政和白茶的名气远不如福鼎白茶更响亮。另外,作为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的“政和工夫”,目前也远不如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更有名,更不用说和百公里之外的红茶新品“金骏眉”抗衡了。

  在政和采访时,当地的一位商家说:我十分感谢福鼎人民。

  为什么?福鼎白茶一直是我们政和白茶最大的竞争对手啊,您怎么还会感谢他们呢?

  那没关系,因为福鼎人把“白茶”两个字给推了出去。不管政和白茶还是福鼎白茶,都是白茶,大不了我们政和白茶被人当福鼎白茶买回去嘛。

  如果说,政和人在白茶的推广上还有那么几许豁达和庆幸,可是在自己的优势茶品政和工夫上,却感到了几许无奈。一个简单的例子,每年到产茶旺季,有大批的茶商会聚集在遂应一带的乡村里,他们是到此收购以当地最早的那批芽头精制而成的高档红茶,而这些红茶和桐木关一带生产的红茶精品“金骏眉”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所以,这批由政和的灵山秀水孕育而成的高端红茶,这批由政和人精心制作的精品里的精品,往往会被人拿到市场上,以“金骏眉”的面目出现。

  茶是好茶,就如政和的山水不会辜负政和茶人一样,政和的茶品也不会辜负任何一个茶客。但是,因为品牌意识的淡漠,政和的高端红茶往往只能沦为那些强势茶品的替身,而作为替身的政和茶,怎么可能要得了明星一样的高价呢?对于辛苦一春的政和茶人来说,这多少有失公平。

  政和茶何时才能走出替身的阴影?政和人是否应该安心于目前的产业现状,匍匐在白茶和金骏眉的大旗之下,做一世稳稳当当的生意?如果政和茶业想重塑897年前的辉煌,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另外,曾经的茶叶豪门有必要另辟蹊径,有必要花巨大的代价重新打造一款新的茶叶品类么?

  在政和采访的那段时间里,和我们一起思考的,还是政和本地人。在他们自己的眼里,政和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不外以下几个:

  1.资金问题。政和在闽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据介绍,也就是在最近几年,政和县的财政收入也才刚刚突破一亿元的大关。如何让一个财政收入刚刚过亿的县拿出大笔的资金投向茶产业?如果邻近的武夷山能拿出两亿元和张艺谋一起联手推出印象大红袍,那么政和人可有这个底气?
[page]

  2.产业策划能力不足。其实,策划就是策反,是一个将一地产业进行规划和梳理,引入正途的方式。只有充分的调研之后,对一地的产业发展进行方向性的引导,才能让产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发展,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对于政和人来说,茶产业既古老又前卫。古老的是,它们曾经创造了那个年代的辉煌,前卫的是,现代茶产业脱离了茶马互市和北苑贡茶的体制之后,在市场上的流通和发展,其实和古代的茶产业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现代茶产业的重塑和打造,其实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没有纵向的参考,只有横向的比较,政和人只能从那些产业发展比较先进的地区引进新的产品定位措施和产业规划策略。在这一点上,政和人显然还需要很多外来力量的介入。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听到许多关于政和人和外来策划机构合作的往事。例如前几年,政和人曾经热情地接待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策划公司,在该公司给政和人出具的漏洞百出、错字连篇的产业策划书上,前期投入的资金要7000万元之多。对于政和来说,这个数字,显然不现实。政和人需要的是真正贴近产业现状,真正从政和人自己角度出发的策划和纲领性指导。

  3.政和茶业向外展示力度不够。这几年,政和茶企在政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也参加过许多在外地召开的茶业博览会。例如每年召开的厦门茶业博览会和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是政和人必定参加的展会。但是,在这些展会上,政和的展馆面积和展示层次上,都无法和其他地区相比,而外界对政和茶业的关注显然也不能和别的地区相比。例如,邻近的福鼎市在推广白茶的过程中,曾经以飞艇的形式招摇第一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也曾经别出心裁地制作全世界最大的白茶茶饼引起新闻的关注。这些新奇而特有的方式背后,是福鼎人民推广自己茶产业的强烈愿望。和福鼎人民比起来,政和人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创意对外展示。

  政和人也谈到他们想在政和本地召开属于自己的茶叶节,但是茶叶节的召开要有一定的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才行。在政和本地,目前连一家具有稍大规模的宾馆都没有,那么,热情的政和人能用怎样的方式接待八方宾朋呢?这些,显然都是政和人的苦恼。

  其实,政和人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己的努力。2011年11月25日,在省工商联牵线搭桥下,政和县茶叶企业与北京福建茶叶商会在武夷山市远华国际大酒店召开对接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政和县12家茶企业负责人与北京福建茶业商会会长、满堂香茶叶集团董事长高晨生等12家福建籍在京茶商代表相互交流了各自情况。高晨生等企业家认为政和茶叶生产多营销少是目前茶叶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表示,今后将在茶叶营销上多帮助推介政和茶叶,在茶叶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建设上帮助政和。他们希望,当地政府要有前瞻性,在茶产业发展方面做好规划,制定具体政策,建立灵活机制推动产业发展。政和茶要在公共品牌营销上多下工夫,多扶持一些龙头企业,鼓励茶企走出去,增设营销网点。

  其实,我们也在政和的茶产业里看到了许多亮点。首先,是政和茶产业的基础好。当地没有重工业,当地百姓对环境自然的自觉呵护,这些都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要政和人保护好他们的好山好水,在越来越关注健康的21世纪,政和茶业就有了走出去扩大影响的潜力。其次,政和茶产业的产业链有了相当程度的外延。政和是著名的茶产区,也是著名的竹产地。早在十年前,政和竹制茶盘的经营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在政和本地走出去的竹制茶盘生产厂家已经占据了此类市场70%的份额。以茶的生产带动竹制品的消费和以竹制茶盘的经营引导政和茶品更好地向外扩散,这是非常现实可行的道路。最后,是政和优美的当地风光,也必然会对政和茶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目前,政和正在努力以乐溪和佛子山为基点,打造政和的旅游生态圈,包括叶功园先生极力推广的乡村之旅活动,也会对政和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目前,不甘寂寞的政和人已经全面实施了自己的品牌战略。政和白茶要在茶叶市场竞争中占领阵地,成为政和农业特色的主导产业,就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否则政和好茶就只能永远沦为别人的替身。首先,政和人加强了在各种媒介的大宣传力度。针对白茶主销国外市场,他们建设了中英文双语的政和白茶网站,他们还在中央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了立体宣传,并在一些重点城市醒目地点设立广告牌。

  政和还强力打造“政和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全县范围内对“政和白茶”这一公共地理标志品牌,统一注册,按照“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来授权贴标和市场准入的,促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良性使用的,维护“政和白茶”声誉。政和县政府还鼓励龙头企业创名牌,对凡在县里注册生产白茶的企业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或参加省级以上茶博会被评为“茶王”、“金奖”等的,都给予一定的奖金加以鼓励。

  政和白茶90%以上外销,内销市场占有量极为有限,开拓国内市场对白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人建议,可选择广州入手对政和白茶进行产品推介会,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进行强力推介。针对白茶外热内冷的市场现状,采取“反辐射”的市场策略,充分利用政和白茶在德国市场受捧的现状,辐射国内人对白茶消费的信心。另外,政和白茶也在香港市场受捧,那么可选择香港举办“政和白茶”茶文化交流推介会或依托《大公报》等香港主流媒体,借力宣传,达到影响内地的目的。

  在政和采访的那段时间,当地人告诉我们,目前政和有七万左右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这个数字大约占到政和本地现在居住人口的30%以上。这些走出去的政和人,都是政和茶最好的宣传员,也是政和茶对外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是啊,问道政和,倾听历史的回声。茶客与银工弥漫的山谷,遍地珠宝。七万背井离乡闯荡世界的政和人,你们是否肯回来耐心寻找?文/小沛

责编: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