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光辉的六大茶山

  清《滇海虞衡志》中记载:“普茶名重于全国,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
  访普洱茶为什么不去普洱而到版纳?那是因为从前光辉的六大茶山大都坐落在版纳境内。在云南南部的苍茫群山中,繁衍生息着数十万哈尼、苗、傣、壮、布朗等少数民族。凡海拔在800米左右的当地,简直都能在茂盛的森林中发现茶树的身影。这片总面积逾越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听说就是全世界茶树的起源地,是《茶经》之外的神秘园。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谈到茶叶产区时说:“南边有嘉木”。而南边在哪里?它就在中国西南边境接近缅甸、老挝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区域。
  从唐代开端,西双版纳区域的茶叶就开端外销。清朝阮福所著《普洱茶记》记载:“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唐代中期,版纳区域呈现了一条细微的与外界灵通的买卖道路。其主要出售区域包含四川、云南、西藏等广阔区域。宋代除进行川滇藏茶马买卖外,其时的大理国还派青鸟使到广西以普洱茶与宋朝作茶马买卖,并运至华夏和江南一带,江南的达官贵人无不对上乘的普洱“紧团茶”拍案叫绝。宋朝名士王禹锡品尝了芳香浓郁的普洱茶后,曾写过一首赞美诗:“香於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珍惜不尝只怕尽,除将供养白头亲。”诗中所指“圆如皓月”,就是普洱紧团茶。到了元代,普洱茶已成为商场买卖的重要商品。元代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习俗》中的《金齿》、《白夷》(指傣族) 条说:“买卖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彼此买卖”。
  普洱茶这一名词是由民间茶叶买卖在普洱府而构成,正式载入史书则是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明人谢肇制在《滇略》中说:“士庶所用,皆普洱茶也”。《新纂云南通志》指出:“‘普洱’之名,在华茶中所占的特别方位,远非安徽、闽浙可比。”
  清朝中叶,跟着茶叶买卖的日渐昌盛,云南南部的有些山峰便开端有了一个一致的姓名--六大茶山。清《滇海虞衡志》中记载,“普茶名重于全国,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这短短四十三个字,对六大茶山的情况做了极为精辟的归纳。“周八百里”,不只说出了茶山的总面积,并且也充沛表明晰六大茶山自古就是连成一片的。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因此赢得贡茶美名,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开展。朝廷在茶叶集散地普洱府设立了专门机构一致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和买卖,普洱便成为茶叶精制、进贡、买卖的中间和集散地。此刻,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茶区,年产干茶8万担,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仅销往西藏的普洱茶就达3万担之多。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普洱茶的出产依然兴隆,仅慢撒茶山(易武)就年产5000余担。最高潮时,国内每年都有千余名藏族商人到此买茶。印度、缅甸、锡兰(斯里兰卡)、暹罗(泰国)、柬埔寨、安南(越南)等东南亚、南亚的商人也前来普洱做茶叶生意。每年有5万多匹骡马牛帮商队奔走在千山万水之间,马铃牛梆之声,终年不绝于耳。
  清朝后期,因为苛捐杂税太重,普洱茶开端呈现式微。茶商无利可图,茶农不堪重负,便弃茶另谋它业,马帮也改走它途。最惨的是,六大茶山又连遭大火燃烧,茶树焚毁,疾病盛行,整个西双版纳的茶叶出产遭到严重破坏,产值由年产8万担减至5万担。
  20世纪今后,普洱茶的出产依然呈降低趋势。虽然民国年间为康复茶叶出产做出了很多尽力,可是,1936年后印度茶、锡兰茶开端大举进入国际商场,普洱茶在东南亚的出口遭到极大影响,年产值降至3万多担。
  抗战时间,日本人占据中南半岛,云南茶叶的外销道路被完全堵截,茶农纷繁迁徙外地,茂盛一时的大茶庄先后关闭。普洱茶在近代的光辉,从此告一段落。
  斗转星移,谁也没能想到,进入21世纪,普洱茶从港台区域从头杀回云南,并且越演越烈,甚至在中国再次掀起一场风暴。百年茶饼,在新的时代被重视的程度,远远逾越任何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潮。
  在巨大的商场引诱面前,传统的手艺作坊明显现已无法跟上节奏了。新的机器正在拼装,一大批巨大的工业集团正在兴起。在西双版纳、临沧、普洱、大理,新的茶园正在被开辟为基地,源源不断地为龙润、龙生、昌泰、六大茶山等现代化公司的出产线供给质料。
  今日,要寻访真实的古茶园和普洱茶作坊,就得深化一些、再深化一些,一直到六大茶山的内地、村落中、古道旁,去悄然访问,去碰碰命运。 
责编: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