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话】名山是如何“出名”的?

  普洱茶本没有名山,叫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名山。翻开近代普洱茶产更是没有山头一说。如若不信,参看从1950年起到1979年截至,是否存在这样一款山头标志很醒目的产品。
 
  不光近代没有名山茶,就是遥远的古代也没有太多记载。哪怕是普洱茶最繁盛的清中期,能够叫得出的山头也只有产于倚邦的蛮松贡茶。至于蛮砖、曼撒这些更倾向于产区而不是山头。
 
  普洱茶山头文化的盛行是当代普洱茶发展的标志,跟传承并无太大关系。甚至跟清代普洱茶的加工都关系不大。普洱茶的核心在于原料、工艺其次。清代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以叶形区分,春茶、秋茶、夏茶、产地这些并不强调。在加工的过程当中,一饼普洱茶所包含的原料经常跨越三个季节,这就跟现在的区别非常大了。至于工艺,以最著名的贡茶来说,相传当年金瓜贡茶的工艺接近40道,现已佚失。所以过去的老茶山头的概念并不突出,还是要看茶青(偏采摘规格)的质量,以及加工的查号。
 
  到了近代普洱茶文化的兴盛也经过了若干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后,落后的企业文化使普洱茶企业一度遭遇危机。甚至到了2000左右的时候,在云南从事生产加工普洱茶的企业出现下岗分流。到了2005年大益改制的时候,当管理者说出要生产加工品质最优秀的普洱茶的时候,很多年轻工人面面相觑:“啥是普洱茶?”
 
  近代普洱茶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至于山头文化是普洱茶加工文化的延伸。是茶客对普洱茶品味的提高,品味的提高意味着在普洱茶花费的提高,这对于商家而言是看的到的利润。茶客的追捧,商家的利润,2者相加,自然众人拾柴火焰高。普洱茶名山出名也就见怪不怪了。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