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满京华

  文/贾岩

  北京地区虽不产茶,但北京人爱茶是由来已久的,尤其是老北京人甚爱饮茶。京城老百姓把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成是每日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七种生活用品。从明代起来自浙江、安徽、福建的茶商就来此开立茶庄,龙井、毛峰、乌龙等茶中上品虽好但不对口味,老北京人尤其爱喝茉莉花茶,也称之为“香片”,好的花茶需要经过多道茉莉花的窨制,香味扑鼻,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正所谓“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老北京人喝茶的茶具也甚是讲究,普通人家喝茶多用细瓷茶壶,一个擦得锃亮的铜茶盘,配上几把同色花式的茶杯。富裕讲究的家庭则喜欢用盖碗,泡茶的时候每人一杯,将茶叶直接放入杯中,茶叶不能放得太多,热水不能添得太满,正所谓七分茶、八分酒,由此一来一杯香茶呈于贵客。另有一批玩主喜欢用泥壶,也就是所谓的紫砂壶泡茶,泥壶选择方面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最佳,老北京人对手里的泥壶边饮茶边把玩,乐在其中,以茶养壶,以壶悦心。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一提当时的一种烧水的水氽,是由洋铁或铜制的,类似油壶,细高的圆筒上有个把手,盛上水往火眼上一蹲很快就会沸腾,在各式保温壶发达普及的今天几乎很少能见到水氽了。
        

  北京人除了在家中饮茶,茶馆特色也是北京茶文化的繁盛一面,北京茶馆由来已久,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而名扬天下。老北京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特色茶馆,如:清茶馆、书茶馆、饭茶馆、棋茶馆等等。除此之外最受大众欢迎、最实惠、最便宜的喝茶方式就是北京的大碗茶。夏季时分,北京的胡同口、市场里出现应季的茶棚、挑挑儿做生意的大碗茶,天桥、什刹海一代常常可以遇见这种便宜实惠的大碗茶。现在的北京也有遗留下来的大碗茶茶摊,在一些传统的旅游区也常能见到。树阴底下一张张小桌几只小凳,一碗碗晾好的茶水,每碗中透着那么的清亮、凉快。其实在北京甭管贫穷富贵都能找出一种合适的茶文化来,只要能吃饱饭怎么还不得来杯“高碎”喝喝。说到“高碎”的确还有一些名头可以说说,老北京人最喜欢喝的茶叶,很多的老北京人对着“高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和说不完的回忆。其实“高碎”就是在加工比较好的茉莉花茶过程中筛选出来的碎茶的嫩尖和小芽,看品相虽然与小叶香片确有差别,但是比真正的茶叶末子还是要显得高级多了。说到老北京人对“高碎”的情有独钟并不是因为其物美价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高碎”是各个茶庄选取不同高级茉莉花茶的碎末拼配而成。所以,“高碎”的香味是一种复合的味道。怎么配置“高碎”才能吸引回头客,这其中的配方也是各大茶庄秘而不谈的秘方。所以“高碎”在北京不仅仅是百姓大众的茶,也得到了一些达官贵人发烧友的青睐。所以有不少的老北京人清早起床后得先来一壶“高碎”,喝“透”了才开始一天的生活。

  再说到北京人喜欢的茉莉花茶,其实在此之中有与老北京饮食口味相当大的联系。北方的饭菜口味偏重,再加之北京人爱吃一些羊肉、萝卜、韭菜等这种口味偏重的食物,唯有花茶才能遮住这些重口味所产生的异味,又能起到消食理气的作用,这其实和蒙古人的砖茶作用差不多。另外就是北京的水,北京的甜水井很少,碱性大的苦水井很多,这种碱性大的水冲泡像西湖龙井茶尤为难喝,但是生活中不能没有茶,最后经过反复探索,还是茉莉花茶最适合北京的水。所以好茶必须配好水才能相得益彰。花茶除了能沏着喝,讲究的老北京还用它来“沁口儿”。李渔《闲情偶寄》中有此描述:“香茶沁口,不过指大一片,重止毫厘,裂成数块,每于饭后及临睡时以少许润舌,则满吻皆香,多则味苦,而反成药气矣。”那会儿没有口香糖,嘴里有异味怎么办?嚼几片花茶,满口皆香,似乎比现在的口香糖还管用。

  当然,北京人喝茶不光讲究茶,讲究茶具,也开始讲究水了。用什么水来沏茶,成了北京人很讲究的事儿了。老人们宁愿坐半天公共汽车,去西山的老泉汲水,背着回家,也不愿直接用自来水沏茶。讲究点儿的北京人则直接奔茶馆,坐上半天,享受那个“闲”字,去抵“十年的尘梦”。这也是北京的茶馆业常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了。难怪我的朋友们喝茶时张口闭口离不开“品位”二字了。

  有时手捧香茶,静心一想,北京人喝茶,到现在仍讲究喝出味儿来。由此可见,开门七件事的“茶”能说是小事吗?非也。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和经济如何发展,无论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提高,“茶”是永远不会远离我们的。

责编: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