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茶俗知多少

  陕西的大巴山是茶叶出产之乡,这里竹木茂盛,气候湿润,四季云雾充满,全年直射光线少,紫外线照耀时刻短,对茶叶的发育和芳香油素、单宁、维生素等含量的增加极为有利,不少高山峻岭和浅山丘陵都适合名茶成长,早在汉朝时期,就归于我国的七大茶区之一。《新唐书·地舆志》载:贡茶有“山南道,剑南道,淮南道”。“山南道”就是指陕西的巴山区域,可见陕南茶叶作为宫殿饮料的前史已很悠久了。
  建国前,陕南茶叶出产开展很缓慢,出产技术落后,产值很低。建国后种茶面积逐年扩展,特别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今后,跟着“敞开”与“搞活”方针的执行,茶叶出产有了迅猛的开展。地处巴山山区的几个县不断开发出新的茶林和茶园,上市的优质名茶连绵不断,茶叶出产已成为当地农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陕南茶的总称叫“陕青”,其制品通过杀青、蕴华、显美、焙香、精化等工序加工而成,其间用火炒干的叫“炒青”,用火烘干的叫“烘青”。种类许多,最有名望的有“紫阳毛尖”,“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等数种。
  “紫阳毛尖”产于陕西紫阳县,是驰誉省内外的名茶。所谓“毛尖”,是指带有白茸茸毫毛的嫩茶尖,通常在清明前采制,在唐代,大家称这种茶叫“茶芽”,是向朝廷进贡的二等贡品,俗称“皇茶”。毛尖按采摘的时刻分两等,一芽一叶初放时采摘的为一等品,一芽二叶初展时采摘的为二等品。有诗云:“雨前相同是新茶,坡有阴阳性各差。齐焙白毫先入贡,香风吹出野人家”。“紫阳毛尖”的制造工艺非常精密,经加工出来的茶叶条形紧结匀称,外形碧绿油润,捧在手上细瞧,茸茸的白毛清晰可见,冲泡的茶叶明澈艳丽,幽香的气味沁人肺腑,小口啜饮,则感到清淡之中有一种甘美之味,《紫阳县志》称这种毛尖茶为“骊龙之珠”实不过誉。据化验,紫阳县产的茶含硒量比皖、浙、闽等地的高6至32倍,长时刻饮用,有防癌和防止血管硬化效果。此茶与西湖龙井并列为全国名茶。
  “秦巴雾毫”产于陕西镇巴县,它的原名叫“口含茶”,因采茶姑娘每采下一片嫩茶尖,都要尖朝里、尾朝外地含在口内,用少女的口液浸泡十余分钟,然后才取出暴晒杀青,因此而得其名。这种茶早在西汉初年就作为贡品敬献给皇帝。相传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常到依山傍水的茶镇品茶议事,喝的就是镇巴归仁山的口含茶。1984年12月,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椽教授到镇巴调查,给“口含茶”取了个颇富诗意的姓名,叫做“秦巴雾毫”,秦巴,指陕西镇巴,雾,指云雾充满的自然环境;毫,指嫩叶周围白茸茸的毫毛,代表茶叶之质。秦巴雾毫以采摘的时刻分层次,采摘时刻越早,茶越贵重,共有明前茶、明茶、雨前茶、雨茶四个等第。这种茶在冲泡时确有出奇之处,将沸烫的壶水高高在上,冲入玻璃杯中,茶叶借着水势上下翻滚,三上三下,叶片舒展,一片片由上沉下,恰似天女散花,沏定后茶尖一概朝上,婀娜多姿在绿豆色的水中,恰似碧海中的片片帆船,非常赏心悦目,乘兴啜饮几口,顿觉脑清神爽,大有“洗尽千古人世愁”之感。此茶汤色鲜美,气味芳香,在省内外颇负盛名。
  “午子仙毫”产于陕西西乡县高耸入云、雾霭朦朦的午子山上,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出产的茶叶条形紧细匀整,甘冽可口,经久耐泡,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而名噪京师。近几年在制茶工艺上,既承继了精深的传统工艺,又吸收了黄山毛峰茶的烘制和龙井茶的炒制等长处,构成了烘炒联系,独具匠心的“午子仙毫”茶个性,这种茶是采摘一芽一叶或两叶的嫩芽制成,古人谓之一枪一旗,每斤制品茶约31000个芽头,嫩度和香味都很一同,1985年5月被评为省级优质名茶,1986年6月初,在福州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中国茶叶》杂志曾向国内外分析了这一名茶。如今“午子仙毫”不只热销西北各地,并且出产名茶的南边几个省市也来陕西订购。
  “汉水银梭”产于陕西南郑县的毕坝区域。此处坐落巴山内地,山中处处茂林修竹,地气湿润,出产的茶叶条细娇嫩,味甘芳香,质厚耐泡,据说在清代就已闻名遐迩,当地县官为了凑趣皇帝,曾以贡品进奉给皇室。近几年,因采制精密,泡出的茶色绿水青,香味浓郁,大家争相采办,市场上常求过于供。
  陕西人爱喝茶,待客也以茶为先,“客来敬茶”是习以为常的礼节。客人坐定,主人先捧给一杯热茶,表明欢送,然后主人才陪客人坐下叙话,开端议论正事。陕南人也有用茶叶作礼物奉送亲朋的风俗,每当四时八节,或走亲访友、或送行贵客,常以赠送茶叶表明尊敬之心。在巴山区域,女婿看望丈人,上好的礼物莫过于二斤茶叶,若质好味佳,丈人喜不自禁,还邀来左邻右舍到家一同品味,同享其乐。
  许多人不只在家里喝茶,还喜爱到茶馆去喝茶,陕西茶馆源源不绝,早在唐代长安就呈现了专卖茶水的茶肆。唐人封演在他所著的《封氏见识记》中说:京城长安“多开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关中人喝茶的社会风气最迟在唐代就已构成了。到了近代,各地更是茶馆遍及,无论县城或集镇,都稀有家或数十家开茶铺的。茶馆之多,尤以陕南为最,两间瓦房或一座凉棚,铺排几张长桌条凳,可包容三四十名茶客,这是集镇上常见的小茶馆。县市的大茶馆通常有宽阔的茶厅或茶室,一概的小圆桌,竹靠背躺椅,可包容数百人喝茶。茶具有典雅的盖碗茶,有大众化的缸缸茶,也有用茶壶沏茶、另配茶杯倒茶的。茶客各有不一样的喜好和喝茶习气,有的爱饮花茶,有的爱饮青茶,有的爱饮红茶,因此,大茶馆要预备好几种茶叶,茶客来了,茶倌当即满面春风地迎上去,先要“问客点茶”,问明客人有几位,喜爱喝什么茶,然后按客人的喜好别离送到桌上来。
  在大茶馆做个好的“壶把式”确非易事,要周到地款待好五湖四海的茶客,全凭勤跑、勤看、勤问,不光要有“笑和尚脸”、“八哥嘴”、“顺风耳”、“飞毛腿”的身手,还得练就一手掺茶的绝技。当茶客满座时,他可一手提壶、一手将十数个茶碗放在手腕上,全仗小拇指做底,其稳如山,只听唰唰几声,十余个茶碗平稳地放在茶客面前,一同将水掺入。特别是在人多桌面广大不能接近时,壶把式将铜壶高高举起,从茶客的背面或头顶把水冲进茶碗。茶水快满时,右手忽地一收一翘,壶嘴滴水不漏,桌上不洒半点,若无过硬的手腕功,举措便不会如此干净利索。
  旧社会茶馆中的茶客,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无所不有。虽然茶馆四壁贴有“勿论国务”,“莫谈军情”的“禁条”,但茶客们依然古今中外、天涯海角无所不谈;奇事怪事、社会新闻元所不讲;许多人都以在茶馆口片闲传、听新闻为乐事。有的懒汉、无赖泡上一碗茶、能在茶馆坐一整天。
  “青帮”、“红帮”也常以茶馆作为活动的据点。“伢行”和客商也常常在茶馆做买卖、看货成交。
  他们不时窃窃私语,比画着手指,做讨价还价的生意。赋闲的劳动者也在茶馆觅雇主、找饭碗。有的茶馆还代茶客分析暗娼。有的茶馆后边还摆有赌场,设有烟灯,招供抽鸦片烟。建国后,乱七八糟的事从茶馆不见了,但大家仍爱在茶馆消闲遣兴,或进行其它各项社会活动。特别近几年茶馆设备更完全,店堂安置更高雅,墙面四周贴有“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宣扬计划生育的标语,有的还订有报刊杂志供茶客阅览。来茶馆喝茶的茶客也今非昔比,朝晨喝茶的多是退休员工、老农、老居民,他们起床早,漫步、训练之后,顺便到茶馆据一座位,花几角钱,泡杯茶提神醒脑,养鸟的人也把鸟笼带进茶馆,边喝茶边听莺歌鸟语。正午多是赶集的乡下人来此解渴歇脚,探问城里新闻,传达村庄奇事、知道致富信息。下午的茶客最多,人也最杂乱,退休白叟到这里是要找个悠闲的当地歇息,下班的员工到茶馆喝茶谈天,摆“龙门阵”,花钱不多,能够松动筋骨,调剂精力和膂力。也有在茶馆会兄弟的,友人到家相访,主人把手一挥,说“走,到茶馆喝茶去”。所以主客悠闲地走进茶馆,一边品茗,一边嗑瓜子,自由自在地高谈阔论,或打扑克,或下象棋,尽兴方散。这些都叫“吃闲茶”。有的人坐茶馆不是为了喝茶解渴,而是为了听评书演员平话或听曲艺演唱,这叫“吃书茶”。近几年市场繁荣,商品交易很活泼,茶馆也是工商业者交流信息、洽谈生意的重要场所。
  陕南人向来有在茶馆调停民事胶葛的风俗,争论的两边约请明白事理、德高望重的人作调停人,一同进入茶馆,一边喝茶,一边讲述现实通过,并讲清各自的道理,由调停人评理,调停人作出裁定后,茶钱全由输理的一方付出,这叫“吃讲茶”。在旧社会里,大家以为“全国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有了胶葛不肯到法院告状,请人到茶馆调停者甚多。今日的人民法院秉公执法。但有些人怕申述费事,仍有愿到茶馆去调停胶葛的。
  陕南茶馆对茶客服务周到热心,泡一杯茶坐上一天,只需不换茶叶便不加钱,茶馆老板绝不会白眼相加或下逐客令的。需求添水时,只需把茶盖掀开,茶倌便立刻过来掺水。夏天走热了,茶馆还递过热毛巾让茶客擦汗,许多人以为在茶馆坐得舒畅,喝得爽快,花几角钱值得。
  陕北人曩昔生计贫穷,简直顿顿吃稀的,没有喝茶的需求,因此也没有构成喝茶的风俗。如今生计大有改进,喝茶者也渐多,通常以饮青茶和红茶为主,大都在家自沏自饮,没有坐茶馆品茗的习气。
  此外,白河县的茅坪茶,平利县的三里垭青茶,商南县的毛尖茶等,都因芳香浓郁,回味甜美,经久耐泡,在省内外较有名望。
  关中人和陕南人都有喝茶的嗜好,且喜朝晨喝茶,各地风俗不一样,喝茶办法各异。关中农家,不管冬夏,天亮起床,头一件事就是沏一壶茶,空着肚子喝,并且不在家中独饮,喜爱成群结队,手持小茶壶,或站在屋前,或蹲在树下,边缀饮边议论,俗称“茶壶会”。品足饮够之后,再各自料理其营生。
  陕南秦岭山中有几个县,对“罐罐茶”特感兴趣,所谓“罐罐茶”,就是煮茶不必壶、锅,专用陶瓷罐在火塘边煨制,这种茶唯陕南独有。因为各地大众经济条件和生计习气各异,罐罐茶的用料、做法和风味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
  “糊油茶”,是山区人遍及爱喝的一种。其制造办法是把茶叶装进陶瓷罐内,(罐高约七寸,直径三寸,两头小,肚子大),煨在火上,加进各种调味品,再把炒熟的白面或包谷面搅成糊状倒进去,烧开后倒在碗里,加上炒花生仁,炒核桃仁及爽性酥香的油炸馓子或油酥干果,这种茶经济简洁,香味浓郁,有和胃利肠之功。
  “油炒茶”是宁强、略阳及南郑有些山区人爱喝的一种。这种茶的罐罐只需鹅蛋巨细,喝茶用盅子,每次只能喝一两盅,不能多喝,其制造办法是先把罐罐煨在火中,烧至发红时投进猪油或菜籽油,待油烧沸冒出白烟,再投进过量茶叶,用筷子不停地翻炒,有茶香味时,即倒进清水,加食盐或白糖烧沸即可。这种茶避暑解渴,养胃生津,提神解乏,每人只需早上喝两盅,上山耕耘,一天内不觉干渴。
  “蒸油茶”多为春冬时节饮用。制法是先将猪板油切成石榴巨细的粒状,同桂圆肉、枸杞、大枣、核桃仁、冰糖等一同装在盆里,放在笼里蒸至板油消融停止。吃时每次舀一、二调羹,倒入小罐内,加进过量茶水,置火中煨沸即可。这种“蒸油茶”香甜味醇,滋阴补阳,益脾润肺,但花钱太多,曩昔困苦大众饮不起,如今山区人逐步富了,许多人家也喝上了“蒸油茶”。
  居住在巴山几个县的农人,嗜茶成癖,无论男女,一年四季常饮,当地有“宁可三日无盐,不行一日无茶”之说。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间,买不到茶叶,有的还以板栗叶、桑树叶代茶冲饮。有的人不只热爱喝茶,并且还喜爱喝酽茶。抓大把茶叶,置火上熬煮,其色浓若紫汤,其味涩似木瓜,苦似中药,唯此方合口味,也唯此才干过瘾。有的农人清晨上坡耕耘,背篓里装上茶缸、茶杯、茶叶,到了地头,支起三块石头,舀一缸溪流,置茶叶于其间,一面煮茶,一面锄地,茶煮好,每人喝一两杯,再持续耕耘,显得分外精力。 
责编: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