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茶范:陶行知鲜为人知的茶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推广生活即教育时,在晓庄师范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茶实践。

  100年前,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师从杜威等名师。1917年回国后,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授。10年后,他脱下西装革履,告别城市,来到郊区,穿上布衣草鞋,创办了晓庄乡村师范学校。

  学校所在地,有一片茶园,陶行知改造后命名为“中心茶园”,之后这个“中心茶园”展览便成为学校的重要活动,列入晓庄师范的二十六项重要事务之中。中心茶园里设有书报,棋牌,为师生,也为当地农民服务,有点今天所谓社区茶馆的意思,陶行知亲自担任指导。

  在中心茶园,陶行知写了一副流传至今的对联:“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在当时,那里经常出现的情景是,西装革履的访客对面,坐着一位蓑衣斗笠的农夫。距离弹琴人不远处,真有好多牛马竖着耳朵听。

  陶行知请牛听琴,还与牛同眠。校舍不足,学生被分配到农家,陶行知也经常在农家住,有一次他醒来发现身边睡着一头牛。他对牛有感情:“吾乡称绩溪人为绩溪牛,人以为侮辱,我以为尊敬。因为牛是农家之友,没有牛,我们哪里来的饭吃呀?”

  陶行知先生

  老百姓在家喝茶,都是独自行为,把农民与学生集中在一起喝茶,就不一样了。晚饭后,茶会锣鼓声一响,农夫,学生,老师四面八方汇集到茶馆,学生教农民识字,农民教学生生产知识。来这里喝茶的庄稼人,把自己的务农调子哼出来,陶行知稍微整理,就变成了校歌。

  晓庄师范学校的校歌《锄头歌舞》是这么唱的:

  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锄去野草好长苗呀!绮呀海,雅荷海。锄去野草好长苗呀!雅荷海,绮呀海。五千年古国要出头呀!锄头底下有自由呀!绮呀海,雅荷海。

  天生了孙公做救星呀!唤醒锄头来革命呀!绮呀海,雅荷海。唤醒锄头来革命呀!绮呀海,雅荷海。革命的成功靠锄头呀!锄头锄头要奋斗呀!雅荷海,绮呀海。锄头锄头要奋斗呀!雅荷海,绮呀海。

  这首歌很有生命力,1990S,在乡村都还有人哼哼呢。

  国立晓庄师范学校毕业证书图片来源:孔夫子网

  在晓庄师范,与教学相关的二十六项里,还有“耕牛比赛”,“镰刀舞表演”,“蓑衣舞表演”。为此,陶行知还写了一副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工夫”。

  南京北郊的晓庄以前叫”小庄“,陶行知改了一个字,他也把“老山”改为“劳山”,取劳力上劳心,日出而作之意。他的招生条件也蛮切合农村实际,要“拿得起锄头的男人,倒得了马桶的女生”,那些倒得了马桶的女生后来连蛇都敢捉。他不欢迎少爷,小姐,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

  学校厨房被陶行知命名为“食力厅”,将厕所称为“黄金世界”,把图书馆命名为“书呆子莫来馆”,把礼堂称呼为“犁宮”……

  我们没有教室,没有礼堂,但我们的学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们要以宇宙为学校,奉万物为宗师。蓝色的天是我们的屋顶,灿烂的大地是我们的屋基。我们在这伟大的学校里,可以得着丰富的教育。

  陶行知是徽州人歙县人,是中国茶最重要的产地,对这份家乡的土特产,他非常喜欢。陶行知说:“我们徽州的土产本来不错,你看朱晦庵、戴东原诸位先贤,那一位不是土产”?“譬如茶叶是家乡的土产,我们徽州人是没有不喜欢喝徽州茶的”。

  陶行知在1927年写有“给徽州同乡的公开信”,里面热情地讴歌“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人民向来安居乐业,真可谓之世外桃源”,是东方瑞士,要求徽州人起来为全徽州作一个通盘的筹划,建设和保护徽州万年不拔之基,“不辜负新安大好山水”。

  明清以来,徽州茶取代了江南,成为中国茶业的重镇。陶行知写过一首《毛峰茶诗》:“茶吞黄山云雾质,水吐漕溪草木香。来客若是玉川子,多喝一碗又何妨。”

  同时徽州人胡适是茶商之子,他与陶行知不仅同乡,还同年出生,在美国读一个学校,都是杜威的学生,当然也是茶迷,胡适在美国读书期间,多次写信回家请母亲帮寄茶叶,他们还经常聚在一起搞茶会。

  “陶行知”这个名字,与胡适有关。陶行知最早叫“陶知行”,这个名字来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则来源于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社会”,但胡适建议说,你善于颠倒概念,为何不叫“陶行知”呢。胡适则自己把“胡适之”的“之”去掉。后来,陶行知谢了《行是知之始》,将“陶知行”从此更名为“陶行知”。

  陶行知爱喝茶,也喜欢用茶来喻物。他要求解放儿童时间时说,“现在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

  陶行知很好看茶馆的教育,多次说茶馆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即学校,要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来提高人民的水平。“有这种思想,便可利用庙宇、茶馆和每一个可能空的地方作为读书班、讨论组,等等。我们的原则是尽可能少占用房屋。那个地方没有房间可利用,就可以到树荫下去学习。较大集会可以在露天举行。这个天然的大礼堂,实在是非常宏伟壮丽的。青天当作我们的屋顶,祖国的大地当作我们的地板,灿烂的群星守护着的月亮,则是为我们服务的明灯。”

  有人不解,一个大教授,怎么跑到乡村去与农民打成一片,而不是在大学做教育?陶行知说,中国以农业立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他开玩笑说,工人已经有了红色的政党——共产党,我想农民也应该有一个绿色政党——农村到处是青枝绿叶的世界。他的宏愿是,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为三万万四千万农民烧心香”。

  随时随地教育,“大众教育用不着花几百万几千万来建造武汉大学那皇宫一般的校舍。工厂、农村、店铺、家庭、戏台、茶馆、军营、学校、庙宇、监牢都成了大众大学的数不清的分校。客堂、灶披、晒台、厕所、亭子间里都可以办起读书会、救国会、时事讨论会。连坟墓也可以做我们的课堂。”

  陶行知为一家茶馆撰写的对联说:“为农民教育之枢纽,是乡村社会的中心”。也因为,茶馆有着流动的民众。

  陶行知说,“在这些地方,每次我们都遇得着一大群的人,今天的一群不见得就是昨天的一群。也有茶迷戏迷是天天上同一的茶馆,进同一的戏园而且还有一定的时候。我们也要抓住这一些地方施以有意义的教育。车站上的展览,码头上的壁报,电影院的新知识的插片,茶馆里说书的革新,戏园里小丑说白的讽刺,市集上的公共演讲表演,都是流动教育的可以行的例子。”

  王笛有《茶馆》一书,讨论了1900-1950年成都茶馆对民众的影响,唐德刚与汪曾琪都谈到抗战期间他们在重庆与昆明茶馆学习的情景,这些都印证了陶行知所倡导的茶馆式教育可行。

  陶行知这种独特的茶叶教育方式,在今天找不到踪影,也不知道,今天的晓庄师范里,那片中心茶园还在不在?


  参考资料

  王一心,《陶行知:最后的圣人》

  张远桃,《陶行知》,2011年,《老年报》

  《陶行知文集》

  《胡适日记》
 

  陶行知教育实践足迹

  ·1910年考入南京江文书院以第一名毕业,去美国留学。曾师从杜威,先后获政治和教育硕士学位。

  ·1916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教育系主任。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1927年起创办晓庄师范学校。

  ·1929年接受圣约翰大学授予的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1930年5月,因晓庄师范爆发学生运动遭国民政府封闭,逃亡日本,次年春回国,推行科普教育。

  ·1935年,参加发起上海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

  ·1936年5月,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1936年7月至1938年,应世界新教育会议的邀请,去英国伦敦参加第七届年会,并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出访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1938年夏回国,任生活教育社理事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次年被增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