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及其品赏艺术

  龙井茶及其品赏艺术
  龙井,是寺名,是泉名,又是茶名。龙井寺,创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公元949年),位于杭州西湖之西的凤篁岭,幽居群山,傍井而立。南宋时著名的辩才和尚,归老于龙井寺,亲自主事,并广交友人,与苏东坡等文入名士往来甚密,招来香客游人,更使龙井寺名扬遐迩。后几经重建,如今改辟为茶室,称“秀萃堂”,堂前悬有一幅出自明入陈眉公的《试茶》诗联:泉从石出情宜洌,茶自峰生味更圆。龙井泉,古称“龙泓”。明代袁宏道在《哀中郎全集》中写道:“龙井泉既甘澄,石复秀润,流淙从石涧中出,泠冷可爱,入僧房爽皑可栖,余尝与石篑道元子公汲泉烹茶于此。石篑因问龙井茶与天池孰佳,佘谓龙井亦佳。”清代汪孟锅在《龙井见闻录》中亦说:“武林诸泉,惟龙泓人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山绝品。”
  西湖龙井茶区,山清水秀,具有适宜茶叶生长的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与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提到杭州天竺、灵隐三寺产茶。宋代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吟咏。白云峰与龙井茶的著名产地狮峰相毗邻,说明当时龙井村和狮峰一带早已产茶。元代虞集晚年寓居杭州,一次在游龙井时,尝到龙井泉水烹的龙井新茶,赞赏之余,作《次邓文原游龙井》诗一首:徘徊龙井上,澄公爱客至,坐我檐葡下,但见瓢中清,烹煎黄金芽,同来二三子,云气起晴昼。取水挹幽窦。余香不闻嗅。翠影落碧岫。不取谷雨后。三咽不忍嗽。元代以后,记述龙井茶的诗文更多。明代谢肇涮在《五杂俎》中赞龙井茶“香而艳也”,“常饮不厌”。屠隆诗云:“采取龙井茶,还烹龙井水”,“茶经水晶两足佳”。龙井茶因揽山水之胜,林壑之秀,工艺之精,而孕成出类拔萃的品质风韵。其形状扁削,光滑挺秀,色泽碧绿隐翠,香气馨远,蕴豆花香,滋味甘美怡爽,叶底纤嫩鲜明,从而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相传,清高宗乾隆曾几度亲临杭州品尝龙井茶,咏茶作诗,对龙井茶赞不绝口。人们还把乾隆皇帝亲自采摘过茶甽·的狮子峰胡公庙溪边的十八棵茶树划为“御茶”。周恩来总理也多次陪同外国政府首脑访问龙井茶乡,称赞龙井茶为珍品。西湖龙井茶,又因茶园生长条件、采制技巧以及品质风貌有异,历史上分为狮、龙、云、虎等字号,以后又归并为狮、梅、龙等字号,其中品质以狮峰龙井为最。1981年和1985年,狮峰特级龙井茶先后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1988年9月第27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狮峰极品龙井茶获得了最高荣誉——金棕榈奖,被誉为世界名茶王国中的“绿色皇后”。饮茶是我国的国粹,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们生活所必需,也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要真正掌握茶的品尝技艺,感受茶的色香味的真谛,领略茶能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意境,其中有着很深的学问。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指出“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道出了品茶也要科学和得法。品饮龙井,不但要茶好、水好,还要晶饮技艺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这里所指的“功夫”、“特别感觉”,包含着选水、配具、候火与品尝等诸内容的饮茶技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涵养“功夫”,陶冶“特别感觉”,置身于风雅、简朴、肃穆、和谐的环境中,择一品质道地的龙井茶,于精致的玻璃杯或瓷杯中(一般以150—200毫升容量的杯中,投茶2—3克为宜),提壶注入微波鳞起的泉水(或其他合格的水),初入少许,片刻缓缓斟之。冲泡得当者,茶汤清澈而不浊,香气悠长而不沉,滋味鲜爽而不钝,芽叶栩栩如生,自然起落而不漂、不熟、不黯。静静观之,杯中雾气缥缈,犹如兰花初绽,碧汁晶莹,芽叶亭亭玉立,交错相映,仔细把玩,令人赏心悦目。细细啜之,茶香袭人,馥郁若兰,满口生津。饮过之后,还“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隽永不移,令人心旷神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茶的研究更加多元化,人们对茶叶的功效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茶中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与保健作用,对心血管、癌症、外辐射、衰老等均有防治功效,加上饮茶可以获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养性”的高层次的文化享受,使得饮茶的人口日众。龙井茶更是以醉人的茶香,古朴的文化,给人类以文明与和平,情趣与清福,健美与长寿,这正是人们喜爱龙井茶的原因所在。

责编: juses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