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馨香飘飘渺渺

  茶叶中具有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茶叶中能通过饮茶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2%,大部分蛋白质为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茶渣内。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多达25种以上,其中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的六种。还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组氨酸。这些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虽不高,但可作为人体日需量不足的补充。

  乌龙茶也称青茶,属半发酵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它是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记载,清朝雍正年间,福建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关于乌龙茶的形成,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据《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目前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夏天到了,许多家庭都会买来黄连素,以备一旦出现腹泻时“救急”用。黄连素已经用了很多年了,疗效没的说,副作用也少,不过,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提醒大家,否则使用不当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黄连素的化学名称叫做盐酸小檗碱,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肠道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同时,黄连素还具有收敛、减少肠液分泌的作用,因此,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腹泻,如细菌性肠炎、痢疾等,成人每次口服3―4粒,一天3次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腹泻的患者往往需要喝大量的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其中有些人觉得白水没味,所以就喝茶水。饮茶虽然对人体有诸多好处,但是,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内不能碰。

  这是因为,茶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如茶多酚、嘌呤生物碱、多种维生素、鞣质等,其中鞣质会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黄连素口服后,几乎不被胃肠道吸收,而是停留在肠道内,以持续对抗致病的细菌。但是,茶水中的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使其药效大大降低。所以说,不仅不能用茶送服黄连素,而且在吃药前后的2小时内也不能喝茶,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责编: 彼岸花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