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茶业大事回忆录

  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茶行业发生了许多值得回味的事件。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消费疲软的经济大背景下,2012年对中国茶行业而言,是调整与转型的一年。这一年,茶叶质量安全再次触动着人们的敏感神经;这一年,“绿改红”、“乌改红”风潮依旧;这一年,茶企“触网”在争议中集中爆发;这一年,各路资本打鸡血般闻“茶”而动……回顾2012年,本报作为一份关注茶行业发展的专业媒体,对茶行业发生的这些热点问题、现象、事件与人物,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经过认真梳理,总结出了2012茶行业八大热点,以飨读者。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八大热点,但是,我们坚信每一个人对茶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都是一样的。

  天价茶叶层出不穷

  【事件回放】

  西湖龙井拍出18万元/斤

  每年春季清明之前,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绿茶都有一些预售活动。每到这个时候,翠绿的茶叶总要创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价格。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明前茶是最好的,其次是谷雨茶。可能是因为这种痴迷,也可能是因为明前茶的珍贵,2012年,500克西湖龙井明前头茶竟然创下了18万元/斤的天价。

  极品的太平猴魁2万元/斤

  虽然说18万元/斤的天价并不具有市场参考价值,但是2万元/斤的价格同样高高在上。昂贵的天价春茶不仅仅出现在杭州,也出现在名茶汇聚的安徽。中国十大名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都产自安徽。极品的太平猴魁售价在两万元/斤左右,而极品的六安瓜片要价也在每斤一万五六。

  一款信阳毛尖13万元/斤

  无独有偶,2012信阳毛尖春茶开采启动仪式在信阳市浉河区举行。有茶叶企业宣称要将一款信阳毛尖打造成面向公务消费市场的新的“茶奢侈品”。这款取名“大器”的新茶,每100克售价2.68万元,折合每斤13.4万元。

  “熊猫茶”22万元/斤

  2012年什么茶最贵?每斤22万元天价熊猫茶当之无愧。熊猫茶的开发者安琰石便利用10吨熊猫粪便施肥种植出来“稀品茶叶”。不仅如此,开发者还凭直觉认为,这个用熊猫粪便种出来的茶是具有抗癌效果的。“熊猫茶”对人体是否具有抗癌保健功能,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来为之撑腰,再加上其高昂的价格,在多数人看来,这似乎更像是一场故弄玄虚的商业炒作罢了。

  【点评】

  近年来,原本清雅脱俗的茶叶成为拙劣炒作的对象。有人算了一笔账,结果是“茶比黄金贵”。任何一种普通商品的价格如果明显超出其价值,都和“炒作”这个词须臾不可分。天价茶叶的出现让人应接不暇,折射出畸形的社会消费观念和讲排场、爱面子的心理。其实,无论是奢侈的茶叶,还是天价的烟酒,本质上它们都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和载体。看来,公众紧盯天价茶,与其说关注一个市场现象,不如说关注市场现象背后的不正常现象。

  茶叶“农残门”标准之争

  【事件回放】

  2012年初,因欧盟提高中国茶叶入境门槛,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茶叶在福州口岸被暂停出口。3月份,日本针对茶叶中三唑磷的最大残留限量由0.05ppm降低为0.01ppm,提高茶叶进口门槛。

  4月份,某环保组织发布的一份《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再次触痛了国人敏感脆弱的食品安全神经,包括吴裕泰、张一元等在内的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超过半数的产品被检出含有氰戊菊脂、硫丹、灭多威等国家禁用农药。该报告引发了“合格茶被误读”的茶叶质量安全风波。在“农药残留”不等于“农药超标”的争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选购茶叶的重要考虑因素。

  【点评】

  事实上,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步扩大和产品工艺的复杂,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无法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判定产品的品质。因此,该环保组织的《报告》一出,包括业界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一遍哗然。被曝光茶企对其“合法性”、“居心”产生质疑;食品安全专家对其混淆“农残”与“农残超标”进行批判;一般茶人就茶行业的“标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令人可喜的是,品牌茶企日益重视茶叶自检,纷纷加强茶叶检测实验室的建立。不少品牌茶企甚至发起全程质量安全联盟,实现无缝隙地确保卫生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茶叶种植、加工等环节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有道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天!茶商应把质量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金骏眉商标纷争“和局”收官

  【事件回放】

  从2007年起,多家企业申请金骏眉注册商标,均被驳回,从此开启了金骏眉长达五年的商标之争。2012年,经过协商,武夷山正山茶业有限公司与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正式签署了一份“金骏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金骏眉的商标将由元正公司注册为自然商标,再授权给茶业同业公会来管理,然后同业公会再授权给其他企业使用。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商标怎么管理是关键,呼吁公会尽快出台商标使用的标准,例如对授权企业的资质、对金骏眉商标的辨识等进行规范,保障金骏眉商标能公正地得到科学使用。

  【点评】

  “金骏眉”无疑是中国茶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奇迹,同时,也可以将它看作正反两面的典型“教材”。一方面,“金骏眉”填补了中国高端红茶的空白,让茶农、茶企、茶产业都受益匪浅。另一方面,“金骏眉”市场之乱,仿冒之众,商标争夺战之激烈持久,也是茶叶界前所未有的现象。有人把“金骏眉”商标之争形象地比喻为一场“群殴”。

  实际上,只要我们回顾一下“金骏眉”商标之争中各方的表现,就不难发现,长达5年的这场纠纷将当前茶叶界品牌观念、商标意识、法律意识的缺失暴露无遗。

  西湖龙井统一着装与苍井空“代言门”

  【事件回放】

  2012年初,杭州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发布消息,称自2012年春茶上市开始,“西湖龙井”在小范围内实施统一着装,并承诺日后两年内,“西湖龙井”还将进行更大范围的全面“统一包装”,以期杜绝市场上假龙井茶猖獗局面;而有媒体微博爆料:为了更好推介将上市的“龙井”,杭州某知名茶企将请日本AV女星苍井空和当地主持人伊一联手代言“西湖龙井”,俩人代言费500万。

  【点评】

  西湖龙井“乱象”与“阳澄湖大闸蟹”类似。对小企业和个体种植、养殖户的监管不到位,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市场上“假阳澄湖蟹”、“假龙井”泛滥,消费者真假难辨。因此,这一记针对西湖龙井市场乱象击出的重拳令人叫好,也让质疑随之而来:统一包装这种表面化的动作到底能否给“西湖龙井”品牌起到有效持久的保护作用?不管效果如何,“统一着装”确实让西湖龙井成了2012年的新闻焦点。当然,比起“日本AV女星代言西湖龙井”的爆炸性,“统一着装”也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尽管后来相关部门百口莫辩地出面澄清龙井是“被”代言,但2012年龙井确实是“娱”了自己一把。

  茶企上市热情再度升温

  【事件回放】

  继天福茗茶2011年成功登陆港交所之后,谁将成为内地茶叶第一股就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不少省份也纷纷出台茶产业发展意见,培育茶叶龙头企业上市。

  在2012年的茶业上市潮中,最受媒体关注的是安溪铁观音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同时,在以八马、日春、三和、中闽魏氏、华祥苑、大自然等为主的福建茶企,都已冲刺在资本市场路上。此外,还有黄山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山地茶业、云南龙生普洱茶业、四川叙府茶业等企业都透露过准备上市。

  除了上市,不少茶企也在寻找其他途径突破产业的资金瓶颈。2012年6月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茶业金融中心正式落户厦门。2012年10月上旬,民生银行厦门分行为安溪茶产业城市商业合作社授信5亿元人民币,首期1亿元人民币,成立互助合作基金,助力安溪茶产业的发展。

  【点评】

  2012年已经过去,众多茶企冲击资本市场“无疾而终”,说明摘取A股“茶叶第一股”的桂冠并不容易,茶产业资本化道路必经多重考验。

  茶企上市热潮的背后,随着近年来茶叶消费升级,茶企成长性显著,新产品和新业态崭露头角,逐步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企业规模与运营模式也随之扩大和提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关注茶产业,但真正能否投资茶业,很多投资机构都没有太大的把握,因为至今可参考的成功案例不多,这也导致很多投资机构尚在观望之中。

  事实上,上市并不是茶企的唯一出路,不可盲目跟风而上,资本市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用不好就是一场灾难。

  茶企开展网上“圈地”运动

  【事件回放】

  2012年来,越来越多的茶企卷入网销领域。2011年不少茶企都热衷于谈论加盟店扩张的速度,而2012年,大家关注的重心开始转向网上销售领域。从官方商城,到天猫、京东商城、拍拍网、拉手网……各种网上销售渠道都开始被采用,茶商们越来越不安于就单一的网上渠道来卖茶。在涉足网销领域的过程中,大部分传统品牌都会重新进行产品包装甚至是产品的开发。例如,在包装上会更加时尚、简约、小巧,茶叶种类上会更加丰富。

  【点评】

  随着传统销售渠道的营运成本日益提升,网络市场成了许多品牌茶企都想介入的新领域。但对茶业而言,网络市场仍是一个新课题。茶企“触网”,成就了中闽弘泰、森舟、艺福堂、尚客等品牌,但真正取得效益的不多,大部分商家上线之后困难重重。“触网”是否适合每个茶企?介入,又该如何脱颖而出?这是困扰很多茶企的问题。

  茶叶产区纷纷向“红”

  【事件回放】

  随着红茶的逐渐兴起,全国各地茶产区的不少茶农、茶企纷纷“绿改红”、“乌改红”,将原来做绿茶、乌龙茶的原料拿来做红茶。在2012广州茶博会上,红茶价格普涨近20%,而且展位大幅增加。

  红茶备受市场礼遇,不仅得益于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消费多元化的追求,而且还得益于红茶领域的百花争艳。

  从福建的金骏眉开始,坦洋工夫、川红、信阳红、遵义红等,连杭州都在恢复“九曲红梅”红茶,红茶似乎进入了一个百花争艳、跃进式的发展时期。

  【点评】

  我国茶叶种植与制作,绿茶与红茶向来泾渭分明。绿茶产区春季采茶制茶,弃采夏秋茶的传统根深蒂固,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随着红茶热潮的发酵,各大茶产区创制红茶,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产品种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改变了我国南北茶区的产业链分工,将对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红茶在整个茶叶市场中占有率还偏低,从需求消费趋势看,发展空间还很大,潜力巨大,预计这种热潮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将会进入调整期,红茶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品牌茶企争上央视

  【事件回放】

  2011年,请明星风潮在茶界蔓延开来,2012年上央视风潮愈演愈烈。2011年,就有业内人士预测,2012年将是各家茶企抢占央视资源的开局年,而从去年初开始,茶界上央视的大幕就已经开启。安溪铁观音集体品牌、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裕园茶业等品牌纷纷在央视上进行广告宣传。

  【点评】

  自2007年大益开“央视广告第一家”新局以来,八马、论道、正山堂、武夷星、九峰……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茶界,特别是福建茶界的各路豪杰,纷纷出巨资砸向CCTV。如今,国内茶企上央视,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明星、央视广告,可能会让企业快速提高知名度,但是,请了明星、上了央视之后,产品的价值、品质、科技含量就一定能提升吗?企业带给消费者的东西有没有更多?这些都是企业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