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茶用水的理论

  古人饮茶用水的理论
  唐代以前,尽管江南、巴蜀等地饮茶风气已很普及,但那时人们常常在茶中放上各种香辛作料,而一般又是煮饮,还是很粗放的饮茶,所以对茶汤的色、香、味没有提出特别的要求。就煎勤茶的色、香、味体现者——水茶用水而言,?唐以前的人们还没有引起明显的注意,也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唐代中期以后;饮茶成为艺术的晶饮,要求人们在自煎至饮的整个过程中,有一种进行艺术创造时的情感,自然对创造这种艺术的原材料之一——水,也有了特殊的要求。
  根据文献记载,最早品点出宜于煎茶用水的人,是刘伯刍和陆羽。他们系统地品评全国各地水质的文字,都集中在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一书中,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本书是张又新一人的著述,这是因为没有细读原书的缘故。《煎茶水记》成书的宋龙去脉,张又新记述得很清楚。他说,元和九年(814)春季的一天,他和朋友们相约聚会在长安城内的荐福寺中,他和李德垂先到,在寺内“玄鉴室”厢房内休息。这时一个江南和尚也来到室中,把一个书囊放在身边,里面有几卷书,张又新抽出一卷翻看,“文细密,皆杂记”,卷末题为《煮茶记入-下面又有一段文字,记载唐代宗时,湖州刺史李季卿路过扬州遇见陆羽,扬州滨临大江,附近就是被刘伯刍誉为天下第一的扬子江南零水,李季卿认为陆羽煎茶的功夫天下第一,而大下第一水扬子江南零水又近在眼前,这是“千载一遇”的“二妙”归一。于是就请陆羽用南零水煎茶。煎茶饮过以后,李季卿又请陆羽谈谈对天下各处水质的看法,陆⑩茶的色、香、味体现者——水羽分天下水为二十等,“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季卿让人记录下来,称为“煮茶记”。张又新看了以后,把陆羽品水的文字抄下来,同刘伯刍品水的文字合在一起,加上自己的感受,形成了流传到现在的《煎茶水记》。所以《煎茶水记》是陆羽、刘伯刍和张又新的集体创作,;而以陆羽的创作所占比例最大。
 

责编: juses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