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熟茶:只为一口好熟茶 “千堆计划”建熟茶数据库

  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报道
 
  策划:普洱茶网编辑部
 
  本期人物:书院熟茶创始人 杨良
 
  稿件采写:刘宗敏
 
  苦、香、甜,熟茶里最基础的三种滋味,可以很明确地喝出区别;三种味道也可以自由DIY,随心而拼,随味而配,正如它的名字“合味”。很多人心目中“喝起来都差不多”的熟茶,有泾渭分明的味道,有不一样的滋味和变化。而时尚大方的包装,送人是极好的;里面的小盒子携带方便;喝起来更方便,直接倒入玻璃杯冲泡也很好,干净无杂质。
书院熟茶创始人杨良(普洱茶网摄)
 
  “首先,熟茶是很干净的;然后,熟茶也可以有多样性,熟茶也可以有转化。”书院熟茶创始人杨良说,专注做熟茶的初衷,是想做原味的品质熟茶。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书院熟茶启动“千堆计划”,用不同茶区、不同村寨的春茶和秋茶,用不同的发酵方法在不同发酵程度的表现,一点点累计数据。再基于数据反复尝试,拼配出有特点、有品质的熟茶。“合味”表现分明的三种味道正是由此而来,“合味”正是书院熟茶面向新茶客的一次尝试,另一款快消新产品“书意”即将推出。
 
普洱茶进入“熟茶时代”
 
  位于康乐茶城的书院熟茶昆明运营中心,是一个极简风格的茶空间。
书院熟茶昆明运营中心(普洱茶网摄)
 
  走进门,迎面是一个logo墙,左右两边是大大的圆洞,透过圆洞隐约可以看到空间的场景。左边房间里,摆放着透明的玻璃瓶子,上面贴着班章、昔归、老曼峨等等茶行业耳熟能详的产区名字,里面是千堆计划发酵出的成品。
运营中心入口(普洱茶网摄)
 
  右边架子上,摆放的是目前已经推出的产品,有传统的饼茶:惜余香、玉露瑤、围炉、酬岁……产品名字很多来自古诗词;也有时尚大方,更方便饮用的盒装散茶。
产品陈列(普洱茶网摄)
 
  书院熟茶是杨良在普洱茶行业的再创业。2006年,杨良创办可步茶业,和传统茶企以服务经销商模式不同,可步集电子商务、实体经营为一体,直接面对消费者。
 
  在可步的运营中,杨良发现消费者对熟茶的需求也很大。一些常年喝茶的老茶客,喜欢熟茶的温和养生,更倾向于有年份的老熟茶;而一些刚刚接触普洱茶的消费者,相比生茶的烈,口感润滑的熟茶更适口更容易接受;尤其是北方以及江浙地区,很多消费者平时喝得多的是熟茶。而当下的市场环境,多数商家的资金、资源和精力集中在生茶,好熟茶的选择余地比较小。
 
  从市场环境看,经过几年集中爆发,山头古树纯料生茶的发展逐渐遇到瓶颈。
 
  好熟茶,是值得尝试的一个领域。
 
  因此,在可步茶业发展中,开始有意识在原料、熟茶发酵工艺上进行一些尝试、探索。
 
  2015年,团队开始筹备专门的熟茶品牌。考虑到品牌的辨识度,用一滴水流动轨迹作为logo,寓意着“水+茶,成为浓稠的茶汤。”随着全套的VI体系完成,产品体系有了思路和规划,原料储备也有一定基础后,正式注册公司运营“书院熟茶”。
杨良 介绍logo的寓意(普洱茶网摄)
 
  2017年6月,书院熟茶企业店铺上线,不动声色开始试水。零起步的店铺,很快获得了认同,有了销量。年底,书院熟茶带着首批5款产品,在深圳茶博会上露面。不大的面积,也不算醒目的展位,陆续有零散的茶友光顾,很多茶友喝完后,第二天第三天开始带朋友来品尝、购买。
 
  “最初的预想,如果反馈情况不好,产品可以嫁接到可步的平台。”虽然是思虑周全规划的品牌,书院熟茶还是留了后路。而线上店和茶博会试水的良好反馈,印证这个思路值得去做,可步业务、团队都相对稳定成熟,杨良自己抽身组建团队,专注做书院熟茶。
 
“千堆计划”建熟茶数据库
 
  品牌定位形象都有了,第一步考虑的是产品标准。
 
  书院想要做的熟茶,是原味、有品质的熟茶,是有特点的熟茶,品饮更方便便捷的熟茶。想让茶友体会到,熟茶也可以有多样性,熟茶也可以有转化。
 
  方向是有了,但真正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整个行业,关于熟茶的数据还比较欠缺,发酵经验丰富的师傅也有,但涉及的面有限。”没有现成的样本,书院熟茶只能自己从基础开始做起,启动“千堆古树熟茶发酵计划”(简称“千堆计划”),通俗点说,就是把普洱茶所有产区的村寨、山头用不同的发酵方式来发酵一遍,找到每个村寨、每个山头所做熟茶最独特的味道,建立普洱熟茶发酵及仓储最强最全数据库。
“千堆计划”勐海实验基地(书院熟茶供图)
 
  2017年,书院熟茶团队对20多个寨子的春茶和秋茶,分别采用传统发酵、木筐发酵、竹筐发酵、木地板发酵等不同的发酵方式进行尝试,不同发酵程度也进行样本采集。对于原料成本过高的产区,进行少量的尝试,第一次昔归古树只发酵20公斤。
“千堆计划”基地正在发酵的样品(书院熟茶供图)
 
  到2018年,“千堆计划”的常规实验,加上品牌本身产品规划,以及对外代工发酵,书院熟茶已经有100多个山头和产区的样本。
部分千堆计划的成品(普洱茶网摄)
 
  通过“千堆计划”,书院熟茶系统地了解各产区发酵后的特点和区别,试图找出与每个产区相对应的最佳发酵方式和仓储环境,致力于古树熟茶的发酵工艺拼配方案以及仓储条件的研究开发,用数据去尝试、实验、论证,去做原味好品质的熟茶。
 
细节把控做好熟茶
 
  怎样的熟茶才算好熟茶呢?
 
  “老茶客和新茶客的喜好、要求都不一样,但有些基础的点是一致的。好的熟茶,必须要干净,喝起来香甜润滑厚等等;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是有回馈。这个回馈,是入口后口腔的回馈;是喝完后,身体的回馈。这个茶是舒服的,不是喝完就过了。”
 
  在原料上,依托另外两个兄弟品牌“可步”和“沛字号”在山头的积累和优势,在原料上把好关;为了保证茶的干净,每个环节都保证卫生;同时,增加了风选等几道工序,付出的是更大的损耗。熟茶发酵好之后,不筛分级别,拼配后直接制作成产品。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从发酵到产品上市,产品周期至少留出一年半的时间。
 
  根据不同茶客的需求,书院推出传统的产品饼茶;也有“合味”这类更适合新茶客的产品;消费场景上,功夫茶也可,直接放进玻璃杯冲泡也可;作为伴手礼也非常拿得出手。
 
  在包装细节上也很用心。每一款饼茶内飞里,正面是产品介绍,背面是最佳品饮冲泡手法;“合味”每个小盒子都有冲泡提醒,还提供拼配建议。
产品细节方便消费者品饮(普洱茶网摄)
 
  即将推出的“书意”,20袋一份的产品,每一个袋子上都有一句古诗词,大家可以一起玩起来。
 
  接下去,书院熟茶还要花功夫去做仓储。饼茶除了马上品饮,还有收藏属性,而饼茶的仓储及存放,相对来说市场经验比较多一些,在不同仓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转化,这一点恰恰是熟茶的特点及更值得存放的地方。
 
  对于快消产品而言,几乎都是日常饮用,书院熟茶需要在仓储上下功夫,保证消费者在不同时期购买的产品,都能保持口感的统一性。
 
线上线下同步扩大认知
 
  有了好的产品,如何让茶走到消费者,也是书院重点在做的事。“想象一下,如果有10万-20万的消费者,一个品牌的生命力。”
 
  得益于之前电商思维,“消费者在想什么?”这个思考一直贯穿在书院熟茶做品牌做产品以及渠道的整个过程。
 
  线下渠道,书院熟茶前期从专柜切入,所有产品统一、价格统一,保证品牌产品对消费者信息是透明的,未来考虑品牌→专柜→消费者的形式来简化过程和成本。
 
  书院熟茶不拘泥于某一个的营销传播方式,扩大消费者认知。
 
  线下,除了参加一些有代表性的茶博会之外,“千堆计划”每周线下品鉴会一直没有中断;除此之外,阶段性和茶业复兴等第三方平台一起办品鉴会。
每周一期的“千堆计划”品鉴会书院(书院熟茶供图)
 
  线上,和普洱茶网、新茶网等平台合作,建品牌产品数据库,用户评测内容。逐渐会做更多的内容,在其他第三方平台发布,全媒体矩阵,来覆盖不同用户的认知路径,沉淀、放大书院熟茶的认知。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牌开始在熟茶领域作不同的尝试,整个市场对于熟茶的关注和投入越来越多,这点也让杨良对书院熟茶更加有信心,“说明方向是对的,整个市场开始形成一个势,才好做。”
 
  书院熟茶发展脉络:
 
  2013年,开始研究产地特点,分析大厂熟茶的发酵方法和等级选料,拜访发酵师深入了解发酵工艺,达成合作意向。
 
  2014年,深入三大茶区考察高海拔古树茶的分布和环境状况,有意识开始在原料、熟茶发酵上进行一些尝试。
 
  2015年,开始筹备熟茶品牌,建立仓储库房,选择毛料基地、初制所并对毛料工艺有针对性的改良。
 
  2016年,研究拼配及仓储的同时;完成全套VI体系,产品包装等,正式注册公司开始运营书院熟茶。
 
  2017年,书院熟茶在企业店铺及茶博会试水,建立昆明运营中心。在各大茶区、茶山建立原料基地和毛茶初制所,保证原料统一和毛茶质量,有经验丰富的发酵师团队和固定的发酵场地,保证相同的发酵工艺和菌种使产品滋味特征有延续性,同时把控所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