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品品牌建设之初

  北京结束的“云南商品大集”,吸引了以特色食品、民族工艺品、普洱茶和野生菌为主的60家云南企业参加,被云南商界认为是云南商品出滇的“第一炮”。在10天时间的展销中,销售金额达到1338万元。其商品在展销会上的受欢迎程度,让云南很多企业老板喜出望外。按照云南省商务厅的规划,自今年开始,云南将陆续在北京、香港、深圳、台湾等地举办“云品大集”展销活动。

  品牌推广刻不容缓

  2006年,国家商务部将开展“品牌万里行”活动列为年度12项重点工作之一,并写入了《“十一五”商务发展规划纲要》。此后,各地的品牌建设开始大规模开展。云南省的的品牌建设开始于2007年,当年2月27日,云南省商务厅在全省商务工作报告中强调:“品牌建设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新工作重点之一,落实到云南,就是实施‘云品工程’。”而“云品出滇”作为“云品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备受云南企业关注。

  “云南是一个资源大省,独特的资源优势成就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如云烟、云花、云茶、云糖、云铜、云锡、云药、云游等。但由于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制约,云南大多数企业一直以原料、产品输出为主,缺乏品牌、名牌,其中国名牌数量不到整个中国总量的1%。”“云品出滇”的承办方云南品牌企业促进会副秘书长王智斌认为,云南的产品要走出去,其品牌的推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来自北京的游客夏文峰就遇到了一件让他想不通的事情:在2010年昆交会上,他在一个食品摊位上买了几只宣威火腿送给朋友后,朋友们都说味道不错。这次,他利用到云南出差的机会,准备再带点火腿回去,可到市场上一看,发现很多包装盒上印刷的都是“宣威火腿”几个大字。火腿是哪个厂家生产的、有何特点优势等都没有相关的说明,完全是千篇一律的包装,好像都是一个厂家生产的。王智斌认为,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不仅消费者讲究品牌,采购商的采购行为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是否够标准主要是看消费者欢迎与否。作为企业,实行品牌战略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效应初现成效

  “云南的很多产品,其品牌效应已经初现成效了,但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之所以在市场上打不开销路,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从事商务咨询策划的余梅梅说。以昭通野生天麻为例,云南市场上,销售昭通野生天麻的企业有数百家,但无一例外的是,在各个企业打出品牌中,均是“野生天麻”或“昭通野生天麻”等字样。这样的事例在云南市场上还有很多,如普洱茶、螺旋藻、野生菌等,市场上出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大类品牌字样,而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某一厂家某一具体品牌的非常少。“在资源产业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如果能打造自己的品牌,那么,其企业就能脱颖而出。”余梅梅说。

  参加完北京的“云南商品大集”后,玉溪市甜馨食品公司总经理胡兰生对自己生产的“猫哆哩”酸角糕更加有信心了。他说,通过多年的发展,“猫哆哩”早已成为云南的名优特色产品,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张名片。“展销会中每天上万元的销售额,已经证实了产品走出云南后的广阔天地。”

  王智斌介绍说,通过近年来的“云品工程”建设,已有60余家企业获得了商务厅颁发的YC(云南商务管理体系)认定证书,100余家企业进入了“云品工程”的培育阶段,上千家企业增强了品牌建设意识。但云南商品要突破本土市场,参与更广泛的市场竞争,还必须分类建立自己的品牌。只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走得更远。

  打造云品营销平台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地方特色产品已经形成了产业,但是受传统营销方式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云南的很多产品在市场上占据的份额十分有限,很多产品的还停留在本地市场。”余梅梅认为,通过到各地举办商品展确实是一个渠道,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产品在参展之后长期留在原地销售。

  王智斌介绍,“云品出滇”就是要把云南的名品特产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包装,制定相应的品质标准,运用创新的服务模式,打造一个云南名品特产的营销服务平台,让世界各地的机构和个人不用到云南就能买到云南的名品特产。随着采购商采购行为的变化,以前以展为主、以销为辅的模式必须转变为以展为辅、以销为主。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