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大滇制茶日记之八:精制化与绿茶化

  2013年春大滇制茶日记之八:精制化与绿茶化

  从落水洞到攸乐,从班章到帕沙,似乎正弥漫着一种风气,精制化=细嫩化。采摘越来越嫩,价格越来越高。记得去年春茶的时候,我曾经感叹忙景的茶价格超过了传统上景迈地区最贵的景迈大寨,其原因也是采摘嫩度的提高。

  或许,梗越来越短是好事,也或许,嫩度的提高让普洱茶的新茶入口更佳,利于快速消费,解决普洱茶目前库存积压较多的难题。古树茶的一芽三叶,再过渡到一芽二叶,继续一芽一叶,然后是全芽。这个过程,带来的是制茶者的困惑或者知识的丧失。起初,你可以根据持嫩性作为判断古树的参考依据之一。全芽的茶,一芽一叶的茶,让你怎么看得清楚?然后,你说根据口感?口感毕竟是主观的东西,就算有经验的制茶者你能喝出,可是你又怎么说服你的客户?在全芽的情况下,你怎么杀青揉捻?或许,新茶的清香味会很吸引人,过了两三年,你怎么来解释越陈越香?

  若干年前,为烟厂服务,大致了解烟的配方,梗的比例是很重要的因素,而对普洱茶的了解,我也认为嫩梗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甜度。梗的比例过大,似乎水路会变粗,但若无梗,似乎又缺少了什么。

  而叶的重要性,在大滇看来,更是关乎普洱茶未来品质的主要因素。芽或许提供了嫩香,叶则饱含了大量的内含物。我一直猜测,普洱茶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是因为相对小叶种茶来说,叶面肥厚,能够存储较多物质。若没有了叶,仅仅是芽的话,那会跟绿茶有多大区别?对于全芽,杀青该怎么杀?无需揉捻,自成条索,又如何符合普洱茶的定义?简单晒干的单芽,如何能够称为普洱茶?

  普洱茶正走在绿茶化的路上,追求嫩度,追求清香,追求现喝,而随着这个进程的发展,价格有了充足的理由上涨。

  普洱茶,正失去原来的滋味。文/大滇号

责编: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