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乱象?这是“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面临的第一道坎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云南之美,美在风景,也美在茶叶。
 
  据悉,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44个茶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便占了70%(2018年数据)。云南茶叶独具特色、得天独厚,这些优势特点构筑了云南普洱茶、凤庆滇红茶两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优势,也造福了许许多多世代以茶为生的茶农。其中,在2017年,云南“普洱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了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达64.1亿元,今年则达到了66.49亿元,居“中国茶叶公用品牌价值”榜第二名。
  普洱茶的持续不断升值,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导向,另一方面也在于普洱茶本身的独特资源优势,比如,古树茶。
 
  古树茶,通常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茶树。如知名的老班章寨古茶树,大红袍古茶树、西湖龙井十八棵御茶树等。其中云南古茶树资源极为丰富,在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等都分布着古树群落,因数量稀少,显得珍贵。
 
  近年来,“古树茶”概念一度风靡,古树普洱茶的身价也跟着上涨,尤其是一些知名山头,如冰岛、老班章古树茶身价更是倍涨,速度令人咋舌。向来物依稀为贵,商品的稀缺性造就了商品的价值大于价格,从而价格不断上升以匹配价值,这本是规律使然,无可厚非。然而盛名之下,乱象丛生,这已经成了业界不争的事实。
 
  且看最近央视曝光的当前云南古树茶市场存在的乱象——茶叶市场上,“古树茶”“古树纯料”“古树头春”等等打着古树茶招牌的各种普洱茶数不胜数,台地茶、小树茶,披上外包装就秒变古树茶,这些价格几十到几千元不等的“古树茶”鱼龙混杂、让人难辨真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报道引起了业界广大人士的热议,“不喝古树不甘心,喝着古树不放心”成了茶友们之间喝茶交流的无奈调侃。
  当前,也有业内人士评价,古树茶被曝出的这些乱象,其负面影响波及的不仅是那些以次充好的无良商家,就连一直以来认真做古树茶的茶品牌恐也会累及。所谓一荣俱荣,一损兼损,正是如此。
 
  一直以来,茶行业有类无品这个沉疴旧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为了打造茶叶的知名度,很多产茶大省、地区会选择联合本地茶企共同对外推介当地的茶叶公用品牌。比如我们在全国各大茶博会上,经常会看到某某“区域茶叶公用品牌”尤其是一些新的公用品牌频繁公开亮相,举办大型推介会等,以提高当地的茶叶知名度,开拓更广大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其中就包括名茶和非名茶。在有类无品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的非知名茶叶要从茶园、山野走向市场并非易事,若当地及茶企们联动起来,共同打造一个新的“茶叶区域性公用品牌”,对外宣传扩大茶叶影响力,不失为良策。我们姑且把这称之为茶叶区域性公用品牌发展第一阶段——雏形期:茶叶从无名变为有名。
  在这之后,随着多方力量源源不断推广助力,这个新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逐渐成长,并且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知名度,产生了品牌价值,许多地方经济也因此受惠。我们称之为茶叶区域性公用品牌发展第二阶段——发展期:茶叶铺市,形成经济效应。
 
  到了该阶段,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处于上升期,如同春林初盛般,衍生了许多独立的茶叶品牌。由于公用品牌具备公用性质,品牌价值就是大锅饭,各大独立品牌正受益于此,并随着公用品牌不断发展。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弊端开始显现。
 
  无论是云南古树茶被作假,还是西湖龙井非产自西湖,又或者是大师茶包装的天价“牛栏坑肉桂”武夷岩茶的荒诞,以上均是在对应“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产生名牌效应情况下的市场失调现象,尽管看起来武夷岩茶与西湖龙井的公用品牌发展模式相对更为成熟,但当市场产生失调,这会让尚处于发展期、体系仍不够坚牢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受到一定冲击,从而波及整个“共用品牌”共同体,因为这是共生关系,而非合作关系。
  而伴随着区块链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些独立茶叶品牌开始启用溯源码,强调“一茶一码”,保证茶叶的本真品质,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喝得放心。但是茶叶产业链条本身就是一道长工程,从种植、培育、采摘、加工、成品、销售……小小的一张溯源码是否能够保证茶叶在以上任何一个链节里不脱节?这些细节里的信任机制又该如何产生?如果溯源码无法解决,还能有什么方法?
  谈“茶叶区域性公用品牌”何时能从“发展期”走到“成熟期”,为时尚早。
责编: 墨墨001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