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说普洱:古树茶概念成立的初衷


  文革时期,运动不断,导致举国生产秩序大乱,云南茶产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至于文革前一年,云南的茶叶产量跌到建国初期的水平,茶园面积从62.5万亩下降到35.24万亩,减少了一半,产业产量由24.01万担下降到12.5万担,也减少了一半。这后一个数据与今天的古树茶产量大约相等。(数据来源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下同)
 
  1973年,邓小平复出,生产秩序逐渐恢复,云南省茶司于当年取得自营出口权,云茶当时不仅仅是云南省的“大钱粮”,同时也是国家换取外汇的重要物资,提高产量自然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然而,茶园的恢复并非一时半会能够解决,于是,省政府发出通知,鼓励农民上山采摘大树茶、荒野茶交售。
 
  所谓的荒野茶、大树茶也就是今天所言的古树茶。
 
  然后,始料未及的是,正是这样一个原料政策差点导致了一场重大的“政治事故”。据西藏消费者反映,下关茶厂调藏紧茶,饮后头晕,血压不稳,甚至有呕吐现象。
 
  由于藏销紧茶原本是心脏带把形,1966年改为砖形,所以,一开始的推测是藏民心理作用,认为砖茶不是紧茶,乃至于身体有反映。
 
  事件整整调查了两年,西南四省联合调查组最后的结论是:“主要是紧茶由销牧区而改销农业区,群众不习惯,饮用时投茶量过多,茶汁过浓,同时那批茶的原料后发酵不足,配料又偏大了大树茶的比例,因而产品滋味苦涩不醇,使人饮后有不良反应。”(语见《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
 
  然而,我翻阅到历史资料证明,1958年之前的紧茶是有潮水工艺的,而之后的紧茶则没有了潮水工艺,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发酵这一段工序,应该这是藏民头晕呕吐的主因。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自此事件之后,大树茶成为了“禁区”,消失于国营体系的茶品系列,乃至于市场走到2005年,大树茶(古树茶)的价格也远远低于小树茶。
  2008年之后,市场开始有了一些变化,直至2013年的大爆发。
 
  2013年,古树茶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度走进普通人的视野,成为当下最值钱、也是涨速最快的“树叶”。行业内投资者对其追逐也几近疯狂,各大茶企也开始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2013年广州秋季茶博会,作为行业内最重要的展会之一,普洱茶行业几乎倾巢而出,一派高端风,一派古树风。雨林推出1.5万一片的古树茶,七彩云南推出1万一片的古树茶,连一向谨慎的下关茶厂也推出上善冰岛的山头茶作为重头戏。
 
  2014年,古树风劲吹!
 
  古树茶在行业内称之为大树茶。古树茶长期以来一直属于一种草根茶,属于圈子内自娱自乐的一个品种。在2007年之前,大树茶由于采摘不易,道路难行,所以,大树茶的价格远远低于小树茶。大中型厂家也极少生产有关大树茶、纯料茶概念的产品。
 
  所以,大树茶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是出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这可以从大树茶的产品定名之乱窥见一斑,比如野生茶、荒野茶、深山老树茶、大树茶、古树茶、纯料茶等等不一而足。2004年之前,稍有规模的厂家生产的大树茶一般都是茶商特殊定制的产品,原因有二:一是成本更低廉;二是突破青饼、七子饼、普洱茶之类的俗称,靠另行命名取得市场差异化的效果。
 
  古树茶概念在2007年普洱茶崩盘后开始发力。
 
  茶叶行当一直是沿用传统的销售模式,绝大部分厂家没有品牌概念,但是山头茶的概念充分,这是典型的绿茶思维的继承。这在表面上形成了今天普洱茶行业合力打造“山头茶”的局面。
 
  从山头茶而裂变出:名山茶、纯料茶、老树茶、古树茶等等概念。
 
  表面看起来,“名山茶”似乎就是普洱高端茶的代表,其实这是个误区。
 
  因为即使拿到好原料不等于就得到了好茶,原料、加工工艺、仓储是普洱茶生产三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山头茶这种概念当初只是作为小作坊抵抗大企业的一种“产品”手段,这种手段某种意义上是可取的。
 
  纵观世界各国其实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法国红酒、德国啤酒、中国白酒,都有其共性。比如都是民族产业,都是大型寡头企业与众多小型企业、作坊共存,形成大品牌引导行业,小作坊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小众消费群体的生态圈,这些,尤其与普洱茶行业类似。
 
  山头茶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形成各自有效的目标消费群体,由小众的个性化的山头茶覆盖这样的群体,其实是可行的,实质上也比较成功。
 
  但是,古树茶的概念被放大后,唯古树不喝的错误观点则可能误导产业之方向。
 
  为了保证古树茶的来源,从2011年起各中小企业纷纷上山建立初制所。
 
  实质上初制所分为初制点、初制所、初制厂三级。所谓的初制点,其实就是茶农自己炒制毛茶,这在普洱茶行业比较常见。
 
  因为鲜叶到毛茶,要走完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晒干这几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过程。这就有时间限定,这就是在山头建立初制所的初衷。
 
  2008年云南省的茶叶初制所即达到5170多个,加工能力达到25万吨,到了2010年,初制所的数量已经达到5644家。
 
  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情况是,普洱茶在2007年达到9.9万吨的峰值水平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厂家、商家说初制所不够用的情况。
 
  现在的茶山、茶树都属于私人所有,在茶叶降价的时候,与茶农签约,茶农当然愿意将茶叶按协议价交给厂家,而一旦茶叶的价格上涨,茶农就必然随行就市。
 
  实质上,一旦收茶的规模上去,要保证都是“古树纯料”,其实并不容易。云南山头,大小树混生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大树、小树价格差异巨大,小树茶价格2012年均价不到20元,而勐海区域的大树茶最便宜的也要达到300元以上,暴利的驱使,大小树辨别不易。
 
  所以,从名山寨子买的茶叶不一定就是名山古树茶。
 
  所以,无论是初制所和签约收购模式,要保证茶叶的古树纯料并不容易。
 
  现在的普洱茶行业,原料的元素被放大,所以,大家都瞄准了收购环节。实质上,刻意地放大某一环节,其目的已不在毛茶了。
 
  山头茶的魅力在于个性化,不一定完美,但是代表了一种传统工艺及文化的魅力。本来,大厂做品牌,作坊做个性化产品,这条路对于普洱茶行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平衡性,毕竟满足了一定的市场需求。
 
  但是,一旦规模化生产古树茶,那么,这种茶行业的生态平衡又将打乱。
 
  个性化消费,是目前呈现出来的普洱茶多元化消费的一个例证,但是,一旦大企业也来粘上古树茶这个标签,规模化生产同一个品种的古树茶,本来就与这种消费观相背离,市场的消化量也变得可疑。
 
  那么,用类金融化的手段去消耗,成为唯一可行的选择。
  作者简介: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2008年写作震动普洱茶界的《普洱茶营销》一书,其书批判了普洱众多伪概念,被称为业界第一奇书,也是唯一被盗版最多的专业性书籍。时至今日,淘宝上销售其盗版的商家,多达150余家,成为专业书籍类被盗版第一人。其作品之观点,自出版之日至今持续引发茶行业多年大讨论,屡屡引发轩然大波。其行文特点在于用独立、新颖的视角观察普洱茶现象,受到国内媒体、业界重视,其文字展现了一个本真、独立人格的魅力。其新作《七子饼鉴茶实录》已公开发行,再次引发市场震动。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