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73年之后的普洱茶

  ——此文是茶不语之普洱茶茶品篇系列文章。                                                  
  公元1391年,朱元璋下诏“废团茶,兴叶茶”。
  《普洱建置历史沿革》:“古普洱地方至元朝未独立设府也无“普洱”地名。到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起用“普耳”为名。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改称“普洱”。由此,普洱地域内的茶统称为普洱茶(想知道地域范围的请自行查历史)。
 
  而这一时期,普洱茶从成立到品类都有了快速的发展。
 
  清·张泓《滇南新语》(公元1755年)载:“滇茶有数种:生性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亦作团,冒普茗名,以愚外贩,因其地相近也,而味自虐。
 
  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
 
  芽茶较毛尖稍壮,采治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
 
  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
 
  制抚例用三者充岁贡,其余粗普叶,皆散卖滇中。
 
  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女儿茶膏。并进蕊珠茶,茶为禄丰山产,形如甘露子差小,非叶,特茶树之萌茁耳,可却热疾。”
 
  以上这几种普洱茶品,就是最早期的普洱茶品。这一时期的普洱茶品是以团茶、散茶为主,茶膏次之。目前保留的茶品有在博物馆的团茶、茶膏。
 
  至于当时的茶品工艺可以参照团茶不添加香料的制法。这也就是制作普洱茶的古法。这种古法目前已经被淘汰了,就说制作茶膏的工艺,现在大多数是萃取工艺。而制作一般的普洱茶,为了效率和卫生,也不用团茶工艺那古法了。
 
  其实,说到底,普洱茶工艺也好,普洱茶品也好,并没有那么的神秘。下篇讲解民国后的普洱茶品,敬请期待!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