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经济”到 “泡茶经济”

文/朱建鸣
  梅家坞村为杭州西湖龙井茶生产基地,面积5.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000人,有农家茶楼130多家,好的茶楼年营业额达上百万元。

  茶,是梅家坞人的子孙饭。梅家坞是西湖龙井茶的一级产区,西湖龙井茶的种植面积有2300亩,占一级产区40%的产量。全村大多数农户都以种茶为生,茶叶也因此成为最初的致富来源。但茶叶这种植物,受到季节、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太多,每年的产茶量不固定,而且受到其他饮料市场的影响,使茶农的收入不均衡。

  梅家坞的发展在2000年是个分水岭。那年,梅灵隧道的开通,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梅家坞成为南连宋城、北接灵隐两个风景点的必经之路。这为开茶楼、发展茶叶产业链提供了交通优势。

  同样是一斤龙井茶,别人卖500元一斤,凭什么我们梅家坞却能卖出1500元的价格呢?一斤茶叶可以泡150杯茶,假设每杯茶卖10元,这样一来,同样的一斤茶就卖出了三倍的价格。而且,茶客可能还会在这边吃个农家饭,再带茶楼里卖的土特产回去。我把这个叫做“泡茶经济”。说穿了就是发展农家乐和农家茶楼,让我们这的西湖龙井茶变成发展农家乐的基础和背景,让种茶农户从农业向服务业转变,从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户的收入。

  梅家坞现在出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情形,主要就是靠着卖茶和“泡茶”相结合的方式,一边建设旅游商场,向游客出售茶叶;一边就是茶楼,让游客不用出村就能品尝到最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其实,梅家坞的这种“泡茶经济”也经历过考验。2005年左右,日渐红火的茶楼开始走起了下坡路。我们村委会和市里的旅游、农业部门经过研究后发现,各茶楼之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随后,经过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培训,村里的农家茶楼从16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130多家。但是农家茶楼少了,生意却红火了起来。去年梅家坞农家茶楼的总收入比前一年至少增长20%。而且已经是连续3年,每年总收入的增长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了。一般的茶楼一年可以做到15万元左右的营业额,好的茶楼做到上百万元的也有。现在,梅家坞的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第一产业。也就是说,原先只是单一的种茶叶、卖茶叶,现在则是茶叶产业链的概念。

  同时,我觉得梅家坞终究是一个农村,农村的体制如何对接现代商业文明,又保留农村的风俗人情,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