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关注保护“茶叶之路”和“驿站文化”

  2014年12月23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承办的“万里茶道”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省内外文物考古、古建筑、经贸等方面的专家及“万里茶道”河南段沿线各市县的文物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万里茶道”是明清时期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全长5150公里,故又称“万里茶道”。茶道在中国境内约4500公里,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与“丝绸之路”一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茶叶在经历种植、采摘、加工后,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境内经水路运输,入河南境后转为陆路,向北越山西、河北等省、区出国境。河南作为水陆交通转运的中心地带,因此成为茶叶贸易的货物集散中心。
 
  当时的河南境内的南阳赊店镇便是这条通道上“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中转站。据史料记载,到了清乾隆年间,赊店镇已发展成为长3里阔4里的繁华巨镇,聚集着20多家骡马店、40多家过载行、500多家商号,聚居与流动人口达13万人之多。
 
  像赊店镇这样的“茶道明珠”在河南境内还有很多。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文物部门一直重视“万里茶道”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河南省文物局资源处牵头管理和协调,指导并督促茶道工作的开展,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及茶道沿线市县文物部门组建调查队,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和研究,各区域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推进了茶道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近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调查清楚了河南省境内“万里茶道”的路线和相关遗产的数量与类型。“万里茶道”河南段南与湖北相接,自湖北襄阳经唐河、白河、丹江等水路运输进入河南境内,在社旗、南阳、淅川等地转陆路运输,途经南阳、平顶山、洛阳、济源、焦作五市,然后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万里茶道”运输路线上水路在南阳转陆路后呈多条线路向北、西北、东北辐射,不同时期线路也有变化,各商家的运输路线也有所不同。这条商业贸易通道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沿线遗留下来大量文化遗产,经初步统计有古城镇、会馆、古码头渡口等10余种类型,这些都是“茶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物资料和历史见证。
 
  通过调查和研究,逐步明确了河南茶道的主要价值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河南所在的地理位置优势,造就河南成为了货物运输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也就是说,河南当时已成为内地一个非常大的物流中心。河南境内古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盛衰变迁的调查,对研究当地政治、经济、商贸、人文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茶道的兴盛加强了南北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与融合。河南不仅成为受益者,同时也作为使者将南北方文化传播四方。通过南北方贸易往来,各区域在科技、风俗、经济形式等方面互相影响,加强了交流和沟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沿茶道现存的大量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见证了茶道的兴衰,是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物资料和历史见证,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对它们的研究、保护、利用需要尽快提上日程,这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在研讨会上,领导和专家在听取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及各市县以往“万里茶道”工作情况的总结汇报之后,充分肯定了各级文物部门前期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和缺漏。与会者认为河南省“万里茶道”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万里茶道”河南境内线路及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尚有不足。通过了解湖北与山西两省茶道调查情况,河南境内在线路衔接方面尚存有缺口,湖北进入信阳市后怎么运输还不很明确,河南与山西线路的对接也需要双方共同协商与研究。同时“万里茶道”相关遗产方面也需要补充调研。二、“万里茶道”在河南境内线路四通八达,需要在时间及空间上明确主线,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后工作才能突出重点。三、“万里茶道”相关遗产的遴选方面需要尽快出台标准,从遗产价值、类型、规模等各方面着手,突出遗产的核心价值,有目的地进行选择,重点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以后的申遗工作打好基础。
 
  与会领导和专家也对下一步的“万里茶道”工作建言献策,在茶叶贸易历史沿革、运输区域和路线、调查方法和手段、研究方向和内容、相关遗产的筛选和登录、遗产点及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指导和建议。使参会的调查和研究人员受益匪浅,同时也深受鼓舞,提高了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此次会议各级文物部门达成共识,下一阶段将更加重视茶道工作,各区域明确分工,密切合作,深化调查,加强研究,查漏补缺,扩大茶道调研战果。同时也要做好茶道的宣传工作,对调查及研究资料进行汇总与整理,争取尽快将成果出版面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万里茶道”的队伍中来。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