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第一茶:天目山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人们常说:“日常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今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茶已深入社会各个阶层,雅俗共赏。当今社会,随着饮茶养生、饮茶美容,茶道养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天目山

  天目山是我国重点产茶区,天目青顶,又称天目云雾茶,产于浙江临安天目山,是我国传统的地方特色名茶。生产历史悠久,这里奇峰山高林密,古木参天,山峰灵秀,终年溪水潺潺,四季美景怡人。属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天目山山高地带气候温湿,森林茂密,树叶落地,形成灰化棕色森林土,腐植质厚达20厘米左右,土壤疏松,色黑,呈酸性反应。终年云雾笼罩,山上雾日多,年平均有250天以上。茶树多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600米以上的自然良好山坞中。有道是:“天目俯观山景美,青顶云雾翠茶香”。

  天目青顶

  浙江名茶“天目青顶”,亦称“天目云雾”。主产于浙西天目山的太子庙、龙须庵、杨岭、小玲坑一带。此地山高林密,终年云雾笼罩。茶树多分布在海拔1250米以下。800米以上的向阳遮风、土层深厚、气候条件良好的山凹或山坞中,是我国古老的名茶产区。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介绍过这一地区的茶叶。唐朝诗僧释皎然还对天目山茶的采摘、焙制、烹煮、品茗作过描述。可见“天目青顶”在l扛D多年前就已被列为上品。据明代文震享撰《长物志》记述:“龙井天目,山中早寒,冬来多雪,故茶之萌发较晚,采焙得法,亦可与天池并”。“天目青顶”依采摘时间、标准及焙制方法不同分为“顶谷”、“雨前”、“梅尖”、“梅白”、“‘小春”5个品级,亦有分为“顶谷”、“毛峰”、“细幼青”、“中幼青”、“粗幼青”的。茶的制作分为:采摘、摊放、杀青、摊凉、揉捻、炒二青、烘干等6道工序。其采摘要求甚高,一般掌握在晴天上午茶树上露水收干后开采,鲜叶可采标准是一叶一芽或一芽二叶即“雀舌”状。并规定。只能提手采,不能刻采(刻采因指甲接触,断处在成品茶中会变黑)、“‘天目青顶”的炒制用具十分洁净卫生,摊放鲜叶用竹架、竹匾、竹箕,......

  天目山茶早在唐、明时代就已很有名,唐陆羽《茶经》中就有“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的记载,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经久不衰,据载,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前后),屠隆著《考槃余事》中将“天目、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列为六大茶叶佳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天目青顶就已被列入我国有机茶生产基地。该茶制作工艺精细,原料上乘,品质特色为:茶叶挺直成条,形似雀舌,叶质肥厚,芽毫显露,色泽深绿。滋味鲜醇爽口,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冲泡三次,色、香、味犹存。

  有机茶

  杭州临安“有机资源开发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有机茶、自然食品类开发的专业研究机构,建有专门的有机茶园基地供研究开发,中国第一例出口到西欧的有机茶就是在此地产生,并通过国内外多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荣获全国、省、市有机食品评比的多项荣誉。

  天目山茶业发展

  别具一格的装饰、精致幽雅的环境、品质优异的茶叶、赏心悦目的茶艺……由临安市天目青顶茶业有限公司李军董事长(李文校之子)投资兴建的天目青顶会所于今年3月28日,在位于苕溪畔鸡血石文化街的天目青顶会所开业,天目茶谭网也同时正式开通运行。临安市政协主席、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法生,副市长、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伟民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业仪式。这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拥有20多个包厢的天目青顶会所,是目前临安市最大的茶艺清茶馆。会所以弘扬临安传统茶饮、复兴天目青顶品牌、推动临安茶业发展、打造天目青顶文化内涵为己任,集品茶、学茶、赏茶、购茶于一体,会所秉持“以时尚的方式倡导饮茶、以科学的方法指导饮茶、以人性的服务关怀会员、以严谨的作风管理会所”的经营理念,采用茶文化会所先进管理模式,致力于为会员创造独特多元价值服务,打造清茶会所的一流品牌,为崇尚高雅、健康的都市人才营造一个梦幻般的时光,是该市茶文化研究会展示名茶、交流信息、广交茶人、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将为加强天目青顶品牌建设,振兴临安茶业经济,促进临安茶业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