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推动科技与茶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茶产业新路

  宜宾市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茶业强省的战略部署,着力把茶业打造为宜宾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奋力把“宜宾茶”打造为宜宾的第二张城市名片,争当千亿川茶排头兵。
 
  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的宜宾,是全国最大的早茶基地,有“中国早茶之乡”的美称。宜宾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全国茶叶发源地之一,是红茶“川红工夫”的故里和发源地,是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早茶一般比江浙一带主产茶区早15—30天,是农业部规划的“全国早茶重点区域”和“长江中上游特色出口绿茶”重点茶区,也是四川茶叶主产区中品类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
 
  近年来,宜宾市在产业结构战略转型中,把茶产业作为继白酒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民生产业来打造,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推动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2011年起,宜宾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茶业发展,各县(区)政府和企业配套资金5000万元以上。特别是宜宾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和四年“川红工夫营销宣传活动”,对推动宜宾茶产业发展、提升宜宾茶品牌、增加茶农收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14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98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7.46万亩;全市茶叶总产量4.55万吨,比2013年增产0.52万吨,增长12.9%;茶叶鲜叶产值18.48亿元,比2013年增加2.51亿元,增长15.7%。
 
  宜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与茶产业深度融合,增强茶产业发展动力,提升宜宾茶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现代茶产业新路。
 
  依靠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创新发展理念,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为强化规划对茶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推进宜宾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宜宾市委、市政府引进高端策划机构对全市茶产业进行整体战略策划,已初步形成《宜宾市未来十年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宜宾市茶博城专业市场和会展中心项目策划》、《宜宾市标准化规模化健康茶园建设规划》、《宜宾市茶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塑造与策划》、《宜宾市茶产业发展国内外市场调研报告》、《宜宾市茶旅休闲综合体购物消费项目重点策划》、《宜宾市茶产业和食品饮料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推动宜宾市茶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白皮书》等8个重大策划规划,全方位描绘了宜宾茶产业发展蓝图。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企业抱团发展。2013年10月,由四川叙府茶业公司牵头,联合省内20多家茶业企业,组建了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组建的川茶集团大力实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研发模式、投资与经营的创新管理模式、共建共享的品牌创新发展模式、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创新模式”等五大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茶叶企业做强做大。
 
  创新科研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国茶行业唯一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省茶行业唯一技术共享平台“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以茶叶科技为主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先后落户宜宾。截至目前,宜宾市茶业龙头企业和教学科研单位已承担和完成了数十个部省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26项,国家授权专利53项。
 
  创新产品开发,拓展茶产业链条。宜宾市已研发天府龙芽、屏山炒青、筠连苦丁茶、新型黑茶、超微茶粉及茶食品、茶多酚衍生产品等系列新产品,带动了茶叶品种、机具、工艺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茶叶尤其是夏秋茶的利用率,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宜宾已拥有“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屏山炒青”、“筠连红”、“筠连苦丁茶”等5个公共区域品牌,12个产品获有机茶产品认证,35个茶叶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4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创新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宜宾市调整充实了茶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结合茶产业发展策划规划,正在加快研究出台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建设用地、市场品牌、科技人才、企业税收、银行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加强基地建设做强做大产业
 
  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帮助茶类企业理顺基地建设与茶叶初加工、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增值利润。积极推行“大龙头+小龙头+农户”、“公司+业主+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基地联建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叙府龙芽科技园区的全国茶行业唯一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全省茶行业唯一技术共享平台“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以茶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四川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重要作用。加强茶树良种选育和繁育,特别是宜宾本地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实现茶树良种化、良种本土化,大力推进低效茶园改造进度,提升茶园单产和效益。坚持以绿茶、红茶、黑茶为主体,不断开发茶叶新产品,提高茶叶下树率和利用率,力争在2020年前,茶叶单产增长一倍。同时,切实加强茶叶精深加工研发和关联产业发展。
 
  培养龙头企业,培育区域品牌。宜宾市切实加强茶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依托“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茶业集团”产业战略联盟和已经组建的“川红集团”、“屏山县炒青集团”,推进强强联合,形成龙头企业集群,打造四川省茶业“航母”。大力实施“区域性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屏山炒青”和“筠连苦丁茶”等公共区域品牌的打造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全市茶类企业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各类终端零售店面和专柜标识,提升品牌的综合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引导茶类企业积极向市场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口感的产品,统筹打造高、中、低端品牌,共同维护宜宾茶叶品牌形象。
 
  深度挖掘茶文化,着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企业推进营销体制改革、建设战略合作型运营商团队,将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建立茶叶贸易流通中心,完善茶叶交易平台,打造西部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全国一流的“中国茶业博览城”,规划建设国际茶文化休闲度假体验区;结合金秋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宜宾茶国家企业研发中心、育种培育中心和茶饮料工业园区;加快核心茶园基地景区化改造,结合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等旅游资源,建立宜宾西南茶竹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同时,积极组织文艺界人士、文化历史专家、茶专家、茶企业,挖掘整理宜宾茶文化,不断丰富宜宾茶文化内涵。进一步创新“宜宾早茶节”、“川红工夫”大型营销宣传活动的办节思路,将“川红工夫”大型营销宣传活动提升为“中国(宜宾)国际红茶节”暨“中国(宜宾)国际红茶博览会”,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提升“宜宾茶”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
 
  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确保茶产品优质安全。从2014年起,宜宾全市已正式启动茶叶质量安全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快推进质量全过程管理,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坚持走质量兴企、质量强企之路,推动茶叶企业在提升品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上下工夫。以落户在屏山县的“四川省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宜宾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为平台,加强质量检测平台建设,定期发布产品质量信息,维护品牌信誉,提高市场美誉度。探索建立全市农资电子监管追溯平台,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配套推进农业投入品全程监管及物流追踪系统建设、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和主要产业环节的农残速测体系建设。
 
  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结合茶业发展规划,出台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茶产业研发、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整个产业链发展的鼓励与保护政策,完善细化茶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探索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对市直相关部门和重点产茶区县的区别化考核体系。出台鼓励社会工商资本投入、土地流转、财政扶持、农业担保、专业人才培养引进等相关政策,配套相关项目资金集中扶持茶产业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通过林权抵押、小额联保、企业应收账款和仓储抵押等贷款方式支持茶产业发展。
 
  通过努力,到2020年,宜宾力争建成中国优质茶种植加工核心区、健康养生茶休闲度假示范区;国际红茶采购中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四川省边茶、黑茶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中国西部茶饮料绿色食品制造基地;全市生态化、标准化茶园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