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稀土限量标准影响出口:专家呼吁重新评估

茶叶稀土限量标准影响出口:专家呼吁重新评估
  中国普洱茶网讯:一项中国独有的茶叶稀土国标,让中国茶企异常困扰。多数茶商反映,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标准很难被达到。这样的现实,也在影响着中国茶叶出口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专家呼吁,应尽快对现行的茶叶稀土限量标准重新评估。
 
  茶企的稀土国标之困
 
  近日,江苏省质监局抽查茶叶产品发现,徐州市德胜昌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乌龙茶中,稀土限量值达到标准规定的3.7倍。
 
  此前不久,江苏省质监局还通报了今年第二季度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其中7家茶企的品牌茶稀土限量(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项目不合格。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现行的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茶业中的稀土含量值最高为2mg/kg,即茶叶中稀土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与玉米(2328, -8.00, -0.34%)、小麦等粮食类标准相同。
 
  “这是中国特有的标准,但很多中国自己的茶企却没有达标。我们对此非常重视,采购也会相对谨慎。”英国联合食品集团(以下简称“英联食品”)大中华区总经理苏志杰近日公开表示。
 
  与此同时,还有消息称,我国茶叶产品因稀土含量超标影响了茶叶出口量。这也使得中国茶叶独有的“稀土限量标准”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业内,茶人被稀土限量标准所困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厦门芸茗茶叶运营总监范承胜叹息道。
 
  “与其他农残限量标准不同的是,这项标准很多茶人想达标也达不到。”厦门茗堂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郗先生道出了众多茶人的心声。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让外商由不解到对中国茶叶望而却步,又使国内茶业行业从业者无比纠结呢?
 
  阻碍外商采购
 
  五云茶叶集团副总经理欧阳道坤透露,由于外国没有茶叶稀土含量相关标准,使得许多跨国企业无法大量采购中国茶叶。
 
  外国茶商往往在询价之时,就会对产品是否能保证符合稀土标准颇为关心。然而该标准对目前的很多茶业同行来说过于严苛,要想使茶叶符合标准,企业就要支付过高的成本,从而导致价格缺乏竞争力。
 
  业内人士分析,去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减少2.82%,与这种情况不无关系。
 
  记者了解到,外商最初在听闻茶叶里含有稀土时,往往颇为惊讶。然而通过跟国内茶商的交流后他们才发现,稀土伴随在中国茶叶种植的过程之中,其在茶叶产品中出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面对这种情况,外商往往在采购时会详细核实茶叶来源,以寻找优质产品。
 
  英联食品的川宁茶采购商尼克告诉记者,采购茶叶之前,他们往往需要询问贸易商几个问题:“茶从何来?生长过程中如何施肥与除虫?能否保证稀土含量不超标?”但很多茶叶贸易商最后都无法给出满意的答复。
 
  还有一些中国茶商对于茶叶稀土含量标准解释不清楚,这使得本就对该标准不甚理解的外商愈发一头雾水。于是众多外商会选择更为稳妥的办法,直接从茶叶基地收货。
 
  “至少从产茶基地收来的茶叶相关检测数据都很清楚。”尼克表示。
 
  然而,从基地采购也有弊端,那就是采购成本会有所增加。
 
  对外商来说,想要直接从中国茶叶基地购茶,则需要选择通过欧盟认证且产品符合稀土含量标准的茶叶基地。而这样的茶叶基地在中国却并不多见,主要集中在浙江、云南、安徽等地。这就使得外商的收购成本比通过贸易商购茶反而要高出许多。
 
  记者从中国食品土特产进出口商会了解到,因稀土含量超标等农残检测问题,2012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茶叶量同比下降5.2%,出口到日本的茶叶量同比减少4.3%。
 
  对此,范承胜认为,如今茶叶行业的农残检验标准与国际未接轨已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大规模的采购。同时,稀土限量标准倒逼外商直接从茶叶基地收茶,也制约了中国茶叶出口模式从出口散装低端原料茶向出口高端茶转型。
 
  “合格”遥不可及
 
  既然稀土限量标准对茶叶产业影响如此巨大,茶商为何不“痛改前非”,向标准看齐?
 
  “我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当记者通过阿里巴巴[微博]向福建安溪一家茶企负责人询价时,该负责人向记者如此回应。
 
  安溪作为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茶业发展颇为迅速。然而对当地茶商来说,稀土限量标准似乎已经成为压在他们身上无法移去的重担。
 
  杭州茶叶研究院的副院长杨秀芳告诉记者,茶叶中的稀土含量之所以难以抑制,是因为稀土源自茶叶的生长过程中:茶树从土壤中会吸收稀土金属,给茶树喷施含稀土的“肥料”也会造成稀土在茶叶中有残留;即便前述情况可以避免,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地积累一些元素,而且生长期越长,稀土含量就越高,无法避免。
 
  尽管如此,各地茶人仍在努力接近标准所限定的底线。
 
  以安溪茶叶现状为例,当地农业与茶果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自茶叶稀土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各产茶区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问题:一方面,监管部门在加强对茶园土壤稀土含量的普查、检测,对土壤稀土含量高的茶园逐步实施退茶还林,对新改造的茶园严格控制其土壤稀土指标;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肥料的把关,稀土含量高的肥料一律禁止销售和使用,不准进入当地市场,近期已有数十种肥料在安溪被下架。这些措施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提高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
 
  然而这些措施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上述安溪的茶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内部的质量管控非常严格,种植过程中全部施用有机肥料,甚至在采摘过程中也尽量采用茶叶嫩采技术。但无论怎么努力,只要他拿样品去检测,茶叶的稀土含量基本上就会超标。这让他觉得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近两年来,公司每年都要处理5至8起因质量抽检出现的稀土超标问题,然而除了疲于应付,却再无他法可想。
 
  “茶叶中的稀土含量与土壤的母质有关,而福建茶区的土壤中本身就富含稀土。在我曾经送检过的上千个茶叶样本中,按照之前的标准,只需要检测5种稀土元素含量,茶叶的合格率不会超过60%,而2012年,国家更是将稀土含量检测方法调整为对16种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预估能合格的样本不会超过20%。”范承胜对记者举了个例子。
 
  对此,福建茶商普遍表示深有感触,而对其中生产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叶的茶企和茶农而言,此事更是戳到了他们心中的痛处。
 
  记者从安溪多家乌龙茶商处了解到,与绿茶、红茶只取嫩芽叶制茶不同,乌龙茶、黑茶、紧压茶通常需采摘成熟度较高的开面叶,而一般来说,新梢芽部的稀土含量最低,叶片成熟度越高,含有的稀土含量越高,正是这种区别让众多熟茶茶商陷入了“无法达标”的尴尬境地。
 
  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蔡建明透露,据相关测定资料,我国红茶、绿茶的稀土超标率在10%至20%,乌龙茶的超标率约为60%,而黑茶、普洱茶则有近九成产品稀土超标。
 
  由此看来,茶商口中的“不能达标”,看似出于愤怒,实则却是出于无奈。
[page]
  茶业亟待解缚
 
  事实上,茶业行业对稀土限量标准始终都存在争论。
 
  “茶叶与谷物中的稀土含量本底值(环境在未受污染情况下,某种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相差甚远,二者却使用同一稀土限定标准,对茶叶来说未免显得过于严格。”杨秀芳告诉记者,谷物中的稀土含量本底值在0.35至0.4 mg/kg之间,而茶叶中稀土含量本底值则达到0.23至1.76mg/kg,这使得低于2mg/kg的稀土含量限定标准对茶叶来说几乎接近了极限。
 
  设定如此极限的标准,难道是因为稀土的摄入量一旦超过该标准,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发表的《微量稀土元素的药效及保健作用》显示:稀土元素如果被长期低剂量摄入,的确可在肝脏中蓄积,导致肝脏形态和病理组织变化、肝细胞损伤、肝代谢紊乱引起脂肪肝,但具体摄入数值该文却并未明示。
 
  记者查询了众多相关资料,最终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曾经发布的一份研究结果中找到了为数不多的数据标准:“成人日允许稀土摄入量定为4.2mg较妥。”而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则有研究表明,茶叶中的稀土元素3/4以上不溶于热水而残存在茶渣中,人们喝茶时摄入的量低于1/4。
 
  “也就是说,即使按照标准最高限定,茶叶中稀土含量达到2mg/kg,通过饮茶摄入的稀土想要危及人体健康,成人至少需要日饮茶8公斤以上。而实际上,广州市曾经达到了人均消费茶叶世界第一的消费量,这个数字也仅为年均2.5公斤。注意,2.5公斤是年均消费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姚静波对记者激动地表示。在他看来,自设门槛已经影响到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从种植到生产直至售后,稀土限定标准带来的“束缚”都一直无所不在。
 
  “想要控制农药残留,茶人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但国家制定标准,在对茶叶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风险性分析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重金属的浸出率和摄入量。一个标准,如果多数人经过努力仍无法企及,是否值得商榷?”欧阳道坤叹息道。
 
  目前,我国已存在1100个产茶县(市、区),有茶农8000多万人,涉茶人员4000万人。其中大多数产茶县位居山区,经济比较落后,茶叶已经成为这些山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茶产业的发展是否受限,将对茶企和茶农的生存状况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对此,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曾公开表示,当年茶叶稀土标准出台得很仓促,没有经过很好的风险评估与试验。而这两年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出来之后,茶叶稀土问题的确引起了很大质疑。
 
  业内人士多认为,中国的茶叶标准应该与国际检测标准接轨,取消独有的稀土限量标准。但在杨秀芳看来,这种看法过于偏激:“我不赞成取消稀土限量标准,但标准应该放宽。在严格控制人为添加的同时,确保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也认为,通过对茶叶稀土测定方法、含量水平、来源途径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已经有科研机构证实了茶叶稀土限量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因此,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对现行的茶叶稀土限量标准重新评估,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指标。而质检、工商等部门也应待茶叶稀土标准修订完善后加强执法,这样既能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又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法治周末
记者:李飞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