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基础知识100问(一)

  一问: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原产于中国,传播于世界。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那里有得天独厚、适于茶树繁衍的自然条件,至今尚留存许多古老的野生大茶树。当今传布于世界五大洲的茶种、种茶技术、制茶方法、品茶艺术以及茶的文化等,都起源于中国。此外,丰富的茶叶史料和现代生物科学的鉴定,都证明中国是茶的故乡。
  二问:茶树的原产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有何依据?
 
  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其依据是:第一,从近缘植物分布看,茶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世界上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我国西南至今就发现有15属260多种;其次,目前云贵高原保存有世界上数量最多、树型最大的古茶树,这也说明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第三,从古地理古气候分析,我国云贵高原许多地区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具备茶树起源的生态条件。
  三问:我国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是什么?
 
  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的最早文字记载。
  四问:我国有哪些地方发现有野生古茶树?
 
  我国发现野生古茶树的地方很多。除云南的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发现有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外,云南的昭通、金平、师宗、澜沧、镇康,贵州的赤水、道真、桐梓、普白、习水,四川的宜宾、古蔺及广西的凤凰、巴平等地,发现有高达7-26米的野生大茶树。
  五问:我国何时开始人工栽培茶树?代表人物是谁?
 
  相传,西汉时被称为甘露普慧大师的僧人吴理真来到四川蒙山,植茶于蒙顶山五峰之间,号称“仙茶”,据说,吴理真手植的7株茶树至今尚留在蒙顶山的上清峰。
  六问:唐代陆羽是何许人?对茶有何重大贡献?
 
  陆羽,字鸿渐,唐代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公元733年出生,804年逝世。他是个弃婴,由智积禅师抚养。他不愿学佛而喜茶。因安史之乱,陆羽流落湖州,隐居苕溪。数十年中,他深入茶区,考察茶事,躬身实践,总结经验,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完成并出版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这部专著的问世,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和茶文化传播。
 
  七问:茶叶如何进行分类?
 
  茶叶分类的方法很多,有的按采茶季节分类,如春茶、夏茶、秋茶。有的按产地分类,如安徽祁门的红茶为祁红,云南的红茶为滇红,广东英德的红茶为英红等;又如屯绿为安徽屯溪的绿茶,婺绿为江西婺源的绿茶等。有的按销路分类,如内销茶、外销茶、边销茶等。但在茶叶生产领域一般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这两大类。
  八问:按茶叶加工原理,中国茶叶分哪几大类?
 
  茶叶分类的方法有多种,目前较一致的分类法,是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个大类。基本茶类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统称六大茶类。另外,再加工茶类主要是指花茶、紧压茶等。
  九问:我国何时开始加工绿茶?
 
  我国制造绿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以前。陆羽《茶经》中所说的饼茶,实际上就是古老的绿茶。绿茶的加工工艺由晒青到蒸青、炒青、烘青,乃至创制出片、针、眉、螺、珠等形状不同的优质名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十问:红茶是如何产生的?
 
  “红茶”之名最早见之于明初刘基的《多能鄙事》,但此书系后人伪托,不足为凭。红茶产生的确切年代很难考知,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在道光年间。它的产生有点意外,据说,当时政局动荡,一支军队从福建崇安星村过境,占了茶厂。进厂的一袋袋茶鲜叶因无法及时烘干,被军人用作床铺,结果茶鲜叶积压发酵,变成黑色,发出特殊气味。军队一走,茶厂主赶紧将茶烘干,装箱运往福州,托洋行试销。不料这种特殊气味的小种茶竟引起外国人的青睐,在欧洲市场生意大好,于是外商年年来订购,红茶便风靡一时。这类红茶被称为“小种红茶”,以后又发展为“工夫红茶”,都是清代的产物。
 
  十一问:茶树有哪些类型?
 
  依茶树树型分,有乔木型(主干明显,植株高大)、小乔木型(基部主干明显,植株较高大)和灌木型(无主干,植株矮小)三个类型;依叶片大小分,有特大叶型(叶面积>60平方厘米)、大叶型(叶面积40-60平方厘米)、中叶型(叶面积20-40平方厘米)和小叶型(叶面积<20平方厘米)四类。
 
  十二问:世界最高的茶树有多高,位于何处?
 
  据目前报道资料,世界最高的茶树高32米。该茶树位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大雪山。
  十三问:一般茶树有多高?
 
  一般栽培的茶树是灌木茶树,自然生长可达1-3米,但栽培过程中不断修剪和采摘,其树高约80厘米左右。
 
  十四问:茶树芽叶中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生化成分有哪几种?
 
  茶树芽叶中,影响茶叶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等。
  十五问:为什么说“高山云雾出好茶”?
 
  我国有不少名茶,如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均出自高山。高山能出好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高山的植被比较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营养充足;二是高山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芽叶保持柔嫩;三是高山日光辐射和光线的质量与平地不同,常常是漫射光及短波光较为丰富,有利于茶树氮素代谢,对茶叶品质有良好影响;四是高山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积累有机物质多,晚间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少,有利于物质的积累。所以说“高山出好茶”,高山茶味浓香高,耐冲泡。
 
  十六问:有人说茶籽能榨制高级食用油,对吗?
 
  对。茶籽含油量平均为24%一25%。茶籽油属于不干性油,其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所组成,另含有少量的硬脂酸、亚麻酸、豆蒄酸、棕榈油酸等。茶籽油与橄榄油、花生油、油茶油极为相似,而且比油茶油和橄榄油更富含亚油酸。
  十七问:中国现代茶区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现代茶区的划分是以生态气候条件、产茶历史、茶树类型、品种分布和茶类结构为依据,将全国划为4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十八问:现代我国产茶地区包括哪些省(市)?主要产品有哪些?
 
  (1)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部,是我国最北茶区,属茶树生态次适宜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皖北、苏北、鲁东。茶树品种多为灌木类中小叶种,如紫阳种、信阳种等,抗寒性较强。全区生产绿茶,有炒青、烘青、晒青等。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其品质香气鲜爽,滋味醇厚。
 
  (2)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属于茶树生态适宜区。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粤北、桂北及福建大部,为中国茶叶主产区,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2/3。区内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茶树品种主要有灌木类品种,小乔木类也有分布。生产的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种特种名茶和花茶,是全国重点绿茶产区。这里生产的名茶种类繁多,品名达几百个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君山银针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3)西南茶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属茶树生态适宜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包括贵州、四川、重庆等地以及云南中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本区茶类众多,有红茶、绿茶、黄茶、边销茶、沱茶、花茶等。名茶的花色品种独具风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有蒙顶黄芽、都匀毛尖、昆明十里香等。区内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小乔木、灌木类品种,也有乔木类品种。
 
  (4)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区,属茶树生态最适宜区。包括福建、广东的中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云南省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茶树品种资源比较丰富,部分区域至今还生存着野生大茶树,常与其他常绿阔叶树种混生。栽培品种主要为乔木类大叶种,区内大叶种到处可以种植,小乔木和灌木类中、小叶种也有分布。由于生态条件适宜,不仅可速生高产,而且品质优异,最适宜发展红碎茶。生产的茶类有红茶、普洱茶、乌龙茶、六堡茶,还有铁观音、凤凰单丛等名茶。
  十九问:我国何时开始加工白茶?
 
  我国古书中就有不少有关白茶的记载,如宋人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记有:“白叶茶……茶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取其第一者为斗茶。”但这只是茶树品种的不同,而不是加工方法的不同。后来所谓的白茶是品种与制法相结合的产物。1795年,福建福鼎茶农采摘福鼎白毫茶树的茶芽,加工成银针。1875年,福建发现茶叶茸毛特多的茶树品种,如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1885年起就用大白茶的嫩芽加工成“白毫银针”。1922年起开始以一芽二叶的嫩梢加工成“白牡丹”。
 
  二十问:什么样的茶叫名茶?
 
  名茶是茶中珍品,是优越的自然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精细的采摘方法和精湛的加工工艺技术的结合,形成的品质优异,风韵独特,色香味形俱佳,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较高的饮用价值,有一定的市场,并享有较高声誉,为消费者所喜爱的茶叶叫做名茶。名茶的形成一般要具备四个条件:
 
  (1)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鲜叶中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如高山云雾出好茶;
 
  (2)优良的茶树品种,芽叶性状、生化成分含量和生育期是名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如龙井43、中茶108等适制名优绿茶;
 
  (3)严格的采摘标准,一般要求按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进行采摘,而且芽叶均匀,特别是名优绿茶要求细嫩匀净;
 
  (4)精湛的加工工艺,具有形成独特风格的外形和内质的加工工艺。
 
  
  二十一问:我国十大名茶是哪些?
 
  我国十大名茶至今没有进行过统一评比,故目前说法不一。据《中国食品报》1996年5月5日载,提出下列名茶为我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六安瓜片和都匀毛尖。
  二十二问: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出现在何时?由何人所著,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茶经》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其内容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陆羽《茶经》系统地叙述了茶的名称、用字、茶树形态、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以及种植要点;阐明了茶叶对人的生理和药理功效;论述了茶叶采摘、制造、烹煮、饮用的方法,使用的器具,茶叶的种类和品质的鉴别;搜集了我国古代有关茶事的记载;指出了中唐时我国茶叶的产地和品质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二十三问:传说中的神农氏是如何发现茶的?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普济众生,尝百草,采草药。有一天,神农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忽然,一阵风过,传来一种清鲜香气,抬头望去,只见树上绿叶葱笼,神农信手摘下一片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味初苦,继而清香甘甜,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津,精神爽朗,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燥渐消。神农遂名之曰“荼”,这便是茶的最早传说。
  二十四问:吴觉农为何有“当代茶圣”之誉?
 
  吴觉农先生(1897一1989)是浙江上虞人,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要为振兴祖国农业而奋斗,而对茶业感情尤深。当他知道了我国茶叶历史悠久,曾饮誉世界,以后由于政治腐败,生产落后,茶园荒芜,民不聊生,致使茶业日趋衰退,一蹶不振,世界茶叶市场也渐为印、斯等国所夺,决心投身祖国茶叶事业。他曾东渡日本,学习现代化茶叶科技。留学归国后,即为振兴祖国茶业四处奔波。他与友人合作,先后创办了茶叶出口检验所,拟订了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建立了茶叶改良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和第一个培养高级茶叶科技人才的基地—复旦大学茶学系,还先后到印度、斯里兰卡、印尼、日本、英国和俄罗斯等地考察访问以借鉴他国先进经验,探索我国茶业振兴大计。为了茶叶事业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他对茶业的贡献很大,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誉为“当代茶圣”。
  二十五问:武夷岩茶产于何地?其品质特点如何?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侧的武夷山。山上多岩石,茂密的植被和风化的岩石为茶树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元素,茶树多生长在山岩之间,故称岩茶。
 
  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壮结匀净,色泽沙绿,带蛙皮小白点;内质香气馥郁悠长、具花香,汤色澄黄,滋味醇厚、回味醇爽,独具“岩韵”,叶底肥厚柔软,叶缘朱砂红,叶片中央淡绿泛青,呈绿腹红边。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