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之中的规则为何物?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有很多表现形式,国家的最高规矩形而上者是道德,形而下是法律。个人的规矩是信念是准绳,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规矩需变,随时代而变,随环境而变,在不断碰撞与否定中生中秩序之美,宁静之美。

  那事物本身,是否有规矩?是自然的法则,还是人类强加之上的内容?我以为需要细辨。自然的法则是滴水穿石,即使人没有意识或者不曾关注,它也终究会起作用。而人类从自我狭隘偏执的利益观出发,强加于事物之中的那些规矩,恰恰是对自然规则的违背。比如我们在海豚馆中看表演,总以为海豚乐在其中:它的脸部形状使我们误解它在微笑,事实上那只是海豚形体特征而已,很多深入观察者已然发现它们在人类豢养的环境中其实忍受极大痛苦。给马带水勒的时候如果过紧,导致马的嘴角向上弯曲,的确也很像微笑,当然,设身处地我们应该完成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举此二例是为说明:规矩是个客观普遍的存在,明白它,顺从它,首先要摒弃掉那些伪规矩。否则,规矩将成自由的绊脚石,独立的束缚者,美好的反面。

  日本的权臣丰臣秀吉曾经说:“越是在茶室的茶具,陈设上下功夫,越会感到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沼泽地。不过,茶道也可以让人变得非常有趣味。”下功夫是学习领悟的过程,也可能是背叛与重造的开端,这个追求的过程固然无法自拔,其实也是趣味的源泉,日本茶道对心性的影响绝不局限于审美领域,是对生命价值体系的营造:因它道出了上至王公茶人,下至武士平民所理解的普遍人生意义,亦即我前文所述的:规则。

  有两个反应秀吉时代茶道宗师千利休的故事可以深刻说明茶道之中的规则为何物。一则故事说,利休宅内的院子里种满了牵牛花,一旦开放,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秀吉得知此事,就指示利休在宅内准备一次茶会,以欣赏满目的花景,品茶赏花。可当他兴致勃勃的来到利休宅,却发现所有的花都被利休剪掉了,秀吉当下大怒,气冲冲进茶室问罪,一进茶室,他不禁呆住了,在暗淡的壁龛的花瓶里插着只一朵洁白的牵牛花,露水欲滴,生机无限。

  另一个关于是春天的茶会的故事,秀吉找来一个铁盘子,里面盛满水,然后拿了一大枝梅花,让利休当众表演插花。自古以来,花瓶(日本茶道称"花入")都是筒状的,哪里有在盘子里插花的?只见利休从容拿过梅花一把把揉碎,花瓣花苞纷纷飘落于水面,之后,将梅花枝斜搭在盘子上。秀吉和同座众人看了,一时间目瞪口呆,为利休创造的美所窒息。

  从茶道中衍生出的花道,自然要符合茶道的基本价值观,由各位茶匠茶人在千百次实践总结出无数需谨慎遵守的规律,并形成了各流各派,但千利休的两次表演从表像看来,都是对规律毫不容情的破坏,可是谁不能由衷赞叹:这正是他从花事茶道之中抽离出的自然法则呢。更奥秘之处在于:众人静座茶室之中但赏一花,一花却照见众人千百不同的心。

[page]

  美无成规,通往美的道路,有千百种领悟的方法,破坏也罢,毁灭也可,重生之后,都是独属于某一个体,却能为更多人接纳的内容。这是美的宽容,也是宽容之美。

  后世更具世界眼光的日本评论家冈仓天心有感于东西方文明对美的理解的隔膜与误解,在他的《茶之书》里感慨:就让我们停止东西两大陆之间的相互讽刺吧!我们各自沿着不同的路走来,但是没有理由不互相取长补短。。。。不可思议的是,如此迥异的东西方个性,如今却在小小的茶杯中相遇了,白人曾经嘲笑我们的道德与宗教,但他们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种棕色的饮料,下午茶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杯盘碰撞发出的微妙的叮当声中,从热情待客的女性衣裙相互摩擦发出的亲切的沙沙声中,我们知道:“茶的崇拜”已经毫无疑问的在西方确立了,无论茶的味道是好是坏,客人都会以达观的态度从容等待。

  冈仓天心没有明确指向某一种茶,而是将茶抽象成日本文明之中柔弱、美好、宽容的象征,其实与某种茶类已经无关了。尽管作为佐证,西方社交生活中接纳的最多的可能是红茶。从中国红茶到印度、锡兰等地的红茶源源不断运往欧洲与美洲新大陆,教人类懂得理解与宽容、在充满不可能的人生里作一切柔弱但坚强的尝试。

  反观中国,物质领域落后西方与日本社会近百年,造成精神世界的新秩序尚未建成,各种声色、欲望与诉求充斥于茶事之上,内省功夫的缺失使更多人发出类似丰臣秀吉对茶既爱又恨的感言:“茶这个世界孕育着使人心变得疯狂的魔性,茶道是个让人的心灵走火入魔的游戏。沉溺于茶道,人就会逐渐忘记自己,陷入欲望和虚荣的深渊。”权力巅峰时代的丰臣秀吉以自己的心观看茶的世界,作出如上判断并不为怪,众人眼中的茶,就是色色样样的茶。正如处于物质仍不富足人人在利益与心灵之间挣扎的中国人,绝少向内求索答案,而一味向外的扩张和索取方能保持平衡与生存。表现在对茶的理解上,则是求口感、求外表、求名号、求增值、求地位,以自我为中心恣意褒扬或批判,表现在品位上则成水火不相容之势,各个茶类有不同的拥护者,茶界终成江湖,大有选拔武林盟主之势,茶王茶后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表现在流派上则俨然各立山寨自出一套标准,却难以求得各派之间的共容共存。拥戴者稀。冷眼瞧茶杯所盛,俱下当下之人心。

  我们倘若分析先秦时期的哲人曾有过什么不同的际遇才能洞悉自然法则的话,“无我”,然后守中,可能是比较好的解释,是他们尚保持着与大自然更加紧密的联结,观日月星辰、感风华雪月,品尝生老苦乐,很少以短时、一己之观点立规矩,下论断,轻易否定。

  众人言茶是清雅至极的事物,所谓茶可清心么?然而茶也是温和至极的可人,可佐火腿加蛋,可加姜片三,迷迭香二,再复薄荷一枚?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