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茶、靠的是制度还是道德?

  冷雨敲打着三月的阳春。勐海县,茶人依然拥挤,国威酒店的空房一直很难预定。
 
  相比往年,茶山行发烧友大不如以前疯狂了。大气候加上小气候,让一些人在等待在观望。另一些干脆足不出户,相信厮守在家,照样可以喝上好茶。
 
  一饼好茶的出炉,不管有多少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血统纯正,“根正苗红”。若用农药茶、化肥茶或台地茶乱做,工艺再精,品牌再响,宣传再猛,也不会成就经典。
做好茶、靠的是制度还是道德?
  南糯山因“甜茶”著名,而半坡是山中之王,它隶属于格朗河乡的南糯山村委会。
 
  从县城驱车约半小时,穿过重重的绿色,一座金色的哈尼族建筑巍然屹立,旁边是崭新的社房。房前屋后仍然是无边的绿色,隐约在烟雨迷蒙中。一名叫珠爬的哈尼小伙介绍,村中共有27户人家,皆以种茶为生。他家有800多棵古茶树,树龄均在三四百年左右,村里的古树茶全部卖给一家大品牌的茶企。
做好茶、靠的是制度还是道德?
  半坡老寨的甜茶,内蕴丰厚,十分耐泡,涩味若隐若现,香气充足。始于甜,由口腔滑过,入喉,顺势而下,迅即,泛起缕缕回甘,停留于喉部,久久不去。个中变化,一泡一样,在杯盏间奇妙无穷。时间和空间的缠绕,让简单的生活变得意味无穷。
做好茶、靠的是制度还是道德?
  20多年前,另一家大品牌茶企也曾在此收茶,可从1994年后再也没来,因为这儿的茶价越来越高了。至此,当地人的生活就随着茶叶市场的跌宕起伏,或高或低,忽上忽下。每年的茶虽然最后也卖出去了,但他们的心却没有着落。不安和恐惧,经久不息地折磨着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
 
  这种对未来不确定的心理截至——2012年春。
 
  珠爬告诉我们,当年有家有实力的大茶企,将村里的古树茶全包了。每年春茶前,将钱提前交到他们手中,直到秋茶结束后才进行结算,多退少补。收茶只有一个原则:拿最高的茶价,收最好的茶叶。
做好茶、靠的是制度还是道德?
  为了保证茶叶品质,杜绝沾染杂物灰尘,他们坚持鲜叶不落地,每天采摘的茶叶都要及时送回到初制所。因此,他们在周围村寨的茶山建立古茶坊,不计成本。公司对茶农的采摘是有标准的,一芽两叶、一芽一叶、单芽,都会根据茶叶本身的特性做出要求。
 
  如果有茶农以次充好,怎么办?我们问。
 
  珠爬以十分肯定的语气说:绝对不可能。
 
  不管外界传说的哈尼族人多么老实,这家茶企绝不相信仅靠道德的约束。在利益面前,道德是最不可靠的。为了保持茶叶血统的纯正性,他们在制茶的每个环节都建立了近乎残酷的制度。
做好茶、靠的是制度还是道德?
  公司实行总管—主管—经理三级负责制,以收购茶叶。首先,毛茶入库至少要经过三道关口:经理检验、主管检验和总管检验。经理一般为该村村民,他要对本村每家每户的茶树做到了如指掌,收茶季到来,每天有几个人采摘,采哪几棵树,一天能收多少公斤鲜叶,务必做到心中有数。每户村民每天在交鲜叶时,要将村寨,户名和门牌号核对,方可签名和按上手印。
 
  稽核无误后,鲜叶就送到初制所接受主管第二次检验。若将小树茶混拌古树茶,只要有一次发现问题,该村民将被录进黑名单,永不收茶,连该村负责监测茶的经理都要被连带处分。
做好茶、靠的是制度还是道德?
  你以为这就够了,不,这还远远不够。在总管和主管之间,几个片区间还设立一名流动巡视员。该巡视员发现某个村寨所交回的鲜叶数量突然变化,就会对鲜叶重点检查。同时,为了防止以次充好的问题,他会对每箱鲜叶进行认真的检查。长期的工作让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在几秒钟内分辨出哪些是古树茶,哪些是台地茶:第一、古树茶不显毫,而台地茶显毫;第二、古树茶的芽头小,而台地茶的芽头大;第三、古树茶的主脉明显,有微微的褶皱,而台地茶主脉不清晰,褶皱难以看出;第四,古树茶的叶片较薄,柔韧,而台地茶的叶片厚实,较脆。此外,经验更丰富的检测员,能用鼻子嗅出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味道。
做好茶、靠的是制度还是道德?
  巡视员一旦发现该片区经理送回的茶有问题,就会马上报告总管,将问题茶退回,并且将该地经理撤换,没得通融。
 
  不要以为,这就算完结了茶叶的检测,事实上,严格的检验才刚刚开始…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