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如何摆脱乏味营销?

  在茶界做茶,无论你被称为茶商,还是茶农;无论你看起来像个茶人,还是茶师;无论你自封为大师,还是专家,即便在茶界再会闹腾,都很难改变一个现实:茶,在我们的手中很乏味!
 
  当下乏味的茶营销
 
  这种乏味表现在几个方面:小得可怜、美得可笑、贵得可耻。小是格局小,茶行业往往存在这样格局小架子大的问题,一说到别人的茶嗤之以鼻,一说到自己的茶就眉飞色舞。但是要知道,有气度才能成就高度,做大格局需要的是茶人齐心协力地联手推进产业发展。
 
  美是形式美,不少茶人过于追求茶之美,譬如泡茶手法要美,茶器要美,茶艺师要美;泡茶环境要美,音乐要美,茶人服要美。为了讲究美,以至于茶美人、最美茶艺师的评选活动层出不穷,而茶退居人后。结果是美有了,茶之魂却没了。
 
  贵是价格贵,茶市的价格曲线比迷幻的股市还让人迷糊。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买同一种茶,价格有时候取决于消费者懂不懂茶,或者消费者看起来是贫穷还是富有。很多卖茶的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从茶叶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茶师造诣、品质特点,会描绘一副神话般的画面让人痴迷,为体现价格做足铺垫。
 
  这种乏味总结起来无非三点:定位相同、营销乏术、价格不透明。那么,如何让茶变得更加多彩、有趣、亲民呢?对此想建议:卖茶的,何不让茶业多彩定位、趣味营销、价格亲民起来!
 
  追求多彩定位
 
  这就需要从单一的商政礼品茶定位,扩充到丰富多彩的消费个性定位,跳出茶来定位茶,关注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譬如年轻人追求时尚,不代表我们为此做茶就只在包装上追求新颖,还要更深层次地满足年轻人,了解他们为什么喝茶。提到茶有益,或许打动不了年轻人,但提到茶能美容,就触动了一些爱美的年轻女性。如果说茶让悦己者容,能不能打动更多的年轻男性送此追求女性?所以,为什么不能围绕美容养颜、追求异性的需求,来重新定位年轻人喜欢的茶呢?
 
  茶作为饮品,健康是农作物属性,人情味是媒介物属性。以茶会友,何以为友?无非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作为媒介,关注每个不同的消费群体,细分需求投其所好,把专属于某个特定群体的人情味做浓做足,茶的定位便精准无误。让茶更关注人性,定位就变得更丰富多彩!
 
  敢于趣味营销
 
  纵观茶界营销传播,无非两种:一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一种是太把自己不当回事。前者高高在上,端庄不接地气,无异于意淫;后者放下身段,媚俗低级趣味,等同于耍流氓。茶营销,既要接地气,又要趣味得有格调!
 
  做好趣味营销,一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适当的自嘲反讽,不但是幽默风趣的表现,更是大度睿智的彰显;二是别把自己太不当回事,虽然有“大俗即大雅”之说,但是别把庸俗当通俗,更别把低俗当高雅。营销要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充满热情,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创意传播的源泉。例如喝调饮茶,如果仅仅是时尚、好喝、有格调,还不够!来点调动感情的“调情”元素,如何?用一杯调饮茶来调情,是一种高格调的情调,比如红茶卡布,总比用一瓶威士忌来得更深情。
 
  守住价格亲民
 
  在中国,只有小品种茶,却没有小众消费群。茶与人对位,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任何一种精准的定位背后都有亿万级的庞大市场!曾经的礼品茶市场,只解决官商权贵的消费需求,其实还有更多的市场空白等待填补。逢年过节,百姓间的礼尚往来就是一个超级市场蛋糕,连奶茶、可乐等快饮都在抢占这部分市场,传统茶企除了推出应景似的节日大礼包,还能不能沉下心来认真研究?
 
  市场很大,却被漠视,只因为我们习惯了做打劫的买卖,明明几代人都做不完的生意,偏偏浮躁得三五年便想赶尽杀绝,恨不得一夜暴富。古树的追捧、黑茶的传销、白茶的神奇、岩茶的端庄,可以获利一时,却如昙花一现,无法永续经营。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一字之差,却迥异千里。北京吴裕泰、济南天宇、厦门海堤,不论背景、年限、规模,这三家品牌成功的共同点只有一个:追求普世价值。诚信、平价、务实,最朴素的价值理念下做出来的茶朴素无华,却深受百姓青睐。在礼品茶市场迅速萎缩的情况下,它们不降反升、逆市上扬,就应了那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卖茶是一种“苦心志、劳筋骨”的生意,别让乱世迷蒙了双眼,别让浅滩搁置了梦想!所以,卖茶的各位,新年新起点,守得了寂寞,才看得穿浮华,卖得出好茶!
责编: 杨洋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