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史诗编辑部茶文化挖“矿”队考察第二站:景谷黄草坝

   茶马史诗编辑部组织茶文化挖“矿”队考察团,11月30日出发,第一站宁洱困鹿山,第二站景谷黄草坝。深入古茶山考察历史、文化、古茶资源,探讨黄草坝茶区的整体开发与宣传。教授茶农更好地管养好茶、利用好茶、保护好茶,把先民的基业发扬光大,重现黄草坝茶的辉煌,茶国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帮助支持古茶的保护与开发。
 
  考察团成员有独立评论人白马非马、资深茶人李琨,普洱市著名茶记邵鸿雁,勇闯北京、把普洱市的土特产直供都市人群的“农妈妈”哈尼伍拾妹,在外做茶叶、咖啡多年,打算回老家整体打造黄草坝茶品牌的王贤会女士。
 
  今天编发第二部分:景谷黄草坝之行。


  沿弥宁公路(弥渡至宁洱),11月30日傍晚时分考察团抵达景谷世外桃源黄草坝。黄草坝产古茶最多的寨子以寨海拔1850米,背后是海拔高达2200米的小黑山。风水师说,以寨的地形是个美女峰,故当地盛产美女与能干的女汉子。这些年帅哥美女都跑出去了,这次我们到来,做点反向人口运动,一见留守的老奶奶就说:“我们上门来了!”当晚哪儿也不去,一行人就住在美女山凹。
  夜宿王贤会女士娘家老宅
  王贤会女士家所在的以寨房前屋后的古茶树
 
  篝火燃起,一行人聊天、烤火、望星空,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古茶树环抱的村庄。
 
  午夜时分,大家各自休息,女宾睡楼下,男宾睡楼上,白马非马打趣说:“屋梁上的老鼠可千万别犯恐高症啊!”

  转天上午,考察团进入董家祖坟探究历史。民国二十一年,董奇玉的曾孙为其重新修碑,记载了董家、杨家、王家联手买地种茶的事。碑文斑驳,字迹多不可辨识。董奇玉生于乾隆年间晚年,在镇沅恩乐办纸厂,因负债于嘉庆年间逃到黄草坝以寨避债,在深山里用带出来的钱财闷声置办产业,扩大拉祜族留下的茶园。后来,杨家和王家又搬来,三大家族共兴黄草坝茶事。
  昔日王贡爷家的老宅
  以寨处处皆景
  董家祖坟墓碑
 
  见到这么多集中连片的古茶树,我们发现了又一个小户赛(位于临沧双江)。黄草坝以寨最早的种茶民族可能跟小户赛一样,最开始是扑子蛮(布朗族)种的,后来是拉祜族、香堂人(彝族)种的,再后来拉祜族在乾隆、嘉庆年间纷纷南迁双江和澜沧,留下的茶园被嘉庆、道光年间从镇沅的恩乐、田坝搬来的汉人董家、杨家、王家接管,并扩大种植面积。到了清末,著名乡绅王贡爷从勐库引来茶籽大规模在以寨和外寨种植,因此黄草坝现存古茶园年限在400年至100年之间,面积在千亩以上。考察团现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拉祜人种茶的证据是,当地到处是拉祜人特有的小坟堆。
  黄草坝古茶园
  古树茶花俏枝头
  同行的王贤会女士就是王贡爷后人,20多岁出外发展,是普文做绿茶的一个标杆,现在回归家乡,叶落黄草坝。
  王贡爷修的石板路以寨村民至今还在用
 
  下午,考察团采访1945年出生的王家第四代后人、王贤会爷爷的堂弟董文虎(王氏初祖曾娶董家媳妇,因此直到第五代都改姓董,到第六代才还宗姓王),听他讲黄草坝先人的往事。黄草坝的茶在清未民国兴起,是跟王氏家族的崛起有关,名门望族推动茶事勃兴。王贡爷是清未景谷四贡爷之一,王贡爷在以寨办高小、修路,从勐库引茶籽,家里有十匹马,常年行走昆明、下关、缅甸,生了五个儿子,都是读书高手,当地著名乡绅,其中还出了一位大学生。据了解,困鹿山茶事的兴起跟李贡爷有关,再加上小景谷的纪襄廷,双江的彭氏家族,我们可以发现清未民国滇茶的第二个兴盛期,很大程度上是地方开明士绅在推动。落后内地若干年的云南,终于在清朝中叶以后在茶叶的主产区进化出乡绅阶层,官府与乡绅合谋,这就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最主流的乡村治理模式。官府与乡绅共同推动澜沧江中游两岸茶区的强势崛起,就是清末民国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秘密。
  白马非马(左二)在与董文虎(右一)交流
  王贤会女士感谢白马非马探访她的家乡,挖掘茶文化与茶历史,以山中的野生红山茶花赠与白马非马
  山中樵夫打柴归来
  黄草坝以寨全景
  从黄草坝远望景谷县凤山乡南板村
责编: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