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寻古信阳问茶

  茶是一种天然灵物,只有啜久品深,才能感知它的魅力。茶的这种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自身价值和文化底蕴,还在于它本身就是社会历史的载体,有如一本地域史或活化石,承载着百科书一样的史实,珍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

  信阳毛尖茶就是如此。

  考证信阳茶

  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故乡和祖国。其原产地中心是包括云南、四川、贵州的中国西南地区。这是已经被科学证明了的不争事实。

  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神农氏最早发现了茶,把茶引入了人类的生活,从此地球上有了一个物种被认知并称为茶。如果从神农氏发现茶算起,中国茶的历史几乎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步。

  如今,中国的茶品之多难以计数,灿若繁星。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和绿茶之冠,已经闻名遐迩,享誉中外。然而,信阳本无原产茶树,信阳毛尖从何而来?

  大凡名人名物,人们都不免要多探究它的身世和经历。那么,信阳毛尖作为中国茶的一个分支,与中国原产地之茶有着怎样的渊源关系。信阳是从哪里、经过了怎样的路线和方式传入了信阳,又怎么会在大别山和淮河之间广阔的大地上落土生根?

  由中国茶、信阳茶到信阳毛尖,经历了漫长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人们关注:信阳毛尖和它的前身信阳茶有过怎样的跌荡与沉浮、辉煌与落寞,怎样在衰微低迷中崛起直至夺取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和中国名茶质量评比的金质奖章,摘取了几乎所有的茶之桂冠,成为中国名茶中的佼佼者。

  中国茶圣、唐代的陆羽曾来信阳访茶,哪里有他的行踪足迹?

  大文学家、宋代的苏轼曾在浉水论著,留下了怎样的笔墨诗句?

  历史已经远去,史书上偶尔只留下寥寥的一笔。

  踪影已经湮没,时空正在抹去他们最后的行迹。

  一切都已模糊,只在朦胧中透出一丝信息。然而,越是这样,越激起人们探幽寻古的意趣。正因为如此,我们一次又一次奔向了心驰神往、久久萦怀的信阳大地。

  汽车在北纬31度至32度信阳暖温带的大地疾弛,在重峦叠嶂、飞瀑流泉间盘旋,前面是扑面而来的茶园,车窗外是伸手可触的茶园,后面是渐行渐远,倏忽不见的茶园。梯田式的茶园如一幅幅美丽的织锦悬挂在山颠,重重叠叠。错落有致,直接蓝天。

  信阳茶叶协会的同志告诉我们,信阳茶区(包括罗山、潢川、光山、商城、固始、新县和浉河、平桥两区)的茶园已发展到62万亩,年产茶叶1500万公斤,年产值8p亿多元,已经成为全国6大茶区中江北茶区的重要茶叶产地。信阳毛尖不仅销往国内各地,而且出口世界20多个国家,备受瞩目和青睐。信仰毛尖的质量亦日益提高。1990年,在全国茶叶质量评比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绿茶之首,被授予金质奖章。

  翻开史书可见,信阳茶是西周初年,由巴蜀之地传入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么,巴蜀之茶为何又怎样传向了信阳呢?

  翻遍史料,对此,我们只在陈椽教授的《茶叶通史》中看到了这样一段简略的话:“西周初年,云南茶叶传入四川,后往北迁移至陕西,以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叶在此生根。因气候条件限制,茶叶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中心的河南(东周建都河南洛阳)。”“折南沿汉水下,流到襄州,而达河南的义阳郡(即信阳)至光州。”

  这段话阐述了信阳茶传入的一种可能的途径,但它依靠的论据是什么其中又包含哪些不为人知的史实?同时,人们也在探寻,信阳茶的传入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和方式?

  我们在史海中徜徉,在学者专家中走访,探微寻古,小心求证,从而得知,关于信阳茶的传入有三种可信的推断和考证。

  由“贡茶”传入

  殷商末年(前1027年),因纣王荒淫暴虐,反抗四起。周武王姬发与巴蜀和各地诸候组成反纣联盟,共同讨伐纣王,并一举推翻了殷朝的统治。周武王灭殷后,p“封邦建国”,把宗亲、各地首领和功臣加以分封,其中把一位宗亲封在了巴地,巴是一个疆域不小的邦国,巴王获如此封赐,感恩戴德,理所当然地要向周武王进献贡品。《华阳国志?巴志》中有一个“贡单”,记载进贡的贡品有:五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等等,茶名列其中。这里,巴地所进贡的茶,绝非野生,而是经过加工的珍贵茶叶。茶列为贡品,证明茶的重要,同时也说明此前巴地茶叶已很盛行。《巴志》在这份“贡单”后还特别加以说明:“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证明所贡之茶的珍贵。

  这个地方史志的记载是可信的。《华阳国志》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地方史志。作者是东晋的常璩,蜀郡江原人,是一位司马迁式的学者。

  除了史书的记载,我们还可以从地域的命名上找到茶的信息和考证。我国现在以茶命名的地名约有三十多处,其中第一个以茶命名的地方叫“葭荫”,葭荫这个地名也是周显王时代命名的。蜀人把茶叫作“葭荫”。葭荫位于四川剑阁的东北部。仍是《华阳国志》记载,周显王22年,即公元前347年,蜀王把他的一个弟弟分封于汉中地区,号苴侯,并把苴侯所地城邑称作“葭荫”。“葭荫”的地名与茶作为贡品的记载,在时间向上相互印证,可见所言不虚。

  那么,巴国为什么要把茶作为贡品,西周王室又把茶作何用?史书《尚书?顾命》记载:“王(指周武王)三宿、三祭、三诧(即茶)”,说明茶不仅供饮用,而且是重要的祭品。为了掌管这些贡茶,西周王室专设掌荼(茶)一职,下有24人之多。《周礼?地官司徒》中说:“掌茶:掌以时聚茶,以从丧事;征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可见茶是邦国举行祭礼时不可缺少的祭品。

  公元770年,周朝东迁,定都洛阳,史称东周。茶叶随即在洛阳及周边地区盛行起来。可以想象,帝王推崇之物自然倍受民间追崇,其用量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因此,仅靠巴蜀进贡的茶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加之战乱不断,诸候并起,巴国是否仍源源不断地向日渐衰微的东周王室进贡茶叶也未可而知。朝廷在洛阳就近寻找适宜种植茶叶的地方,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也是迫不得以的事。这样,离洛阳最近又适宜种植的桐柏和信阳一带就成为“御用茶园”的风水宝地。

  我在信阳茶乡走访时,发现当地的乡民至今还保留着把茶作为祭品的习俗,乡民们每逢祭奠先人,就把酒、茶、肉等放在灵位和遗像前供奉。除我国云南,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把茶作为祭品外,这种习俗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这与当年周王室把茶作为祭品之举极为相似,很可能是由东周王室传入民间的。

  

责编: mother5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