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名枞—雀舌茶(绿茶)口感、滋味怎么样?

  每次去武夷山游玩,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的是游山玩水,最后总是品茗问茶,这次也不例外,而且是满载而归,其中有一泡茶,特别奇特,叫做不知春,于是就想起两句诗“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至于它是谁写的?又是怎样进入我的记忆之中的,我似乎并不知道,就像“不知春”,虽说只是听说过,但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样。
 
  记得朋友给我这泡茶的时候,也是极不舍得的。尤其是他那犹犹豫豫的样子,一反常日的豪爽。可以断定,这一定是一泡价格不菲的好茶。于是,不及细想,我果断地把茶收好,以免夜长梦多。
  图为:武夷名枞——雀舌
 
  回来打开一看,只见这茶条索紧结,均匀完整,色泽黑褐油润,叶里带霜,并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女儿说是栗子香,我倒觉得更像兰花香,总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再一泡,汤色橙黄透亮、清澈无瑕。再闻杯,聚在杯盖上的香气和先前干茶的香又不一样了,有草的清新,花的芬芳,木的馥郁------真的很难找到一个确切地词汇,我想只有那位赠茶人能够意会了。带着如此美妙的感觉,轻轻地啜了一口,含在嘴里,顿觉丰满柔和,甘滑醇厚,咽下去的时候,喉头便涌起了那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这样的感觉,“魏十八”也曾给过我的,我不知道该用“气”,还是“韵”来形容,但我知道茶到了一定的境界,也许就能给人这样的感受。还有挂杯,杯底的香气同样迷人。正如朋友所言:“不知春”是盖香、水香、底香三香合一。有了这样的茶,自然就岁岁不知春了。这样的好茶,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呢?
 
  后来从“度娘”那里了解到,原来“不知春”的学名竟是“武夷雀舌”,我曾经喝过,怪不得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那时却没有这番境界。“武夷雀舌”属于小叶种,当年,天心寺后救了状元郎的六棵“大红袍”中,有一棵就是雀舌的,很多人不了解是因为如今树种少,产量又低,不宣传已经供不应求了,怪不得一向慷慨的朋友当时竟会如此小气,抖抖索索的拿出一泡。我是真心喜欢,以后满世界去收雀舌,虽然也是我喜欢的味道,但始终没有喝到过“不知春”的境界。
  图为:武夷山风光
 
  后来去寻找“不知春”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有个叫寒秀堂的书生,平生爱茶如命,读《茶经》,吟茶诗,作茶赋、喝山茶。一天,他听人说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亲临其境,尝试一番。但来到武夷山后,不巧清明、谷雨已过,春茶采摘已毕,甚为扫兴。但他被武夷的山光水色吸引,顺得山路来到九曲边,看到了“水仙”茶,在九龙窠看到了“大红袍”,在慧苑坑看到了“白鸡冠”,在凤林丹岩看到了“吊金龟”等等茶树名种,只是茶树上的嫩梢芽叶已不多见。当他走到天游峰下的一块大石旁,忽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似兰又似桂,清甜浓郁。顺着香味走去,来到一个阴暗冰凉的岩洞,发现在石头堆里长着一株大茶树。树叶又大又厚,满树郁郁葱葱,随风摇曳。
 
  寒秀堂忍不住感叹地说“春过始发芽,真是不知春哪”。话音刚落,洞外传来一阵笑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红衣姑娘提着茶篮站在洞口,笑吟吟地说:“哎呀,'不知春'这茶名起得真好,谢谢先生。”红衣姑娘是武夷山的茶姑,年年到此采摘香茶,但始终不知其名,刚才听到先生给茶树起了个美名,忙施礼道谢。寒秀堂却不好意思地说:“小生不过随口说说而已,既然姑娘喜欢这个名字,就管它叫'不知春'吧”!
  图为:知春不知春
 
  但我总觉得这后面的故事应该还没有完,就算是点到为止吧,因为在我看来,它就是武夷山上最诱人的,它比肉桂的香浓郁高远,比水仙的醇更丰满醇厚,只是现在我们喝到的武夷雀舌,可能是因为树龄不够长,或是采摘过度,汤水总显得有些寡,那“不知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这一定是我下一次去武夷的一个理由。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