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回茶园 “生态安溪”脚步铿锵

      2011年,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议》,此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始终被摆在安溪县发展全局的突出战略位置。“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2014,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回响在茶乡人的耳边,“生态安溪”脚步铿锵:
 
  这一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6.5%。在城区,增加森林面积,开展高速两侧以及其他片区的造林绿化、彩化工作;继续推进“林分彩化”项目建设,在安溪茶学院、安一中新校区、普陀寺和德苑工业区等城区周边一重山,补植或套种会随着季节变化呈现不同颜色的绿化大苗,建设“林分彩化”示范片,提升了森林景观效果。在乡村,着力改善莆永高速两侧一重山的茶园生态景观,在其它高速路段采用补植套种绿化大苗的方式,调整树种结构,开展义务植树,提高林分质量……2014年,全县累计完成造林绿化3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5%。
 
  这一年,全县完成退茶还林1000多亩。2013年,福建省正式提出“生态美、百姓富”战略课题,安溪县此前已先行一步,在全国首个建立起可追溯茶叶质量安全体系、首个推行农资归口专营管理、首个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2014年,安溪铁观音名满四海,安溪县却明令不再开发一亩茶园,而是投入上千万元,退茶还林1000多亩。绿回茶园,也为茶业发展赢得巨大优势。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安溪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其中生态茶园总面积达30万亩以上,茶产值百亿元以上,稳居全国县域第一。
 
  这一年,全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6万亩。崩岗引起的水土流失,曾是安溪县最沉重的生态包袱,犹如生态溃疡。为治愈顽疾,3年来,安溪抡起水土保持“四板斧”,变崩岗侵蚀区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昔日人们望而生畏的崩岗之地诞生一个个创富故事。2014年,4种崩岗治理模式“萧规曹随”,累计治理面积13.6万亩,减少了51.8万吨的泥沙流入溪河、水库,得到上级领导、专家充分肯定,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百名科学家专门在安溪县召开现场会进行总结推广。
 
  这一年,防污减排力度不减。从2011年在全省率先主动将石材行业全部退出,迈出防污减排漂亮的第一步开始,安溪县每年牺牲1.5亿元的税收,显示要绿色不要破坏的决心。2014年,减排力度依旧不减,三安钢铁有限公司脱硫工作、三元集发水泥有限公司脱硝工程、安溪集发工艺等3个炉窑清洁能源替代项目……一系列减排项目的上马,累计可为安溪县完成SO2、NOX减排3500吨和1.5吨,SO2、NOX减排指标进展良好。
 
  这一年,全县24个乡镇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污水处理事关环保,惠及民生。近几年,安溪县因地制宜继续推进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城区、龙门、湖头等污水处理厂。截至2014年年底,全县24个乡镇建成微动力、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模式的污水集中处理站34座,安装一体化塑胶化粪池3000多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县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并探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委托第三方运行管理的“安溪模式”,《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安溪农村污水处理特别是第三方运行管理的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这一年,全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14年,安溪县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级成立流域水环境督查中心,组建县级环境卫生考评中心,整合环保执法力量,组成流域专项督查队伍,每天对境内流域水环境开展常态化巡查,深入开展小流域“赛水质”活动,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项目工程,实施综合整治项目35个……流域治理出实招,招招落地,过去“南线流奶、北线流血”的现象根本扭转,大龙湖水质再次变清。数据显示,全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晋江上游省控、市控、县控各个断面水质均优于Ⅲ类标准。
 
  ……
 
  一个个具体的数据,连绵而葱郁的群山,阡陌交通的茶园果园,绿树成荫的城市道路,花香鸟语的村庄……大美安溪的每一点变化都令人瞩目。2014年4月,《安溪转身“绿富美”》,一举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这,正是对安溪生态发展的肯定。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