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人”成茶文化传播使者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有一所“茶香满溢”的校园,这里的学生人人都是文明有礼的“小茶人”。仔细攀谈起来,你会讶异于学生对茶艺的“津津乐道”,如果深入交流,你会发现,孩子们不仅茶道功夫了得,而且能作茶诗、谱茶曲、谈《茶经》。这所学校就是石景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这一切,得益于学校开发整合的“三级课程体系”。

  近日,石景山区三级课程整合教学研讨现场会在石景山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召开,学校安排的几节“茶文化”校本课程,让与会者大开眼界。

  茶香弥漫课堂

  “同学们可以大胆尝试谱曲。”在茶与音乐课上,音乐教师赵宁教学生们弹奏古筝,而且鼓励学生们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为茶诗《赞茶缘》谱曲。“古代的文人雅士们在品茶时都酷爱弹琴鸣筝,我们希望用古筝弹奏升华学生的茶礼仪,自己谱曲更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创造性。”赵宁说。

  当天活动的研讨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三级课程整合”。在充满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石景山师范附小,五位教师在各自的专业教室现场做课,课程内容涉及到《茶与诵读》《茶与音乐》《茶与英语》《茶与绘画》《茶与经贸》。“北京有很多所学校开设茶文化校本课程,但是做得如此系统、如此优秀的,师范附小是最突出的一家。”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综合实践教研室主任陶礼光在课后这样评价。

  当天的第二节课由茶艺专业教师张红老师在茶艺教室执教《黄山奇茶--太平猴魁》。在悠扬的古筝曲伴奏下,茶艺课集中华传统文明礼仪、做茶、赏茶技艺为一体,“小茶人”们身着传统茶艺服装,一招一式都蕴含着茶礼仪、茶文化。以茶文化为突破口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演绎。

[page]

  茶文化沁润校园

  据校长王瑞敏介绍,石景山师范附小结合国家课程、教师专业特点,开发了以茶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材:包含茶之知识、茶之技艺、茶与诵读、茶与名人、茶与礼仪等内容,并且在课程中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加入茶与经贸的内容。同时也注重了与国家课程整合,融入茶与名人、茶与书画、茶与音乐等,在课程中训练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与人沟通、朗读、社会综合实践能力等。

  新课程改革实施三级的课程管理,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石景山师范附小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确定了“弘扬传统茶文化,打造人文附小”的校本课程建设核心理念。学校以传统茶文化为载体,建设系列校本课程,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校园文化、教师成长等多个领域,开展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育人特色。

  学校在2010年暑假编写完成系列校本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并进一步完善。在校本教材的研发过程中,学校又随之围绕学科目标制定了相关学习内容的评价方案,力争体现过程评价。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通过年级学习内容评价,可以换取学校颁发的“茶文化传播小使者”证书。

[page]

  “小茶人”成茶文化传播使者

  据介绍,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八大处“茶文化节”中,孩子们为游人献上香茗;九九重阳节,孩子们来到社区为爷爷奶奶们奉上“敬老茶”;教师节,孩子们又为敬爱的老师敬上“尊师茶”……

  今年4月初,孩子们还亲自到九江参与采茶、制茶。此次采茶之行,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茶乡景色之美和茶场工人制茶的辛苦,更让他们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养成了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从而更加热爱中国的茶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学校的“小茶人”们经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了茶艺知识,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并且在各种茶艺比赛中屡获佳绩。学生龙虎队获得北京市十佳少儿茶艺表演队称号,队员为社会各界表演茶艺。

  “石景山师范附小的校本课程非常成功,将特色教育课程化实施,是学校将来要努力的方向。”陶礼光如是评价。

  厦门聚祥春茗茶负责人林主顾董事长表示,茶是国饮,也是国人的骄傲。然而,在目前年轻人当中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这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十分不利。石景山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安排的“茶文化”校本课程,类似的举措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意义重大,希望社会各界可以借鉴,努力将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