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组织判定茶叶问题可靠否?

  突然的,茶叶也开始让国人感到纠结和烦心。从“普洱茶含有黄曲霉毒素”,到“9个品牌18种茶叶检出农药残留”,再到网上近日遍传的“立顿”牌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均含农业部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类似报道让茶叶问题成了公众热点话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闹心信息大多是由某境外环保组织披露。

  其实,茶叶农药残留不是个新问题。茶园的生态特点,和茶叶耕作制度上的一些特殊性,导致茶叶比其他农产品更容易发生农药残留超标。

  首先,茶树是一种多年生作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暖温带,茶区气候条件普遍温暖高湿,茶树植株树冠茂密郁闭,生态条件相对稳定,适宜于病虫杂草蔓延、繁衍和孳生。同时,由于茶园作物种类单一,种植面积集中,害虫容易形成大种群,成年累月对于同一类害虫反复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农药,会增快害虫群体农药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速率。因而,茶农能做的,只剩下不断加大农药施用剂量或增加喷洒次数,要不就是不断换用不同农药品种。无论怎么应对,最终结果都是增加了农药投放量,也就增加了农药残留超标的可能性。

  说到茶叶里的农药残留,我可是栽过一个不大不小的跟头,脸丢大了。大概十年以前,北方某地的朋友送我两盒当地的春茶。因为包装实在雍容华贵,特别是我认为这个地方基本接近中国茶叶产区的北缘了,此地冬天极端低温,害虫容易冻死,农药应该用得少,朋友给的又绝对是高品级名茶,残留量应该不会超标。我就托人带到欧洲,送给那边的一个同行朋友,一个“中国绿茶迷”。

  谁知带出没多久,那边就来了电子邮件,还特意打电话来问我,我的那一份喝了没有,如还没有喝,那就千万别再喝!我问为什么,回答是,“你来了让你看”。按年度合作计划,下半年我去了他的实验室。没等秘书咖啡烧好端上来,我急着要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见他带我到一台仪器面前,调出里面保存的茶叶样品分析图谱,数据库内容搜索拟合结果表明,这批茶叶里含有好多种农药,浓度水平还不低,其中有一些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作为专业人士的我们两个都知道,由于没有加入各种标准化合物进行比对,这个结果还远不能说是“终审判决”,但作为一个初步判断的出发点是足够了。

  这次,一位朋友打电话来,问我看到网上有关立顿茶包里有被禁农药的报道没有。说老实话,我素来不太关注上述那个环保组织的人又说了些什么。这个习惯来自我当年在欧洲某大国的一个研究中心工作时养成的习惯。该中心的雇员中(同一中心不同所)也有这个环保组织的,他们总想着办法来和我打交道,不久我就意识到,他们是在对我“传教”,让我最终“皈依”。但是和绝大多数同事一样,马上就发现,作为一名环境科学家,以自己经年专业训练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我特别难和他们就环境有关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不过,为了这个电话,我特意把这个环保组织网站上公布的材料下载了,反复看了几遍,但发现没有列出每种农药检出的具体数值,也没有提供必要的背景情况,例如涉及的具体农药的中国国家标准控制水平。给我的初步感觉是,这些材料的科学价值是极为有限的(如果说还是有一点的话),决不能作为“呈堂证供”,作为去指责某一方面过失的支持材料,更无法采录作为执法依据。

  有网友认为,欧盟特别提高了茶叶的农药残留允许标准,这是“居心叵测”,是“绿色贸易壁垒”。我的看法是:“放松一点!”人家可以打人家的算盘,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事。国外贸易伙伴不断抬升进口物品质量控制要求,说不定能帮助促进我们加快提高行业质量控制水平,当然首先得益的是国内的消费者。他们有他们的打算,我们拿定我们的主意,最终结果就是显著提高国内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这可能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但是我们必须想到。

  回到上述环保组织爆料的事。立顿茶叶的出品方联合利华迅速发表了“关于立顿茶叶符合国家标准的声明”。老百姓又该陷入纠结了,到底该听谁的呢?联合利华毕竟是利益相关方,老百姓只能期待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出来解惑释疑,特别是关于茶叶的农业残留量控制标准和法定分析方法,分散在许多国家标准技术文件中,连专业人士也不是个个搞得清的。

  那个第三方是谁?你知道该等谁,我也知道在盼谁,大家都知道。我们有权利期待这么一种及时、准确的公共信息服务。
作者:沈建华(植物生态研究者、上海市政协委员)东方早报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