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

“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
  “万里茶路”促进了中俄经贸合作的互惠互利(央广网发通讯员周梅供图)
 
  央广网广州12月16日消息(记者何伟奇)中国和中亚、欧洲之间有一条古丝绸之路,它曾经是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阳光通道,人类历史上文明交流交融最耀眼的舞台。12月15日,广东卫视《丝路汇客厅》第二季以“闻香识路”为题,辗转福建武夷山、山西榆次并远赴俄罗斯的莫斯科、恰克图等地,重走“万里茶道”,探寻中国茶曾经穿越万里远销欧洲的故事。
 
  为中国贵客修建的莫斯科茶楼
 
  在莫斯科米亚斯尼茨基大街繁华地段,一栋古典精致、富丽堂皇的中式建筑矗立在点缀着安静的中式茶楼,而楼内的雕塑精美绚丽,充满中国元素,“龙、灯笼、扇子、瓷器,精致细腻,美轮美奂。”
 
  俄罗斯的茶文化专家索科洛夫告诉了曹景行及摄制组这栋建筑的来龙去脉:1896年,莫斯科最大的茶商谢尔盖·别尔洛夫为接待前来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的中国使者李鸿章修建了这所茶楼,事实上,修建茶楼的目的,就是借此能同中国签订茶叶贸易合同。中俄茶文化的交流互鉴、深入开展就是从这座建筑开始的,它是“万里茶路”的开启点。
 
  万世沧桑,岁月无痕。经过近200年的沉淀,这座茶楼今天依然出售茶叶,其中大部分还是来自中国的特制茶。作为莫斯科重要的历史建筑物,这栋茶楼在1990年还得到重修。如今“这里只出售茶叶”,成为中俄茶道再创繁华景象的见证者。
 
  两个家族聚首重启数百年荣光
 
  在山西榆次,有个十二亩的常家庄园,它是著名景区更是常家人引以为傲的家族基业的见证;在福建武夷山,有个数百年的清代茶焙坊坐落于溪流当街而过的历史古镇,它是邹家庄园里老古董,更是邹家人引以为傲的家族基业的核心。恰恰就是如此,两个家族因茶而产生了跨越山水往来,他们的家族都是两百年前万里茶道的参与者、建设者。
 
  作为“万里茶路”晋商开拓者常万达的后人,山西人常孝东现在致力研究“万里茶路”,传承家族精神、拓展茶叶贸易。在常孝东的考证下,一张张老照片“复活”起来。1880年,常家“独慎玉”在俄罗斯莫斯科开分号,并成为恰克图交易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信誉度高的茶叶交易商,获得俄商和俄国政府的认可。鼎盛时,常家在俄罗斯开了五连号,茶叶贸易占据中俄贸易的94.9%,短短十几年翻了1000多倍。晋商的开拓与诚信,成就了“万里茶路”,也为中俄两国带来无尽的便利与实惠。而“万里茶路”另一位开拓者邹茂璋的后人邹应文则是继承着家族衣钵,开辟茶园种植茶叶、沿袭先辈制茶传统技艺,努力通过更多渠道以及新时代下的全新方式将下梅村的茶香再传万里之外。
 
  通过两位家族后人的介绍了解到中国茶就是从武夷山通过水路竹筏、山路马匹、独轮车;沙漠驼队等远销途径俄罗斯至欧洲各国。
 
  在福建的拍摄过程中,主持人谢一菲便见证了邹常两大家族百年后重聚的特殊时刻。借助《丝路汇客厅》此次的专题拍摄,山西常家和福建邹家时隔百年后再度携手,由邹常两家的后人代表在新茶饼上携手盖印并签名,再续先辈荣光。两个家族也将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开启新合作,走上新征程,让茶香更悠远。
 
  而远赴俄罗斯拍摄的知名学者、媒体人曹景行老师,在接近中俄蒙边界小城恰克图的锡林杜马则遇到了前来盛装迎接的哥萨克人后代。哥萨克人,也是“万里茶道”的重要参与者。据历史资料考证,当年的哥萨克人曾组成一支护卫队参与了晋商茶队运输的护卫工作,保护商队旅途平安、货物运输安全。见到远从中国而来的客人,哥萨克人用他们最传统的仪式致敬,在护卫刀上的酒杯盛满了伏特加,曹景行老师感到万分惊喜与荣幸,一饮而尽。
 
  “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从福建的武夷山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历经山西、恰克图,茶香万里走出的是一条厚重茶道。节目抽丝剥茧间,挖掘那段已经被历史尘封湮没的记忆,洗涤岁月的铅华,力助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重新绽放精彩。
责编: dudongmei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