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制造自己最好的普洱茶(2)

  B(二)专业对口茶仓与个人家庭仓的差异
 
  专业大茶仓固然有其优势,从保存茶的角度而言,简单的纯干仓是最容易做到的:自动抽湿,自动定期抽风。无需太多的管理。但这种不分茶区、茶质的存放方法显然不合乎不同原料的的存放和陈化,比如倚邦的茶和景谷的原料,放在一起是没有问题,但同样的处理存放对于两种不同原料的陈化是不适合的。一般景谷料存放在早先的二三年相对湿度高一点(当然不是湿仓)可控制在75%至80%左右,然后几年可能相对干仓存放,出来的效果会更为明显。如果一直纯干仓放存,十年的苦涩度依然很高,难以入口。当然自然仓的存放的技术难度会更一点,风险也会高不少。所以每家茶商都有自己不传之秘的仓储办法。而倚邦茶,香高。则宜保持干仓状态为好。可以看出大仓也有不足之处。很好难以细分处理批茶,只能风格茶区接近的茶放置一起方好,多品种不同风格同一存放不易发挥每一种的优势。而纯干仓的简单处理,一般会出现口感偏干涩、茶质走薄、茶韵较死的的不足。所以,总言之专业仓不是随便可以定义下的,里面有太多细致性的管理要素。
 
  而家庭仓储,会有更针对性的存放,可以或粗放、或细致的管理,总体上可以更为自然的存放,前提是你所在的地方确实符合普洱陈化的温度、湿度的良好气候条件,我这里指的是达到较好转化效益的转化条件。我身处南方,从01/02年开始小有量地存普(也不多,够自己喝吧),大概有40、50大支的量,五花八门的普茶品太多,开始都是自然乱放,以自然存放为主,当然湿度还是有所控制,总体还是陈化适宜,基本没有潮仓的现。。但个中也有失误的,比如有些年份的旧茶不能区别对待的,生熟混放的,多少出现味杂、走味的现象,后来有所改进,归类存放,该相对密封就密封,该干就干燥处理,新旧、生熟茶分开处理,虽然与专业大仓的茶还是有差距,但放出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风格各显。有些不比大仓差。在处理上,可以以“仓中仓”的处理办法,以茶房为“外仓”,紫砂瓮、多层纸箱、PE袋为“内仓”,区别对待不同的茶,七八年后,风格效果就会出来。如果没有条件的,你准备四个大紫砂瓮,新旧、生熟内加PE袋子就可以把层次分清,放进瓮了事,也是很简单。如果要取相对潮润效果的,回避“回南天”后,在家庭自然存放,保持适度通风(我一般会在晚上开门通风,白天闭门,省时省力!),南方的天然气候也就自然帮你大忙。有人担心会潮茶,其实基本不会,只要你避开“回南天”,(也就是玻璃窗起雾,你就要注意处理了。)一般不会出问题。但对新出厂茶一定要检测含水量及竹包的干度,,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把水分锁在竹包里,加上高温,极容易出问题。同时第一年的走水过程也是重要的特别是熟茶,需要在适度干仓中“走水”,走水后可以自然存放了。自然存放的湿度控制,可以用炭包、石灰、食品级硅胶干燥剂的自然方法控制,这样办法,可以使茶房内外的湿度在10%--25%的湿度差。一般的七八年以上旧茶,我则在新购时会作含水量的测试后,作相对密封(只留小小空隙)的存放,让其在稍干的环境下相对缓慢陈化。
 
  以上为个人一些做法和思考,仅供参考。(下图为前三年在青岛存放,后五年在岭南存放的无量山饼效果)

  C、摸准自己的仓储需求,选好仓储茶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仓储茶,其实就是你口取向是什么,如果你还是刚刚喝普洱茶的,确实比较难以表述清楚。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茶是标准的纯干仓、干仓、自然仓、港仓、湿仓,加强这些仓储的年份和仓储转换的变化,就更复杂了。所以,要搞清仓储的需要,与你喜欢的山头茶一样,同样的重要。也是不可回避的难题。就算是十年的刚好可以初品不老不新的中生代茶,同样也存在着仓储的问题,更不要说15年以上准老茶了。你要大概知道这些茶的大概的口感是怎样才可能明白。
 
  1、找好可靠的样板茶。为什么会有学费茶的产生?除了差茶假茶外,很重要是许多的茶友没有一个正确的购茶渠道,一味乱喝乱买。加上一些不良茶商的忽悠,更是如入云雾,越喝越不懂,越喝越费劲。找准可靠渠道,找准样板茶、找准备好老师。这是喝明白的第一步。但在那购买,那里找,我确实没出主意。
 
  2、反复冲鉴。有了可靠茶样后,反复喝那么几回,或者与周围的人喝几通,交流一下,你会很快知道自己的的需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口腔舒服、身体舒服、感觉舒服,喝了再想喝。如果有好的老师,那是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的。
 
  3、多蹭多问多思考多感觉。多蹭,是为了增加茶感,少交费;多问,就是要知道茶的仓储的来龙去脉;多思考,没有思考可以说就没有后来的自在休闲,或者你学茶过程会非常迈长;多感觉,要用身体喝茶,即时感觉,茶后感觉,几月的感觉,一年的感觉,是否利于自己的身体,如果天生敏锐,即时可以感觉茶对身体的作用。
 
  4、茶类对比。通过不同茶类的品喝过程中,找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对比出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区别,不一定要一定只喝一家普洱。
 
  找到愉悦,找到好感觉,才是好茶好仓储,至于怎样选,你懂的!
 
  D、E:存出自己的最好的普洱茶和仓储的自我修正
 
  “操千曲而后晓shen”,学习普茶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要懂普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今我还是认自己还是对普茶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但有一点,你必须得喝才懂,多喝才知道自己所要。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知道自己所需,在选择茶方面才会避免太多的“学费”,但开初的学费是少不了的或多或少,则看你运气、环境和悟性了。有了选购的前提,下来才是存放。其实总体普洱茶的存放相对来说要求并不那么高,相对其它高档绿茶、铁观音之类,要求实在低了不少,避光、避异味、适度通风、避湿,这是老生常谈了。主要是没有时间性限制,无需复焙之的技术活。但要存出确实好的普茶,确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象小孩一样悉心照顾。所以仓储好的普茶,除了时间性和资金外,其价值还在人的精力付出!
 
  在仓储的选择上其实没有相同的答案,除了严重湿仓和故意做旧的茶外,其实大多数的茶都是可以喝的,包括轻潮的仓茶,有人质疑仓或排斥港仓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只要足够的退仓,还是可以喝的,许多不少的研究单位(包括台港的),都证明普茶是比较干净的茶品(包括入仓茶),大可不必大惊小怪,香港人喝了几十年了,食品的监管比内地严厉得多,但对港澳仓茶也没有听说取缔或不健康之类云云。
 
  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仓储茶适合自己,没有可以替代你的口,也就没人替代你自己对仓储的选择了。总体上,参照“清、正、纯、和”的要求则可。如果你的口感偏重于于南方仓感,可以在在存仓储上适当选择相近南方仓的条件和存放方式,如果你要求纯干口感,则可以以纯干来处理,又或者是两者兼有之,则可两者一并兼顾。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地方都能象云南或南方一样有着天然的存放条件,那样,其实只能无奈,因为你可能天天开着加湿器存茶吧!而岭南的存茶变化快,也有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天气变化多端,高温高湿,一不小心则不可估计,要加倍小心!而北方则相对不用太多的操心。利弊各半吧。但对于我个人的口感而言,本身比较杂食性,比较随意。但总体偏向于干仓与南方自然仓之间的口感,存放也一直在自然仓的基础上以物理方法努力保持在60-80%范围,保持较快的而相对的干仓。但还要比较的小心高湿天气。目前,有一些大茶商采用前三年在岭南存放,后期在北方或云南存放的方法也有益的探索。无论怎样,无非是为了保持适度的陈化速度与香浓茶味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这样的茶储是值得欣赏的,无非寻求后续仓储的最佳化,也就是后续工厂的最大目标。多年的苦涩不去与湿而杂陈都不是仓储的科学方法。
 
  仓储的自我修正
 
  对于绝大多数的茶友而言,茶必然来源不同的地方,特别是购买老茶或旧茶,仓储也就有千差万别,
 
  辨析好茶的仓储的第一步——试茶。如果能闻出杂味的茶则仓储基本不会好到那里,而有些不一定能闻出来,非冲泡不可,比如一些极轻潮仓的,只有冲才能发现问题,试茶这一步功夫是不能省去的。包括有些茶商送茶样的也要冲试,不是不相信,而是若干年后,你根本不知道是自己那里出问题,而且,有时每件的仓储质量都不一样,特别是有些大厂茶换手太多,你是不能保证的,有些年份的茶,根本连茶商其实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的情况!同时试过之后,可知道茶质去到什么程度,大概可以在什么年份可以试喝和海喝,采用大概的存放方法。
 
  第二步,每年试茶。存放的茶究竟每年变化到什么程度,存放的方法是否对头。都要逐年去总结、调整,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调整仓储方式。
 
  第三,区别存茶。茶要聚,但不是要求把茶堆放在一起就可以了。生熟区别,新老区别,到了一定的年份就相对不同对待。比如有十年以上旧茶可以相对放慢陈化速度,可以相对地密封(但我不太认同风靡一时的“袋袋大法”)一定要有留通气孔,不然,茶性很死。除非你的茶已经是四五十年的真正老茶,无需再陈化,那是另当别论!如是有仓味的茶,则要相对通风散味三五年后,再正常存放。
 
  仓储的自我修正1
 
  对于绝大多数的茶友而言,茶必然来源不同的地方,特别是购买老茶或旧茶,仓储也就有千差万别,
 
  辨析好茶的仓储的第一步——试茶。如果能闻出杂味的茶则仓储基本不会好到那里,而有些不一定能闻出来,非冲泡不可,比如一些极轻潮仓的,只有冲才能发现问题,试茶这一步功夫是不能省去的。包括有些茶商送茶样的也要冲试,不是不相信,而是若干年后,你根本不知道是自己那里出问题,而且,有时每件的仓储质量都不一样,特别是有些大厂茶换手太多,你是不能保证的,有些年份的茶,根本连茶商其实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的情况!同时试过之后,可知道茶质去到什么程度,大概可以在什么年份可以试喝和海喝,采用大概的存放方法。
 
  第二步,每年试茶。存放的茶究竟每年变化到什么程度,存放的方法是否对头。都要逐年去总结、调整,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调整仓储方式。
 
  第三,区别存茶。茶要聚,但不是要求把茶堆放在一起就可以了。生熟区别,新老区别,到了一定的年份就相对不同对待。比如有十年以上旧茶可以相对放慢陈化速度,可以相对地密封(但我不太认同风靡一时的“袋袋大法”)一定要有留通气孔,不然,茶性很死。除非你的茶已经是四五十年的真正老茶,无需再陈化,那是另当别论!如是有仓味的茶,则要相对通风散味三五年后,再正常存放。这篇仓储心得交流,只是自己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思考,不一定对,仅供参考!不足为据,各位茶祺!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