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区的划分-云南茶区划分的介绍

云南茶区的划分文章为你介绍了云南茶区的划分的茶叶的概况、云南茶区的划分性质、以及滇西茶区、 滇南茶区、滇中茶区、滇东北茶区、 版纳茶区、 普洱茶区、  保山茶区、临沧茶区八大茶区的的地理位置、茶区的特性、茶区茶叶的产值情况等知识。



  云南茶叶概况

  云南是我国中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茶叶生产在云南农业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茶区主要分布于滇西、滇西南的大叶种茶片区喝滇东北的小叶种片区。大叶种片区主要有临沧、普洱、版纳、保山、德宏、红河、文山、大理、玉溪、楚雄十个州市,产茶10.5万吨,占全省的95%;小叶种片区有昭通等市,产茶0.45万吨,占全省的4.1%.全省年产茶500吨以上的县(市)有40个,其中年产茶5000吨以上的有思茅区、凤庆、江城、澜沧、勐海、景洪等6个县区,年产茶1000吨以上的有31个县(市)。


  云南茶区的划分
  1、根据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

  2、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是茶叶区划的重要组成,云南茶区在全国茶叶去华中的华南茶区及西南茶区均是茶树生态最适宜区,但由于省内各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地形地势、水文、土壤、植被等存在一定差异,茶树的生态适成都也有较大的差别,对茶叶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颇大。

  多年来专家根据茶树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栽培云南大叶种的主要条件,结合于云南气候、土壤等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云南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对昭通苔茶、昆明十里香宝洪茶等中小叶而言,在考虑品种适宜性时注意其更具有耐寒的特点。依据大叶种茶树生态适宜性指标,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将云南茶叶生态适宜性等级区域划分为最适宜Ⅰ级区、最适宜Ⅱ级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五级。

  最适宜Ⅰ级区
  共30个县市,包括德宏州的潞西、梁河、盈江、畹町、瑞丽、陇川;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双江、沧源;西双版纳的景洪、勐海、勐腊;普洱地区的西盟、孟连、澜沧、宁洱、江城、思茅、景谷、墨江、镇沅;红河州的绿春、红河、元阳、金平、河口、屏边;文山州的马关、麻栗坡。

  最适宜Ⅱ级区
  共13个县市,包括保山地区的腾冲、昌宁、龙陵、施甸、隆阳;临沧地区的永德、凤庆、云县、临沧;普洱地区的景东;文山州的西畴、广南、富宁。

  适宜区
  共计52个县市,包括大理州的永平、大理、漾濞、巍山、祥云、弥渡、南涧;楚雄州的姚安、南华、楚雄、双柏、牟定、大姚、禄丰;玉溪地区的新平、元江、峨山、通海、玉溪、澄江、易门、华宁;红河州的石屏、建水、个旧、蒙自、开远、弥勒、泸西;文山州的文山、砚山、邱北;昆明的富民、安宁、路南、宜良、嵩明、呈贡、晋宁、西山、官渡;曲靖地区的师宗、罗平、陆良、富源;昭通地区的大关、彝良、永善、盐津、水富、绥江。

  次适宜地区
  共30个县市包括昭通地区的昭通、巧家、鲁甸、威信、镇雄;曲靖地区的会泽、宣威、马龙、曲靖;昆明地区的寻甸、禄劝、东川;楚雄州的武定、元谋、永仁;丽江地区的永胜、华平、宁蒗、丽江;大理的鹤庆、剑川、洱源、云龙、宾川;怒江州的泸水、兰坪、碧江、富贡、贡山及香格里拉的维西。

  不适宜区
  有2个县为中旬和德钦。
  就具体某地发展茶叶而言,仅以上就作为是否可发展茶叶生产的依据还是不够的,由于云南十分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造成的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现象非常明显,一定要根据小地区气候特点来发展茶叶。

 
[page]    

        3、根据综合因素划分
  依据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茶树生长自然条件、茶叶生产现状,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求大同略小异,概括分为四个主要茶区:滇西茶区、滇南茶区、滇中茶区、滇东北茶区。滇西茶区和滇南茶区种植、制茶历史悠久,水温热条件较优越,具有建设世界一流茶区的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是我国发展茶叶的最适宜区之一。

  滇西茶区
  位于北纬23°28′-25°07′,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州、市)的19个县。该区为云南主要产茶区,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C,除腾冲、龙陵、昌宁较低(14.7-14.9°C)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5°C以上,年年积温4000到7500°C,全年有霜日数少。年降雨量除腾冲、龙陵较多为1415-2100mm外,其他地区年均降雨量为1100-1330mm,云县、施甸雨量较少只有893.8-908.6mm,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部分砖红壤性红壤、黄壤,pH5.0-5.5左右。茶园面积占全省的50%,产量占全省的60%,系云南大叶种地区,种质资源相当丰富,共分布着4个茶系10个茶种,即大苞茶、厚轴茶、五柱茶、大理茶、滇缅茶、勐腊茶、德宏茶、拟细萼茶、茶、普洱茶。该区是云南茶叶的集中产区,也是滇红的主产区,其余生产滇青和滇绿、普洱茶,其中主产滇红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昌宁、龙陵、腾冲、潞西等县的滇红产量占全省的75%,凤庆红茶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滇南茶区
        位于北纬21°08′-24°28′,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大致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少数属北亚热带的高原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C,年积温5069.2-7629.0°C,极端最低温度-0.5—-5.5°C,极端最高温度31.5-41°C,全年有霜日较少,80%以上的县年均有霜日再15天以下或未出现霜日天气。年雨量充沛,大多数县1200mm左右,少数县西盟、江城、春绿、金平2054.8-2280.0mm,全年降雨量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植茶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系云南大叶种种植区,该区种质资料极其丰富,分布有4个茶系,22个茶种,2个变种,即广西茶、广南茶、五室茶、滇缅茶、大理茶、老黑茶、园基茶、厚轴茶、勐腊茶、哈尼茶、马关茶、邹叶茶、多瓣茶、秃房茶、紫果茶、多脉茶、榕江差、突肋茶、白毛茶、苦茶、普洱茶、多萼茶、细萼茶。茶园面积占全省的36%,产量占全省的28%,其中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为滇红和普洱茶的产地。该区除勐海、景洪主产滇红外,其余生产滇绿、滇青和普洱茶,本区西南部多数县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区,栽种制茶历史悠久,在勐海、澜沧、景谷等地保存有大面积的古茶园,通常树高10-20m,目前单产并不低于解放后的新植茶园,种植方式是四方棵、顺山坡、大部分茶园均有树木遮阴,比较典型的如勐海的有樟树遮阴,所产茶叶品质优良,该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普洱茶之乡。

  滇中茶区
  位于北纬23°06′-25°22′,包括昆明、大理、楚雄、玉溪四个地(州)市共20个县。大致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直至南温带气候类型。个别县属燥热河谷区(如元江县),年平均温度各地悬殊较大,大部分14.7-19°C,极端最低温度-4.5°C,有的还稍低一些,年积温大部分地区4500-6800°C,元江最高8687°C,师宗、富源、嵩明,漾濞稍低为3900-4200°C,本区无霜期也区别较大,因地而异。年雨量分布较不平衡,多数为800-1200mm,年相对湿度70-79%,植茶土壤大部分为山地红壤和少部分黄壤,pH5.0-5.6,为大、中、小叶种混交过渡地区,大叶种只适合在局部区域地带,该区分布有3个茶系,7个茶种,即元江茶、普洱茶、大理茶、茶、老黑茶、滇缅茶、勐腊茶。本区茶园面积占全省的8%产量占全省的5%,主产各种滇青、滇绿及各种名茶如昆明十里香、宜良宝洪茶、感通茶、罗平萝松茶等,其中下关是云南沱茶的主产地。本区种植茶叶的自然条件虽次于最适宜区,但由于农业耕作水平稍高,只要投入较多,精心培育管理也能获得高产。

  滇东北茶区
  位于北纬24°21′-28°41′,包括昭通、曲靖二个地区,共12个县产茶,大部分县属南温带至中温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一般在13.0-17.8°C,极端最低温度一般在-0.1—10.7°C,有时候甚至更低,年积温3500到4800°C,一般霜期较长。年雨量800-1100mm,年相对湿度70-80%。植茶土壤大部分为山地红壤和少部分黄壤,Ph5.0-5.6.为中小叶种种植区,在特定的条件下亦有大叶种种植,但生长适宜性不佳,在该区分布有3个茶系,5个茶种,即茶、高树茶、大厂茶、疏齿茶、假秃房茶。茶园面积占全省的4%,产量占全省的5%,主产绿茶。其中昭通主产南路边茶,曲靖生产内销绿茶。

  此外,滇西北地区:位于北纬25°21′-28°23′包括丽江地区、怒江州,香格里拉,茶园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0.16%,产量占0.12%,面积小,产量微,为小叶种种植地区,大部分区域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宜茶地域分散,发展潜力有限。该区分别有1个茶系2个茶种,即茶、普洱茶。主产绿茶。


[page]

  
        4、主要普洱茶产区
  近年来,云南的茶类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普洱茶需求的增长,普洱茶成为云南除了滇红之外的又一个当家产品,据1987年统计,云南主要生产茶类所占比列为:红茶54.52%,绿茶23.41%,普洱茶20.21%。至2006年普洱茶产量8万吨,占全省总产的61%,茶类生产结构表现为普洱茶的急剧上升,为了增加对云南茶区发展情况的全面了解,下面将主要的普洱茶茶区情况做一些介绍:

        版纳茶区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辖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总面积695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6662平方公里,占95%:坝区面积341.1平方公里,占5%。大部分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左右,1月最冷,~La]16~C,6月最热,~LaJ26~C。中海拔地区无霜期320天以上,低海拔地区终年无霜;年日照时数1800—2200/]、时。该区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800m,年相对湿度82%以上,年降雨量1300一1800mm的山地,土壤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生态植被良好,以橡胶林和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50%以上,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该区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区域达12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共82234亩,其中:勐海县有46216亩,勐腊县有27793亩;如此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茶园、古茶树,具有稀有性、垄断性的特点,是研究茶叶历史的珍贵资源,又是生产高档普洱茶的优质资源。设置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的省茶叶研究所,利用境内丰富的栽培性和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开展茶树育种先后繁育出了云抗10号、云抗14号、矮丰、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选9号等云南大叶茶种无性系良种。

  正是由于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丰富,造就了茶叶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的优良生态环境。2006年全州茶叶种植总面积43.8万亩,居全省第三位,年产干毛茶1.8万吨,占全省产量的18%;茶叶总产值4.82亿元,有茶叶初制所582家,精制茶厂166家。其中,农业产值2.12亿元,工业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21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3%。是云南省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

  茶叶是与西双版纳的极古老的传统产业,经千年不衰,悠久的植茶历史与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独特的茶文化,孕育了积淀丰厚的普洱茶文化。推动着茶叶产业稳步发展。

        普洱茶区:
  普洱地处云南省西南,与西双版纳相邻,处于北回归线上。居住有汉族和傣、佤、哈尼、拉祜、布朗、彝、苗、瑶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普洱茶因普洱府得名,古普洱府的办公地点设在现在普洱所辖的普洱县。普洱茶区广大,普洱地区内分布着千家寨、景迈、邦崴等八大茶区,是普洱茶重要产区。各地年平均气温为15℃一20.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3℃一13.2℃,最热月(5、6月)平均气温17.9℃一24.6℃,气温年较差在7。9℃一12.3℃之间,季节差异小,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2780mm,多数地区1300—1600mm,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15%以下;5月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_l二。全市降雨日数在1 50天以上,年相对湿度76%一85%,年日照时数1873.9—2206.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3%一50%。普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普洱突出气候特点,这些造就了茶树生长的极佳的气候环境条件,该区有着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有保存完好的景迈山古茶园、困鹿山古茶同等诸多的古茶园。普洱土地总面积为6652万亩,是云南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市。全市海拔1400m以下的热区面积3480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1%,占全省热区面积的28.6%。普洱茶区海拔高度一般是12()(】一1800m,年均温17.8。C,年有效积温4500—7500~(2,年降雨量1000—2000mm,雨热同季,光照条件好,土壤为砖红壤,PH值在4—6左右,茶树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且品质四季相差不大,是茶树生长最适宜地区的I类地区;同时普洱茶园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远离污染源,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种植习惯的影响,茶叶农药残留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普洱市实施“以茶名市、以茶富市、以茶兴市’’战略,着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至2004年底,全市有20多万农户、100多万农业人口从事茶叶生产,全市茶园面积达101.7万亩,其中乔木型古茶园面积35万亩;现代栽培茶园66.7万亩,已投产面积47万亩;茶叶产量3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在全省面积、产量位居第二。茶叶生产近年来快速发展,高产优质无性系良种茶生产比重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质量逐年持续增长。有初、精制茶叶加工所(厂)490多个,有名茶100多个,先后有“宫廷普洱茶”、“五一生态绿茶”等9个品牌获国际金奖,“龙生翠茗”、  “普洱雪兰’’等27个品牌获国家金奖,有3价品牌获部优奖,有22爪品牌获省优质奖。

       [page]

        保山茶区
  地处云南省西部,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由北而南贯穿,澜沧江通过东部,在云南四个主要产茶区中,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雨量最少。辖区保山市、昌宁、腾冲、龙陵、施甸等地,都有大面积的茶叶生产。保山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是云南“滇红”及普洱茶的重要产地,1986至1987年,昌宁、腾冲、龙陵三县被列为全国首批优质茶基地县和国家出口红茶商品基地县。现全市有1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15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2005年末,保山茶叶面积35.42万亩,产量1396.5万公斤,产值2亿元,农民茶叶收入1.6亿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九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涉茶人员6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l/4,茶农45万人。茶叶发展集中在全市25个主产茶乡镇,这些乡镇中40%的农民家庭收入来自茶叶。茶产业产值达全市生产总值的5.4%,成为该区的支柱型产业,现居云南省第四位。有茶叶初制加工企业560个,初精合一茶厂55个,茶叶精制生产线30条,初精制生产能力2500万公斤,初具茶叶产业化经营企业15个,有包括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等,近年来普洱茶及以生产普洱茶为原料的晒青绿茶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普洱茶生产企业达50多家,产量3000~巨,普洱茶花色品种30多个。该区茶叶产品有50多个品牌及系列产品,其中35个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名优茶及优质产品称号,有17个茶叶品牌及花色品种获得无公害有机茶及绿色食品认证。清凉山、高黎贡山、尼诺、宁红等是该区著名的茶叶品牌。

    临沧是地处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中下游之间,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400m,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全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低纬度、高海拔,水资源丰富,土壤红壤PH值偏酸,最适宜茶树生长。同时,海拔高的地区,茶叶的生长周期较长,茶叶的品质也就相对较好,正是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这里的茶园大多在温暖湿润、云雾缭绕的茶树原产地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远离污染源,是天然优质的无公害茶,土层深,落叶层厚,土壤有机成分含量高,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空气湿热,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十分卓越。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曾提出在临沧建世界一流的大茶园。

  临沧是云南第一产茶大市,是普洱茶原料的最大产地、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还是闻名中外的“滇红之乡”。临沧茶园大都分布在海拔1500—2000m;之间,目前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25万亩,有机茶园3.5万亩,茶叶总产量3.5万吨,出口的滇红茶8千多吨,生产普洱茶成品l万多吨、普洱毛茶1.4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亿多元。产品结构从过去红茶为主转变为以普洱茶为主;全市已注册的茶叶商标达86件,还有60多件茶叶商标正在申请注册中,涉茶人口众多,全市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万,与茶产业有关的就有160万人。2005年茶农来自茶叶的收入人均增收达150元。

  普洱茶市场的繁荣,给临沧茶产业的发展带起了生机和活力,临沧作为普洱茶主要产区,其品牌形象相对滞后,制约了临沧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提升临沧普洱茶产业,研究发展具有临沧茶叶产品特性和民族特色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责编: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