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发展史(下)

  《云南通志》、《普洱府志》和《大清一统志》都有“蛮民杂居,以茶为市,仰食茶山”的记载。从道光年间到光绪初年(公元1821—1875年),普洱茶的产销盛极之时,商贾聚集普洱,商场繁荣,国内每年都有千余名藏族商人到此买茶。印度、缅甸、锡兰、暹罗、柬埔寨、安南等东南亚、南亚的商人也前来普洱做茶叶生意。每年有5万多匹骡马牛帮商队奔走在千山万水之间,马铃牛梆之声,终年不停於耳。清朝後期,由於苛捐杂税太重,普洱茶开端呈现式微。据清(普洱府志)记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规则茶捐每百斤茶为“一引”,每引收税3钱2分,这一年颁布“茶引”3千,收税银960两。此後每年都有添加,最多曾达1万引,收税银3200两。由於茶捐越来越重,茶农受损,茶商无利,以致“普洱产茶,较为民害”(续云南通志稿)卷54)。到清朝末年,茶税更重。官府设置茶官,操控茶叶买卖,收取茶税。随后又开“洋关”,增收“落地厘金”,每l两银价值的茶叶加收2分茶税。茶农不胜重赋,便弃茶另谋它业,马帮也改走它途。六大茶山敷遭火患,茶树焚毁,疾病盛行,植茶之农,逝世甚夥,致茶产锐减过半,六大茶山逐步惨淡,西双版纳的茶叶出产遭到严重破坏,产值由年产8万担减至5万担。
 
  进入20世纪,普洱茶的出产依然呈降低趋势。在设置“思普沿边行政总局”时刻(公元1913—1928年),由於政局较安稳.对茶叶出产出售采纳“民营、官茶合办”的运营方式.茶农和茶商有利可图,茶叶年产值不再降低,坚持5万担的水平。公元1929年至1938年,云南省当地政府将西双版纳改为县治茶叶出产是“官办民营”,茶商设庄制茶,民间运销,政府收税。公元1930年,每公斤茶叶收税滇币3元。公元1936年增至5元,公元1938年更高达8元。加上公元1936年后印度茶.锡兰茶进入国际商场,与普洱茶竞赛,普洱茶向东南亚的出口遭到影响,年产值降至3万多担。抗日战役时刻,茶叶外销道路被堵截,社会动乱,茶农四迁,茶庄关闭,西双版纳的茶叶出产由国民党经济部所属的中国茶叶公司和云南当地陆系(陆崇仁)财团所属佛海茶厂独占,年产茶降到3万2干多担。抗战完毕.中茶公司回迁南京,遂由陆系财团独家独占,后又兼并改称“人企公司”。解放前夕,公司将财物博移,出产急剧降低,茶叶年产值仅达5干余担,跌至最低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树立,使普洱茶重现活力。人民政府采纳多项办法,大力开展普洱茶的出产,相继在各县树立茶叶公司,在各茶区树立茶叶收购站,进步茶叶收购价钱;树立茶叶科研机构,用科学理论指导茶农出产办理;活跃改造老茶园,创立新茶区,茶叶产值逐年进步。到公元1952年西双版纳州共开展新茶园32000亩,改变了陈旧茶区的规划。树立公营茶厂。添加单位面积产值,进步茶叶的内在品赏。为进一步开展普洱茶的出产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到此,普洱茶的前史就都介绍完了,很多人会觉得喝茶只是品一品茶香,对于茶叶的了解不需要深知其历史,又没有要做研究,但其实不是的,在了解普洱茶的历史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人们生活的变化,知道很多文献记载,甚至是有趣的段子,那是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希望广大茶友在喝茶的时候也能了解下茶叶的起源、发展。
责编: 火焱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