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说普洱茶 标准在何处?

文/知青 
  普洱茶的低微,与质量很有关系,但从广东几个城市的茶庄中了解到的普洱茶,根本就谈不上有品质的茶叶,只是外型是紧压茶,什么茶种不清楚,什么茶品不了解,什么茶性不知道,什么茶气不明白,什么茶味不规范,原因出于何处。

  你说在何处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人多不清楚普洱茶的质量标准,强调自己的口感,没有标准就没有口感,这是相护相承的!为什么熟普的销量如此良好,就是因为早年的普洱茶的价格所造成的,早年的普洱茶被误传是熟普,醇和回甜以为普洱茶风格,霉味被认为是陈味,从清性转化为热性被说成暖胃,加上普洱茶的价格是全部茶品的价格的最低者,价格优势迫使了早期收入低微的人们,特别是那类出大力流汗的苦力们,为补充体内流失的津液,在喝开水冲淡胃造成的胃滞纳的反应,同时有口淡无未的口感,使他们不得不选择,味醇厚,醇和回甜的熟普,虽然有霉味,但时间一长就习惯了。我知道强调口感是极容易走入误区的,但胸有成竹会有错吗?强调自我不对吗?

  我认为强调的是一脉相承的口感,没有见过七十年代以前的型茶,则不可能认识普洱茶传统气味,没有品过八十年代的型茶,则不可能了解普洱茶的底韵,没有饮过九十年代的型茶,则不可能知道普洱茶风范。

  不依托数十年前留下的普洱茶性味,将无法新茶的应有性味,也将不可能香新茶就应有的风范,这样一来则容易则产生自以为是的偏见,过份地强调自我的口感,失去了绝大多数人的按纳的基调。

  没有前车之鉴,则容易误入歧途,造成得物无所用,有茶在手,就是不能被人接纳而形成积压,将活线变成了死线,这不是别人的错,而是根本没有去感悟别人的口味,不能预计日后口感的发展,不去估计未来口感的趋势,不能迎合将来的口味,其销售一定是困难的,没有这种估计,那我们的集茶就会迷失方向,我们要明白,我们所集的茶,是日后饮茶的需要,没有这种需要,则没有销售,没有迎口日后饮茶人的口味的茶,饮茶的人肯定会转饮符合自己的口味的茶,这样饮普洱茶的人就会减少,饮茶人少了,普洱茶就会低微,这就是恶性循环。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