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茶业文化,构筑普洱品牌内涵

        第十一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筹备工作启动动员会日前在昆明召开。会上,省茶办主任王兴原,对当前茶业形势作了讲话和具体工作安排布置。他说,云南是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滇红茶的故乡,云南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云茶产业是云南农业特色优势传统产业,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云茶产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全省茶园面积600余万亩,产量36万吨,涉及茶农600万人,进一步推进提升云茶产业,对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弘扬民族茶业文化,构筑普洱品牌内涵
  十二五云茶产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的五年是云茶产业发展历史上最快最好的五年,成效斐然。2015年,全省拥有茶园面积602万亩,产量36万吨,其中:普洱茶12.9万吨,滇红茶6.5万吨,绿茶16万吨。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综合产值达62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5亿元,工业产值230亿元,第三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产值278亿元,我省85%的茶叶销往省外及出口,云茶产业涉茶人口达1000余万人,其中,茶农600余万人,茶农人均来自茶产业纯收入达2600余元,茶企直接上缴财税5亿多元,同时,带动了茶具、包装、物流、茶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并为社会二、三产业提供40万个就业岗位。主要表现在:
 
  一是量效齐增,发展迅速。全省茶园面积达602万亩,较2010年增加40万亩,增长7.5%:总产量达36万吨,增加16万吨,增长80%:综合产值620多亿元,增长2倍,其中:农业产值115亿元,增长2倍,工业产值230亿,增长2.4倍,成品茶单价达87元/千克,增长1.8倍。
 
  二是品牌彰显,成效明显。普洱茶产量较2010年产量增加7.8万吨,增长1.5倍,工业产值140亿元,增长5.4倍;滇红茶产量较2010年增加3.5万吨,增长1.4倍;普洱茶达108元/千克,增长1.9倍,滇红茶60.3元/千克,增长0.7倍,品牌影响力、带动力得到大幅提升,单价提高,效益增强。
 
  三是实力增强,茶农增收。全省亿元产值以上茶企达30余户,较2010年增长3倍:规模以上茶企200余户,增长1.4倍,茶企加工量超千吨的近100户,增长2.1倍,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64户,增长1.4倍,产业精深加工率达74%,提高15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提高20个百分点,茶农来自茶产业收入达2600余元,增长了2倍,云茶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四是市场拓展,扎实有力。云茶产品已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国内各省区市大中城市,新增经销商、代理商6000余户达2万多户,电商达万户,经销门店、茶馆等5万多个,每年茶企参加国内展会、推介会数十场,参展茶企达数百家(次),市场网络逐步延伸至二、三线城市,尤其北方、西北市场发展迅速,销费群体人数及产品销量以2位数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五是基础强化,融合发展。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以标准园、中低改项目为牵引,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地方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五年来,完成200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完成有机茶园建设40万亩,增长50%,高优茶园建设100万亩,增长2倍,平均单产提高15千克,增长30%,亩产值增加1000元,翻了一番多,机械化和绿色生物防控技术运用水平大幅提高。茶企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加工装备能力居全国第一,仓储面积增长1.5倍。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强化。基础研究、工艺及新产品研发有新突破,从业人员专业化队伍从数量、质量上大幅提高,仅高、中级专业职称人数增长2倍。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产值比为1:2.1:2.5,茶产业为二、三产业提供了40多万个就业岗位。
 
  六是文化引领,魅力无穷。民族茶艺、歌舞、饮茶习俗,加之古树名山、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茶文化特色魁力,每年春茶时节,成千上万茶人、茶商云集茶山,成为一道“茶山游”的亮丽风景。
 
  云茶产业发展优势及特点。一是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优势。目前,在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4个茶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独有26个茶种和2个变种,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大叶种茶树,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其芽叶肥壮、萌发早、生长旺盛、采摘期长,内含物丰富,味浓、回甘、耐泡,是制作普洱茶、滇红茶的优质原料。
 
  云南有独特珍稀的古树茶资源,其分布面积达200多万亩,据不完全统计,百亩以上规模面积近30万亩,因其资源稀缺、产量低、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等特点倍受中外茶人、消费者的追捧。近年来,已初步形成一批“名山古树茶”,比如班章、冰岛、景迈山、昔归等,成为云茶产业的一个新亮点。
 
  二是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云南茶区集中分布在低纬底、高海拔的滇南、滇西南及滇东南八州市,茶区多集中于海拔1000~2000米的丘陵山地,森林覆盖率高,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20℃,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水质良好,空气清新,有着天然优越的生态环境,林茶交错,是名符其实的“茶在林中”,为生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茶叶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三是普洱茶、滇红茶的品牌优势。云南普洱茶、滇红茶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销往32个省市区,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逐步成为中外驰名品牌,我省普洱茶、滇红茶两类成品茶产量占成品茶产量的70%,茶品特色明显,“普洱茶”品牌连续四年被中国茶业公共品牌评鉴组评为全国茶业十强公共品牌,2015年普洱茶品牌评估价值55.66亿元,位居第四位,品牌竞争力和带动力名列第一位。目前,有11家茶企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有100多个获省著名商标,有3家茶企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茶企“下关沱茶”“大益普洱茶”“凤牌滇红茶”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2家茶企的普洱茶生产技艺、滇红集团的“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洱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城”,临沧市被命名“中国红茶之都”“南糯山茶”“班章茶”“蛮砖茶”和“回龙茶”等申报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等,品牌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增强。
 
  四是龙头企业及加工体系初步形成优势。目前,全省有茶叶初制所(厂)8000多个,精制厂1000余家,销售商家1万多户,其中:年加工量3000吨以上茶企20多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0余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茶企近200家,最大的勐海茶厂产值达20多亿元,全省年精深加工能力达26万吨,其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二,加工装备水平位居全国前茅。近年来,天士力(帝泊洱)、云白药、碧丽源等大型企业相继介入我省茶业,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新产品如速溶茶、茶粉、茶膏、茶饮料、保健茶品等开发取得新进展,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五是独具特色的民族茶文化优势。我省多民族特点孕育了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民族茶文化,是我省一张闪亮的名片,如傣族、布郎族、哈尼族的竹筒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白族的三道茶、藏族、纳西族的酥油茶,德昂族酸茶,许多地方的“烤茶”等,也形成了少数民族的茶礼、茶俗、祭祀,以及民族特色的茶具、茶艺,也流传有许多与茶相关的民谣、歌舞、传说、神话等,加之少数民族的习俗、服饰、民居及秀丽的自然风光,构筑了较丰富的民族茶文化内涵,也初步形成一套“普洱茶文化”的雏型。近几年“名山古茶树”自驾游越来越热,每年春茶开采时节,成千上万的茶人,茶商云集古茶山,入村住户收购、品鉴古树茶、休闲观赏古茶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增添了我省民族茶文化的神奇魅力。
 
  “十三五”期间到2020年,围绕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实现从茶叶大省向强省跨越的目标,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产量38万吨(普洱茶15万吨,红茶,8-1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达80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4000元。
 
  强省:产茶大省,强调的是量的基础,考量主要是产业规模,面积,产量,产值额,产能水平,从业人数及市场覆盖率。强省,是在大省的基础上的提升,强调质的提高,考量是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单价效益、亩产值、科技人才支撑力、市场竞争力及占有率、产业集中度(龙头企业)、茶文化影响力和产业整体效率(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度)等。这也是云茶产业未来发展、提质增效面临的主要任务。
 
  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
 
  国际国内茶叶市场走势低迷。受国际、国内总体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当前国际国内茶叶市场低迷,国际市场销售乏力,市场走势不畅,价格低迷,茶叶出口难度大,近期内难有较大反弹上扬趋势;
 
  国内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报告预测,国内市场供求过剩10-20万吨,加之近年来部分省茶叶面积仍持续增加,尚有600-700万亩未投产,以及单产提高,预计还有40-50万吨新增产能,供求过剩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从2015年茶叶价格来看,高中端茶价下跌明显,从我省的情况看,古树名山茶同比下跌20-30%、中低端茶品同比下跌10%,市场销售疲软乏力,预计在十三五期间,云南茶产业将面临着在市场走势低迷、价格起伏波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大环境下求生存,谋发展。
 
  一是产业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因各级财政紧缺,产业引导性资金投入有限,导致行政引导、推动力减弱,尤其在科技支撑、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手段,同时,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二是基础设施滞后,科技支撑不足。我省茶园集中分布于山区,园区生产道路交通条件较差,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据统计,有效灌溉面积仅10%,全省有三分之一的茶园属中低产茶园,单产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0%,亩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生产管理技术推广难度大,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全省8000多个初制所,半数以上厂房、设备陈旧老化,有待改造提升,从业人员尤其茶农实用技术培训跟不上,初精加工企业中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不足10%,科技支撑力不足,
 
  三是企业实力有限,市场拓展艰难。全省1000多家精制厂,80%为中小茶企,厂房设备不配套,不完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较弱,产品单一,有“品名”无“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四是文化挖掘不足,产业拓展不够。首先,全省缺乏一个对打造民族茶文化的整体构架和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内容、重点和布局,缺乏资金支持,茶文化建设滞后;其次,深度挖掘不足。高品质、影响力大的专著或文化作品少,有影响的茶事活动不多,尚未形成较完整的民族茶文化及普洱茶文化的理论体系,企业茶文化的融入还不够;第三,功能设施建设不配套。省及主产州市没有茶博物馆,电视台也未开设茶节日频道(湖南设有),“茶山游”的景点、道路交通及食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茶产业所带动的第三产业的拓宽空间尚未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切实举办好省茶博会的意义作用
 
  作为一个产茶大省所必需。云南是茶之起源地,几组数据:面积602万亩,占全国4300万亩14%,1/7,采摘面积553万亩,占16.3%:产量36万吨,占全国227.8万吨的16%,1/6:其中:普洱茶12.9万吨,占黑茶29.7万吨的43%,滇红茶6.5万吨,占全国1/4,农业产值115亿元,占全国1/10,单产水平65千克/亩,基本持平,有机茶面积40万亩,占全国267.5万亩的15%,亩产值2000余元,低于全国1/3,加工产能全国第一,普洱茶品牌连续四年评为十大中国茶业公共品牌,价值第三。作为一个原产地茶叶大省举办省茶博会非常必要。
 
  充分展示和搭建云茶发展成果成效平台所要求。持续多层次,多元化展示云茶魅力、成果、特色、优势、文化,其根本就是为云茶搭建平台,扩大宣传、寻求市场,走出去,争得市场主动权、话语权、定价权。
 
  树立云茶行业形象、企业形象所必然。我省85%茶叶销往国外、省外,茶企作为生产者和市场主体,企业形象十分重要,我们云企自身也要找不足,一是存在山头主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为我独尊的潜意识,导致在宣传推介时我好他不行、新观点新论调太多,不能自圆其说等现象:二是缺乏“抱团取暖”拓市场的集体意识,导致各自为主,只注重自身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宣传打造,缺乏忽视公共品牌、区域品牌的打造热情和合力,人力财力花费大而事倍公半:三是缺少大哥风范气度,尤其大企业要引起重视,要明白清楚我们竞争对手是国际省外,省内茶企总体是兄弟,市场很大,要学习餐饮业集中经营的理念模式,一个大哥身边要有一帮兄弟帮衬,才有好人脉,生意才会更好,市场才会越做越大,晋商如此,浙商、闽商如此。
 
  持之以恒树品牌之举措。品牌的打造要靠企业和产品来构建,离不开一个宣传展示的平台,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因此,各级部门、协会、媒体、茶企和茶人要把举办省茶博会当做自已份内的事,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对待,齐心协力,各尽所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使之办成一个盛会、办出特色,办出成效。
 
责编: 李明武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