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茶缘普饼——结茶缘得茶果

大益茶缘普饼——结茶缘得茶果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一代茶圣陆羽三岁时被遗弃,被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拾得,禅师以《易》占得《卜》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取名“陆羽”,以“鸿渐”为字。可见陆羽身世坎坷,不仅是个弃儿,而且姓氏也是禅师起的。
 
  陆羽从小不喜欢诵经念佛,智积禅师为了考验他,让他学茶艺,茶学,茶道,在当时茶学不是主流,被人称为杂学,但他于此与茶结缘,开启长达六十多年的学茶研究茶的传奇经历。陆羽学茶艺非常快,这就是天赋,并且对茶艺非常感兴趣,他秉承了神农尝遍百草精神,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干劲,19岁起就开始游遍全国名山大川,品评天下名茶美泉,年少时大多居无定所,为了茶学,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但也因茶结缘,认识了无锡县蔚状元出身的皇甫冉,一代名臣颜真卿,茶道始祖诗僧皎然等等一些朋友,颜真卿非常欣赏陆羽,还给他建了一个亭子叫“三癸亭”。
大益茶缘普饼——结茶缘得茶果
  陆羽在唐代就很有名,被人称为“茶圣”。这是给他生前巨大的荣誉。他对茶学的敬业精神打动了许多人,受到了许多人的敬重,有一次他到江苏镇江去考察茶事,镇江刺史李季卿正好在扬子江畔便邀陆羽同行,他听陆羽说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就命士卒去取水。一会儿士卒把水打来,陆羽尝了一口说这不是南零水,说这是临岸江中水。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尝后才微笑点头。士卒大惊,跪地请罪,原来第一次打水士卒偷懒,就是舀了岸边的水。刺史李季卿也是惊叹不已,从此陆羽的名气更大了。
 
  唐皇代宗听说智积禅师品茶很厉害,不仅能辨出喝的是什么茶,还能分辨沏茶用的水,关键还能品出谁是煮茶人,半信半疑,召来积公和尚当面试茶判真假。
 
  皇宫的茶一递上来,积公和尚喝了一口就不喝了。唐皇问他原因。他说,我喝的茶都是我徒弟煮的。言外之意就是说皇宫的茶没有陆羽煮的茶好。唐皇命人全国寻陆羽,终于找到陆羽。
 
  陆羽带来了自己清明前采制的好茶,用泉水烹煮后,先献给皇上,代宗一开碗盖,茶之清香飘来,品饮后香醇回甜,精神清爽,心情大悦。他让陆羽再煮一碗命人送给积公和尚,积公和尚喝后,连叫好茶好茶,并大声喊陆羽,你在哪里?
 
  代宗也是惊讶不已问积公,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积公笑道:“只有陆羽才能煮这样好茶来,喝了这茶我就知道他来了。”
 
  唐皇十分敬佩陆羽师徒两人,就留陆羽在宫中任职,太子文学,但是陆羽不喜仕途,回到苕溪,专心写《茶经》,直到五十岁左右才完成了《茶经》。
 
  陆羽将一生的心血付出在茶学上,铸就了《茶经》的不凡,开创茶学的光辉篇章,到晚年,他不仅受民众敬爱,也为唐皇所器重。他这种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刻苦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纵观陆羽一生,就是与茶结缘的一生,他的一生就好像沸水中的茶叶,回旋沉浮,虽不断起伏激荡,但因结缘与茶,所以终得茶之善果。
 
  今天,在盛世中华大地上,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大益茶,以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推出茶缘普饼,是对茶圣陆羽的致敬,也是对中华大地数万茶人的激励,既是让我们继承“茶圣”对茶刻苦钻研精神,也是对茶文化进一步推广身先士卒,所有热爱茶的茶人,不管茶叶行情如何冷淡,但是永远扑灭不了我们热爱茶的热情,不管行业如何变幻莫测,永远离不开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执著。
 
  茶缘普饼,越陈越香的醇滑与厚重,岁月沉淀下来的回甘让我们领略出大益茶的非凡魅力,在寒冬来临之际与“茶圣”对饮一杯,静下心来品饮一碗人人都可以喝得起的好茶,茶缘普饼。
 
  因茶结缘,因茶致富,因茶相恋,无数因茶结缘的人们,让我们相约这饼茶缘,拥有这一份值得我们花时间品饮的好茶。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也许财富的背后就是我们心灵的一次审视,也许每一次执著的行动,都是心灵悸动的发力,大益茶缘普饼,结茶缘得茶果。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