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的“森林城市”中国梦【一片树叶复兴一座城】

  提起云南普洱,不单是指世人皆知的普洱茶。比普洱茶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普洱森林城市。

  普洱不缺绿色,但却从未停止追逐绿色梦的脚步。

  普洱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始于2012年。此前,“森林普洱”已是普洱市工作重点。这也为普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从作出决定、形成规划,到全面实施推进3年来,“让城市拥抱森林,让森林走进城市”的城市生态格局在普洱已然形成。

  从“大刀阔斧”到细致入微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城市品牌,是普洱人的心声,更是普洱决策者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8月,普洱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申报,2012年9月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同意。普洱市委、市政府立即设立普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办公室,由普洱市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增设一名专职副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业务工作。2012年10月,普洱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2012年12月,普洱委托西南林业大学编制《普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评审。多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加快普洱市创森工作步伐,并定期对各县(区)开展创森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然而,普洱创森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容易。普洱有26个民族,9个县全部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有的还是直过民族,且其中有8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给普洱创森工作的推进带来一定难度。普洱市98%以上是山区,层峦起伏的地势也给普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带来压力……在哪种什么植物?如何才能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发展民生之间的关系?怎样让创森理念更好地融入各族人民心中?如何打造出一个不一样的普洱……

  心怀梦想,才能御风乘翔。为解决这一系列具体问题,普洱将工作做到细之又细。从普洱如今呈现出来的面貌可以看出,普洱创森处处体现出对质量的追求。

  为节约用地,普洱在保证城乡绿化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立体绿化、空间绿化,充分利用墙体、屋顶、桥梁、阳台等空间地域开展绿化美化,有效提高了现有绿化用地的利用率;同时,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布点增绿,特别是背街小巷、楼前屋后等边角地带,取得了“细微之处见绿化”的效果。

  为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普洱进一步加大对自然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的保护力度,有效保护自然野生植物群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时刻注意保持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和植物物种。

  为节省资金,普洱创森规划设计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反复论证的方法,力求高水平与低支出的最佳结合;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选择本地优势植物、乡土树种作为主要绿化植物,坚持乔、灌、花、草、藤结合,外来植物品种只做零星点缀和搭配,避免了高投入、低回报、高价建绿、高成本养绿问题的发生,降低了引进外来品种的高额成本和养护管理成本。

  从广度到深度

  对于普洱来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却也充满压力。

  形成普洱特色,通过创森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是普洱的最终目的。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仅是多栽几棵树、多种几片草,更为重要的是,大力弘扬和传承普洱人民世世代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更好地发挥普洱的生态优势,抢占绿色发展制高点。”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说。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的是一块牌子,又不仅为这块牌子。我们的努力是希望通过创森,给普洱的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加幸福、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让普洱各个民族和地区都富起来,过上更好的生活。”普洱市林业局局长李钊告诉记者。

  自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普洱市林业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林,生态优先,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始终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第一政绩,把兴林富民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群众利益实现林区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全力推进创森工作。

  普洱创森注重外在形象打造,更注重内在灵魂升华。“一核九星百镇千村相结合”的三维立体结构,“三个层次、四个等级、多中心、多点”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以城市绿化为基础、以公园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市域全面绿化为依托”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网络……独特的设计让普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胜一筹。

  普洱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强力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通过加快后续森林资源培育,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调整结构、强化服务、扶持龙头,持续快速发展林业产业。3年的时间,普洱已完成原料林基地建设,累计完成营林造林400多万亩,义务植树3200万株,尽责率97%;通过继续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努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对外交流合作水平,不断破解发展难题;通过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重点工作,带动林业各项工作协调发展……通过这一系列努力,普洱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森林经济”四增长。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4917万亩,增加19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69亿立方米,增加3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7%,增加3.1个百分点;林业总产值达170亿元,增加116亿元,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大关;森林资源资产达17337.95亿元,增加1648.06亿元;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2110亿元,增加145.72亿元。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亮点纷呈,取得了较好成绩。

  从满眼绿色到“森林城市”

  普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为更绿,只为更优。

  普洱的绿与别处不同。每个角落都尽显精致和用心。

  “普洱创森,注重生态,更注重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普洱为的是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城市品牌。让普洱人生活得更好,让来普洱的人喜欢上普洱。”李钊告诉记者。

  “雾霾不敢来普洱,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到8000个以上。”普洱当地人笑着说,“这几年,普洱街头流传着一个笑话,有个人初到普洱,出现头晕、嗜睡等不适症状,去医院检查,没查出任何毛病。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问诊后,确定是醉氧。”虽然有点夸张,却充分反映了普洱森林氧吧的实际作用。

  “普洱98%以上是山地、山林。可以说,满山是宝,遍地资源,但由于受长期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这里的老百姓不知道如何将这些资源变成提升生活质量的‘法宝’。我们要帮助老百姓跨越这一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就是跨越迈出的第一步。”普洱市创森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步迈出,步步为营。普洱的努力已见回馈。如今的普洱,居民出行500米即步入公共绿色空间、步行5分钟可以到达一块绿地。截至2014年末,普洱市各县区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671.1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17%,乔木种植面积占绿地面积的65.18%,街道树冠覆盖率达25.97%,地面停车场内乔木树冠覆盖率达43.46%。

  “最近几年,来普洱拍电影取景的人越来越多了。”普洱人自豪地说。诚然,这得益于普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别致的景致。

  在思茅区,植物多样、景观丰富,四季常绿、月月有花,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俨然“满城山水满城绿”。另外的9个县也各具特色,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号称“茶之源、道之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被誉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则是“无量宝地、佛迹仙踪”,景东彝族自治县是“世界黑冠长臂猿之乡”,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以“世界茶树王之乡”著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拉祜之根、千年古茶之源”,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一城连三国的地方,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有“边地绿宝石、龙血树故乡”之誉,西盟佤族自治县享“秘境司岗里、滇境雨之城”之名……“普洱的农民住的地方比你们的小别墅不差呢!”普洱创森办一名工作人员指着普洱特有的花木簇拥着一栋栋清新别致的小楼房开玩笑道。“这是普洱的现代农村。踏出房门或推开窗户,便能一览漫山茶地,一垄垄、一行行向远处延伸的壮观景色。还不错吧?”

  “天赐普洱·世界茶源”,普洱的绿色梦不远矣!

  举目未来,普洱将以国家森林城市为支点,给普洱人带来一个生态和谐、景色幽美、空气清新的幸福城池。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