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早课】深度解析易武普洱茶发展史

  云南古六大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东北部,及所谓江内六大茶山,百年来为贡茶的首要之地,也向有易武正山之美誉,易武茶区其实并不属于古六大茶山,只有曼撒茶山算是古六大茶山的范围,但其实易武茶山的产量,约占古六大茶山的产量将近一半。

  易武、倚邦是古六大茶山的茶叶集中加工运销中心,后由于交通运输的改变,逐渐衰微,但现今许多百年的易武茶品却依然在收藏界享有高度的地位,更增加了易武茶山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地位;易武茶醇厚甘甜、喉韵深远的特性,也为目前走向山头化的市场起了相当程度的领导作用,与目前的班章寨,成为大树茶的双指标。

  但是易武茶无论在产值上或是产量上,远远大于班章许多,就某个程度上来讲,想买到易武茶的难度远比班章来的低,但如果要买到易武山的茶王树寨或弯弓寨的茶,那难度就不比班章来的低。在普洱茶品饮市场不断成熟化的过程当中,销售资讯的细致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古六大茶山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87.3公里,北联江城,西与景洪市接辖,南与勐仑、傜区交接,其中攸乐茶山还属于洪景市的管辖。茶山面积广阔,海拔约为800—1400公尺,以海拔升高100公尺降低0.5℃来看,其气候具有丰富的变化性,是标准的立体性气;土壤属于红壤、赤红壤、砖红壤,PH值多在4.5—6.5之间,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平均温度约为23℃,最低温为10—13℃,年降雨量约为1700—2000mm左右,雨量大多集中在夏天,这也是夏茶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

  易武终年云雾缭绕,午后方散,令人望之颇有身在台湾茶乡之感,易武形势马首昂头,山水环抱有情,藏风聚气,难怪百年前石屏人会以易武作为安身立命之处,此为汉人下寨,形势为首,风水为要,乃千古不变之汉家文化。

  易武茶山的茶树品种,主要为大叶种,小叶种分布在倚邦、革登,易武古茶树的品种都为阿萨姆种,开发时间及管理状况皆有不同,以原料种类来分类可分为大树茶和台地茶,如果以开发时间来分的话,可以分汉寨和傜寨,如果以生态环境来分的话,则可分为自然生态及杂生林的,若以地域来分的话,则可分为易武区、曼腊区、勐腊区,茶韵风格多元,但易武的特性大致相同。以下我们从原料的分类和开发时间探讨。

  从原料的分类来做讨论:

  除去大茶树不讲,易武的台地茶产量占了易武茶区的大部分,其中以易武镇本地的台地茶为首,因多为老台地,所以茶质表现较佳,其中以电厂及田坝附近的茶为主要,其他如麻黑、落水洞和其他寨子均有台地茶,但基本上仍以汉寨为主,这些产地都是易武台地茶价格的指标。

  另外,占主要产量的是是个生产队,一至十个生产队随着海拔的不断攀高,八至十队基本上则是属于易武镇,价格也较高,海拔也较高,唯一与易武本地不同的是茶树年龄不足就,滋味后劲稍弱。

  十个生产队的台地茶以那么田做为海拔的划分,一至五队与六至十队价格逐次攀升,成为许多大厂收购易武原料的主要料区。易武台地茶的做工精美,生长环境成熟,因此无论在条形,杀青及制作工艺上,都还优于许多傜寨的大树茶,所以许多人到易武常常会误把台地茶当做大树茶购买最主要是易武的制作工艺及茶叶的条形十分精美,再加上易武茶的特性在口感上很多都表现的较为清甜温和,如果不从喉韵及其他的特性来做分辨,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出奇。

  许多汉寨的台地茶的量产,对于汉寨大树茶的纯度造成威胁,再加上近几年汉寨的常量扩大,管理深度加深,都造成汉寨原料滋味的下降,也间接促使傜寨的崛起,但台地茶仍是易武地区不可或缺的角色,若从价格的差距来看,台地茶绝对是有相对竞争力的。

  以开发时间来看,易武茶区可分为傜寨和汉寨:

  基本上的时间分水岭以2005年为分野,2005年以前的易武都是以汉寨为主。汉寨主要有:麻黑、落水洞、易比、大漆树、三合社、高山、曼秀、郑家梁子、张家湾、杨家寨、汉族丁家寨、三丘田,而傜寨则主要有刮风寨、弯弓寨(一扇磨)、傜族丁家寨(上下寨),其他如洒代、中山,也是临近傜区收茶较为活跃的地区。

  傜寨与汉寨不同,傜寨立寨本身没有茶园,基本上傜寨是以人力对临近的杂生林或国有林的大茶树进行采收,所以一个傜寨基本上可以辐射好几个杂生林区的茶源,这也是为什么2005年以来我一直在易武收购原料的原因。

  汉寨基本上我们留待下次再谈,我们先来谈一谈市场上较为陌生的傜寨。2005年我开始在易武收购茶叶的时候,易武茶在我心中一直以偏淡为主要的印象,后来我到了原料市场实际接触后,我发觉以前的易武茶偏淡,有下列几个因素:

  管理过剩:

  熟悉葡萄酒的人都知道,法国葡萄酒产区原料是禁止浇灌的,因为浇灌会使葡萄酒整体滋味跟表现下降,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春旱,易武茶的滋味和甜度大大提升的原因,这就好比西瓜遇到旱期特别甜,也是一样的原因。

  当今普洱茶的问题就是,很多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用很复杂的想法去理解,这也是为什么雨水茶滋味特别淡的原因,所以雨水茶的价格是全年最低,但由于夏天温度较高的关系,雨水茶的条形是又长又好看,因此在产地,好看的东西不一定中用。

  以春尖来说通常条形较短,最主要是由于春天的温度在易武较低生长速率跟日照系数也偏低,所以真正的春尖的条形反而没有台地茶来的好看,为什么?因为人工管理的茶园,他会考虑日照的系数,将日照的角度跟茶树的生长做合并考虑,由于是人工茶园,采摘速度自然加快,在春茶前的老叶清理也会处理的比较完整,这都会直接将产量提升,但滋味也会下降。

  雨水茶的使用:

  长期以来市场对大树茶的外观有一定的价值观,认为条形越长的茶越是大树茶,这会使的得很多人在选择茶叶上将条形纳入考虑,其实易武制作最精美、条形最漂亮的,是台地茶,市场这样的偏好也会使得制作工法改变,在揉茶工艺上也会将条形最为主要考虑,而不是考虑破壁之后的滋味,这也是茶味变淡的原因。

  基于成本的考量,雨水茶的使用十分普遍,例如以今年和07年来说,通常春尖条形短,但很多易武茶的条形就特别长。基本上易武的温度,以泼水节作为划分。泼水节之后的茶叶,生长速率快,条形较长;泼水节之前的,条形短而且价格较高,这跟气候有关系。

  但这种时间的划分在傜寨并不适用,因为傜寨本身的料源都来自于杂生林,杂生林相丰富,生态完整,茶树与其他树木跟植物混生,宛如热带雨林,腐烂植物很多,由于生态均衡,不需使用农药,而且如此零星分散的区域也无法使用农药;但也由于是自然生长,日照受到本身环境的限制,生长速率比较慢,所以通常杂生林的春茶生长就远比汉寨来得慢,故今年弯弓寨及刮风寨的春茶就寥寥无几。

  基本上杂生林的春茶决战点,大多是在4月15日,与旧有的观念略有出入,再加上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茶树的生长周期混乱,常常产生甲发乙不发,丙发丁不发的状况,也使得春茶的采收不稳。杂生林在《中国茶经》上自古就有“阳崖阴林”的记述,阳光漫射也是杂生林的特点,植物的日照系数改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程就会改变。从我的理解上来说就是生长速率较慢,这也是为什么在杂生林栽培的大树茶远比汉寨的来的浓郁的原因。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就可以知道雨水茶在日照和温度跟雨水的影响下,生长速率必然快速,但相对而言滋味也变淡,这是在很多的大厂货都常常发生的情形。

  采收次数大幅增加:

  易武茶区算是开发的很早的茶区,虽然中间经过多年的衰败,台湾人从90年代就有进入易武收茶的情况,所以汉寨的发展跟管理状况就比较上轨道。易武茶在03年与04年就走过一波行情,涨幅很大,也加速了汉寨对于茶树的矮化与管理的深度,所以汉寨当前的问题是产量太多、采收太多次;在一个春茶的时间内,采收次数倍增,滋味必然下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汉寨茶叶同样体积的重量远轻于傜寨的,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冲泡出来汤水的稠度和滋味也大大不同。是不是汉寨的茶叶品质就远不如傜寨的?其实最大的原本因在于产量的多寡,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刮风寨的价格开始超越麻黑、落水洞的原因。

  为什么傜寨的茶叶要以2005年做划分?因为05年之前的傜族人不会做茶,制作工艺十分的粗劣,需要培训,更重要的是05年之后茶叶的价格才能够吸引傜族人深入荒山野岭采收杂生林的茶叶。杂生林的原料收购需要大幅的人力,制茶技术的培养反而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所以05年之后不断有新的茶区原料投入易武的原料市场,这些原料无论在甜度、纯度及口感上的强度都远胜于汉寨,但价格也居原料价格的顶端。我到易武发现了杂生林的原料之后,发现原有的易武价值必须重新调整,因为原料的极限改变,原本达不到的境界反而可以达到。在汉寨常有人谈到纯料的概念。纯料在汉寨这种管理型茶园,相同条件、位置是可以达到的,但对傜寨来说,这只是安慰人的话,因为杂生林的辐射面很广,茶树少有聚落,日照系数变化大,茶树品质复杂,是没有办法达到汉寨的那种纯料概念。

  就以刮风寨来说,从刮风寨的鸟瞰图来看,其立寨的观点与汉寨的风水概念不同,颇有险恶之势,与这次台湾风灾的小林村山势有点相同,一看就是不产茶的山寨。刮风寨基本上是以寨名出外采收杂生林原料集中所产生的原料行市,所以刮风寨的价格不是一个价格,而是多元价格,其中价格最便宜的是白沙河。

  一般人上刮风寨收到的原料多以白沙河为主,其实刮风寨的原料来源还有茶王树寨、茶平、黑水梁子,此外还有金场河、同庆河等多处的原料来源,所以刮风寨的原料是多元而非单一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纯料不存在于刮风寨的原因。

  我相信今年以后杂生林的原料将异军突起,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年在易武做出易武茶王这个茶品的主要原因,下期我会将刮风寨的原料特性做详细的介绍,让更多喜欢易武的人能够更了解易武,并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