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湖泰斗:易武老街

  “天下武功出少林”,在武侠的世界,只有少林寺能真正被称为“泰山北斗”。在普洱茶江湖中,从历史的进程看,也没有一个地方能跟易武平分秋色。
 
  在历史的洪流中,与其说传奇是历史的选择,不如说是传奇塑造了历史。
 
  不论是现实中的少林,还是武侠中的“武林至尊”,从北魏延续至今的少林寺几经蹉跎,如今依旧新兴向荣。“七十二门绝技、禅武合一”是少林独步天下的根本基因。
 
  易武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兴于明清,历经战乱,几经周折,如今以“香轻水柔和最佳藏品”的属性,强势回归。借“太熙老顽童”的话讲:“易武是喝茶的起点,也是茶客的归宿”。
  茶马古道起点
 
  明朝末年,大量石屏人迁入,茶叶种植得到飞速发展;乾隆年间实行移民殖边,再次迁入上万石屏人汉人,易武茶叶种植面积、产量迅速增长,百业兴旺,逐渐形成集市——易武老街。
  易武老街
 
  光绪年间,倚邦因战略和瘟疫衰落,易武取代倚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易武茶远销东南亚、香港,并建立多个“字号”品牌,到民国26年易武达到鼎盛。
 
  1936年,越南的法国殖民者阻挠中国茶进入越南,易武茶东南亚的销路被阻断,从此日渐萧条;到抗战爆发,易武茶庄倒闭、茶农流散,而南京政府财政部控制的中茶公司则选择佛海(今勐海县)建茶叶中心,易武日趋衰微。此时生意虽散,但茶树还在,直至70年代,茶农废茶园种粮食,易武茶区元气大损,只有深藏于深山老林的古茶园得以幸免。
 
  2004年以来,随着普洱茶的升温,易武茶逐渐复兴。今年(2016年),在绝大部分茶区保持平稳中,易武百花箐、同箐河,古六山的蛮砖价格依旧逆势上扬,易武茶的名气风头日盛。
 
  怀着对历史的尊崇,2013年我终于踏上了这方古老的土地。华灯初上,夜色把街道压缩的有些紧凑。秋末已不是做茶旺季,但客栈依旧爆满,寻了两圈,找到一个刚建好的招待所,闷湿的石灰味还没散尽。从窗户向外望去,街道两侧正在大兴土木,新建的、未完工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宣告着易武老街强势复兴。
  老街新颜
 
  次日早起,漫步于仅剩下的一条老街(传说曾有11石板街道,全长24440米),时间顿时慢了下来。两侧的老宅保存完好,寻着石板上深刻的马蹄印,似乎听到了驼铃的回响,赶马人微笑着跟屋内的商贩打招呼,或讨杯茶、或买袋烟,朴实而热忱。驼队从这里出发,北走京都、南向东南亚、进藏,远行中亚,带着梦想和希望,笑对风雨。
 
  老街的老房子,都是传统的、垫有石墩的木质穿斗间架的重檐阁楼式土基墙四合院,老茶号的遗址,除了车顺号还剩一半房子在自家使用以外,还有一个不是很出名的元泰丰。车顺号的人还在继承祖业,而住在这里的元泰丰第五代吴建美则是一位退休老师,以缝纫为生,闲时也做些豆鼓、酱油。
  老街一角
 
  老街往后走500米左右的小山包,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写有古六大茶山的石头围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园,官方立的“马帮贡茶万里行”的石碑一方一园,已有斑驳之色。广场主要用青石板铺成,大青树的落叶撒了一地。
 
  直径下来,镇上已是人声鼎沸,早餐店异常火热,老板又抬出两张桌子,招呼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入座!
 
  茶马古道起点  大青树
 
  江湖兴衰际遇,有其踪而无其形。大浪淘沙,只有优秀的基因能不断传承。
 
  千年少林,千年易武,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在创造历史。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