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普洱茶中小茶企发展七大瓶颈(下)​

  5、企业家族化。

  中国普洱茶网讯:茶企老总往往出身于草根,其创业之初通过开夫妻店,赚了钱后投资办厂,发展经销网络,逐渐做起来的。以普洱市的中小茶企为例,其盛行的模式是男的留在老家抓生产——当厂长,女的跑出去抓市场——当总经理,公司的业务骨干也是亲一色的子弟兵,实行近亲繁殖,外人很难在这里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朋友在一起创业逐渐发展起来的,属于企业家族化的变种形式,都是人情治企,各位一起创业的朋友纷纷安排其亲戚进来,友情跟亲情一锅煮,关系错综复杂。这两种企业都跟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背道而驰,其做到一定程度,不但很难做大,而且往往会在管理内耗问题上栽跟头。当然,家族企业并非一无是处,在国外很多百年企业也是家族企业,但它们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从而解决了家族企业的痼疾。

  6、产品小众化。

  这是茶企的痼疾。其产生有着深层次的根源,一种拥有博大精深文化传承的产品,其在原产国往往容易小众化,而到了输出国却变得大众化起来。茶叶原产中国,中国茶叶品种浩如烟海,品牌多如牛毛,大家都在小众市场上下功夫,而茶叶传播到英伦,却诞生了快餐式的立顿红茶。这是因为,在原产国具有文化传统的产品,容易被细分文化所切割,文化越精深其切割程度就越厉害,市场就越呈现小众的特质。而到了新兴的国度,人们消费该种产品大都是本着实用价值的,而很少顾及虚拟的文化价值,所以容易出大众化产品。因此,在中国这样的茶文化大国,终端市场被各种消费文化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情况下,要想做大众化品牌确实很难。这就是中小茶企不敢尝试大众化的最大原因: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但我们仔细分析能不能做的问题,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安于现状、不敢挑战的表现。这是因为,中国茶叶消费文化虽然顽固,但考虑到中华地域之广大、人口之众多、需求的差异化,虽然很多人习惯于传统产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新型快消化产品的需求。中小茶企往往只看到了传统市场,而忽视了快消市场,致使其缺乏大众化的产品,也就很难突破销量严重不足的短板,从而与大企业绝缘。当然,快消化、大众化的路途并不好走,其往往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没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并不是就不能玩大众化,只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打造自己在这个细分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照样能玩转大众化魔方。从2007年以来,少数普洱茶企拒绝其他诱惑,只做茶膏,在他们的专业化努力下,一个全新的大众化市场——茶膏市场被挖掘起来,其的代表企业,如蒙顿、贡润祥也成为普洱茶界的品牌新贵。由此可见,中小茶企产品大众化路途的缺失,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成分多些。

观念:普洱茶中小茶企发展七大瓶颈(下)​

  7、文化异质化。

  作为传统文化高地的茶行业,很多茶企非常重视文化营销,但玩来玩去不是搞成圈子文化,就是搞成炒作文化,这都属于文化的异质化。这样的文化缺乏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体系,没有可行的传播策略,不是受众太小,传播范围有限,就是盲目跟风炒作,很难在消费者的心里生根发芽。还有一些茶企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拒绝文化,埋头生产和销售,忽视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现实。茶企要发展壮大必须注重文化的建设,对内建设企业文化,对外推广品牌文化,同时必须告别文化的异质化,用真正的文化来影响大众,这样一来茶企的文化建设才能落在实处,才能凸显文化的影响力。做文化是中小茶企做品牌的捷径。小企业没钱,很难在投入巨大的硬件设施上跟大企业比拼,但文化建设更多的属于智力投入,属于花钱小、见效快、收益大的投资。在普洱茶界,舍得花钱做文化,使得一些茶企从草根中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的新兴企业。因此,中小茶企必须突破异质文化,或不做文化的怪圈,才能借助文化的力量走得更远。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