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县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经营模式启示之一

  中国普洱茶网讯: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位于沧源自治县勐董镇芒摆村,2007年开始开垦建设茶园。通过7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建成占地面积14959.94亩、茶园面积11279.7亩的有机茶园。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业主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佛山市顺德区碧丽源茶业有限公司”的独立子公司,2006年12月在云南省临沧市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为1050万元,是一个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现有正式员工80人,茶叶种植管理专业户406户1500人。按照云南省对现代庄园的划分,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属于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一二三产集中类型。

  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是沧源县顺应市场经济形势和我市全面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结合当地和企业实际,确立的县内首个农业庄园。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的投资经营主体是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主体是当地农民群众,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十分明晰,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实现了规模经营,而且在资本、技术、产品等生产要素投放总量上,更好地发挥了产业的集聚优势,属于规模经济的范畴;全面采用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在经营发展战略、内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运行等各个方面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庄园,使农民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把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属于企业经济的范畴;根据区域条件,从实际出发,以茶园种植为主、茶下种植为辅,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将庄园建设成为一个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农业综合体,实现农业复合业态的整合,提升叠加三次产业的效益,属于多元经济的范畴;在产业发展上通过一业带动相关产业,在现有种植、加工、贸易一体化的基础上,还将依托得天独厚、清洁自然的庄园环境,在绿色农林果产品、清洁养殖、旅游服务等方面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高度融合和协调发展,而且在资源利用上实行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及农副产品的多级利用和良性循环,使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发展的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相得益彰,属于循环经济范畴;充分发挥原生态优势,依托面城临边的区位优势,坚持错位式、差异化开发,打造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靠特色兴庄园、凭特色取市场、以特色求发展,将形成以园带农、以园带工、以园带游、以园带城、以园带边的生态庄园特色产业体系,实现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人的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鲜明的特色,放大拉动并使产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属于特色经济范畴。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已经具备了庄园经济的六大基本特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名副其实的现代农业庄园。

  庄园经济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摆脱传统农业钳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有力抓手。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受农耕文化浸润培育不足,刀耕火种、靠天收成等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延续,传统农业的表现形式在这些地区显得更为原始和落后。沧源佤族自治县在解放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典型的一越千年的民族直过区,绝大多数群众依靠狩猎、刀耕火种延续生存。解放以来,虽然历经60多年的发展,但沧源佤族自治县现代农业的推广普及仍然较为初级,产业化程度低、群众耕作技能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农林牧渔产品直接进入流通市场或是被消耗,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实现和提升,农业产值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201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有152504万元,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排名靠后。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通过7年多的发展,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通过采取林地租赁流转、返聘失地农民入园就业、创立茶叶自主品牌、打开市场销路等系列措施,真正实现了“老板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农民变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使“荒山野岭”变成“财富庄园”,使闲置的资源变成了企业、财政和农民“赚钱的机器”。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的诞生,解决了土地资源闲置、产出率低,农民就业渠道单一、耕作水平低下,企业资本投向单一、效益链条难以有效延伸等等问题,使农民群众在较短时间内转变了观念、提升了技能,使农民群众降低了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使当地传统茶叶产品快速提升为高价值、高附加值的多元化、市场化产品,使粗放经营管理的茶叶产业从被市场牵引转变成为了适应市场、占领市场、引领市场,打破了传统农业对沧源佤族自治县农业产业的束缚,成为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个典范,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农业转型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启示。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