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褐色圆星病的两类病证及其发生生态

  这种病菌会导致茶树落叶,在叶子上形成绿斑,可用甲基托布津杀菌剂进行防治。茶褐色圆星病早于1968年秋在静冈县茶园中被发现,引起严重落叶,当时认为是由螨类危害引起。该病的症状为在成叶背面上出现暗绿色、不规则形、针头壮大的隆起,这种小隆起几个至几十个群生,呈不规则形扩大,病斑直径为2~3mm,有时与邻近病斑融合成直径5~10mm的大型病斑。一张叶片上可有几十个至几百个病斑,发生严重时形成落叶。从这种病斑上可以分离到pseudocercospora属真菌。用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人工接种可以再出现绿斑症状的病斑。从这种绿色病斑上分离到的pseudocercospora菌和茶褐色圆星病病菌形态非常相近,两者可能是同一病菌。
  人工接种试验证明,一部分绿斑症状的病斑隆起部呈黄褐色、凹陷,形成茶褐色圆星病症状,因此认为这是用一病原菌形成的两种不同症状,应统一为茶褐色圆星病的两种症状。
  人工接种试验发现,对生育良好的茶树接种病原菌后发病率一般只有1.6%~4.0%,而生育不良的茶树接种后发病率达21.6%~55.1%,并形成落叶。该病以分生袍子侵染,袍子在绿斑症状上的病斑形成量少,载茶褐色圆形病症状的病斑上形成量多。病菌在病斑中部以菌丝态越冬。在幼龄茶园生育状态不良时发生严重。绿斑症状病原害易使茶树叶片脱落,对第二年春茶产量影响大。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杀菌剂进行防治。
责编: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