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乌龙茶:铁罗汉与白鸡冠

  地处闽北武夷山脉的丹霞地貌,素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名枞自古栽”的美誉,山涧溪边,大小高低不一的或块或带或零星分布着青翠的茶树,绿色妖娆地穿梭于涧底山腰和峭壁,铁罗汉和白鸡冠就是闽北乌龙家族中的明珠。
 
  白鸡冠,原产地为武夷山武夷宫后文公祠内和慧苑岩火焰峰山下的外鬼洞中,目前在宋朝“御茶园”遗址园茶保留着规模最大的原种辅圃,白鸡冠初芽萌发时极为漂亮,像油菜花般的嫩黄充满生机和美感。白鸡冠的生物学性状是: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相对较密,叶片以稍向上斜着生为主,叶缘微波而叶身向内少许折或平,叶尖稍钝,叶齿钝而浅密,叶质既厚又脆,叶色呈淡绿色至微黄,色素无光。梢顶芽微弯如鸡冠,茸毛显露如鸡冠可能是命名白鸡冠的重要原因,而节间短同时也是白鸡冠的判别特征。一芽三叶百芽重57.0克,白鸡冠芽叶的生育力和生长势强,发芽密集而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出现在4月下旬,亩产约110公斤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
 
  同为珍贵名枞之一的铁罗汉,原产于慧苑岩之内鬼洞(又称峰窠坑),茶树生长于两边悬崖的峡谷地带小溪边,真有铮铮铁骨之风范。早在宋朝时就有铁罗汉名,但至今虽有扩种,但面积相当有限的一款小中名枞。其基本生物学特征为植株高大,树姿呈40-45度角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片为长椭圆形和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微波,叶面隆起而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钝而浅密,叶质稍硬,芽叶以紫绿色为主,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42.0克。铁罗汉芽叶的生育力较强,持嫩性好,一芽三叶盛期常年出现在四月中旬,产量高,亩产可达200公斤,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29.7%,儿茶素总量12.5%,氨基酸2.9%,咖啡碱3.7%,铁罗汉的种质基因和适应性突出,抗旱能力和抗寒性强。
 
  铁罗汉和白鸡冠均产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武夷山,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而富于魅力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这种特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大自然,武夷山峭岩谷多,雾重日光短,清晨阳照射,中午岩石遮挡,日日涓涓流水,四季云雾弥漫,地块形状大小高低不一的茶树依山附岩,郁郁葱葱又铮铮傲骨,却如天然之盘景,如此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正如清朝著名诗人沈涵赋诗赞:“香含玉女峰头露,润带珠箫洞口云”,同时,关于铁罗汉和白鸡冠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铁罗汉作为武夷山最早的名枞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闽产录异》记述:“别有松际,色浅香淡,别有一番风味在里头……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一株,年产少许”。又因铁罗汉在传说中的物殊的效用而闻名海内外,起由说是1890年—1931年在福建惠安县发生二次时疫时,部分病人因服用该县关霞梧街的施集泉茶店的铁罗汉而得到治愈,正因为如此,百姓把茶比做罗汉菩萨救世人,又因色泽青褐如铁,便称该茶为铁罗汉;而白鸡冠的来历同样动听感人,传闻此茶早于名枞之冠大红袍,相传明某知府携家人到武夷山游玩,住于武夷山武夷宫内,某日知府儿子突患病,腹涨如牛而医无效,武夷僧人闻知后赠送给知府白鸡冠并教之服法,知府病儿按法服之果然治愈,后知府将白鸡冠的奇效上奏皇帝并进献了白鸡冠茶,皇帝尝后大悦,令僧人看守此茶树,并赐银子百两,每年监制上贡并一直沿至清代。
 
  铁罗汉和白鸡冠茶同为闽北乌龙,采制加工也大同小异,均为芽叶采摘、萎淍、做青、杀青、揉捻、做形和干燥(烘焙)精制而成,现将铁罗汉和白鸡冠的品质特征分别叙述如下:铁罗汉干茶为直条形、紧结、色泽青褐有光泽,色泽青褐是铁罗汉最突出的品质特点,也是作为认别铁罗汉的标志之一;香气馥郁长久、细而含蓄、岩韵明显,具有特殊的品种香;铁罗汉特别耐冲泡,滋味醇厚浓爽,回甘持久,岩韵突显;茶汤澄黄明亮,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根据武夷茶人刘安兴介绍,铁罗汉以生长在三仰峰下竹窠岩的长窠两端的茶树,因营养来自风化剥落的岩石,石旁有溪水,终年均匀滋润茶树根部,有特别的香味,是品质最佳的铁罗汉。而白鸡冠的干茶条索紧实,色泽黄褐,外形色泽是确定白鸡冠的明显特征;香气属于清香型,香高细长而不锐,悠扬而不飘,久闻而爱不释手;滋味醇厚而清爽,回甘快岩韵显露;汤色橙黄或橙红,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叶底匀整,叶色黄绿,这是白鸡冠茶所特有的叶底色泽,也是与其它茶叶区的标准器。白鸡冠茶名好听,茶貌一般,种植更少,商品茶更是难见踪影,这也是虽为极品名枞,但了解的人并不多的原因。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