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人都在担心,会喝茶的男人会不会变坏?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这个题目叫《会喝茶的男人不会变坏》。但是我发现今天来听的女同学不见得比同学多,照说这个题目对女同学更有吸引力,你找对象是找会喝酒的男人好还是会喝的男人好?对比一下这个题目答案就出来了。有的同学问,为什么会喝茶的男人不会变什么饮料喝多的男人会变坏?那就是喝酒。喝酒的男人最多,喝酒过头就会失去理智,就会架斗殴,打老婆打情人。我们南大是国立大学还好一点,有些民办大学天天都有打架、动刀,事件发生。动刀之前肯定都是喝酒了的,绝不会有喝了茶去动刀的。


  根据公安部门统计,青年犯罪案件当中,有67.2%是和酗酒有关的。所以流氓斗殴这些坏行为都和喝酒有关系。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一件案例是和喝茶有关的,也没有听说喝了茶去打架的。都是因为喝了酒,因为酒是烈性饮料,人喝了过量就会乱性,乱性就会出事。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台湾一个茶文化大师,也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25代孙范增平先生说的。他当年在台提出这个口号———喝茶的男人不会变坏


  14年前作这个报告的时候我给它加了另一句,就是“喝茶的人不会变坏,喝茶的女人更加可爱。”我不知道现在大学是否允许谈恋爱,因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大学里面是不允许谈恋爱的。我那个年代,就是50代,不但可以谈恋爱,还可以结婚,课后牵着手在校园漫步是非常令单身汉羡慕的。总之,像同学们这个年龄,这个问题总是要碰到的。


  我记得前面讲坛李建德教授讲了《大学生谈恋爱的济学分析》,要算一算大学生的恋爱成本。但是我想,通过一杯茶来选对象更经济更直观更形象一些,而且成本也最低。你找对象的时候,可以了解下对方是喜欢喝酒还是喜欢喝茶这个标准对于女同学来说尤其重要,男同学有时候为了女生的漂亮就不管什么了,在我那个年代是非常饥渴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比较穷,吃都没得吃。


  特别是单身汉。我那在省博物馆考古队,里面全是小伙子,没有女的,所以谈起女同志来就特别有劲。当时我们里有个老同志,长得不怎么样,总是找不到对象,他就说:“我要是找到个漂亮的女人当老婆这辈子吃稀饭也干。”所以,男人对女人的选择往往更注重表面形象,你喝酒、喝茶无所谓。但女同志对男同志的了解就要知道,他到底是嗜酒还是嗜茶,往往就可以判定这个人的性格。为茶是一个温性的饮料,是一个健康的饮料,是一个文明、和谐的饮料,人越喝茶越清醒,越静,越高雅。


  但是酒喝到一定程度过后就乱了,就开始出事,因为会很兴奋,兴奋过度就会性,所以酒后会有很多失态、失言,甚至误事。所以现在我们的一个口号就是“不抽烟、少喝酒,多喝茶,喝好茶。”我提醒小伙子,如果要到丈母娘家去,最好别提酒,提两盒茶去会更讨好。对方的家长越是有文化的,你越提酒去他们越不高兴。


  提几包茶,铁观音也可以,普洱茶也可以,你提着茶去绝对讨好。为什么呢?因为自古以来,有“酒徒”、“酒鬼”的贬义词,从来没有“茶鬼”、“茶徒”,只有“茶仙”、“茶圣”、“茶客”,最普通的叫“茶人”,饮茶的人。到底是茶好还是酒好,从唐代就争论到现在,敦煌出土了一批文物中,就有一篇《茶酒论》,茶好还是酒好,争了一千多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结论。


  我今天也不一定是说茶一定比酒好,酒还是能喝,对人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好处,而且酒的历史也很古老,在原始社会就有酒了,特别是一些文人很爱喝酒,像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但恰恰是李白喝酒误事,天子叫你都不去,所以李白一生不得势,仕途非常不顺,最后在去安徽途中掉到水里去了,他看到水里有月光,他就想捞月,这就是喝酒喝醉了,误了事。但是自古以来,茶就是君子的象征,这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


  茶就是世界上几千万种树木当中的一种树叶,好像是无足轻重的一片小叶,但是现在所有的人都跟茶有关系,茶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是个很奇特的现象。茶,说小了,就是我们平时一种饮料,吃了饭,吃了肉,吃了各种菜肴之后要解渴,要消化就要喝茶这种小小的饮料。说大了,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古代的文人雅士,以茶来修身养性,追索茶道精神。说明了,茶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最后这点大家平时不是很注意,我想先谈谈这个问题。


  茶和人类的生存有什么关系,我说一个数字大家就会知道,我们中国人古代有很多发明创造,一提到中国人古代的发明创造就会想起“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这些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最早一项,造纸是发明于汉代,两千年前。火药魏晋南北朝那些炼丹的道士无意中发现的,也就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指南针和印刷术是代才推广开来的,也就八百年左右的历史。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有很多很多发明创造。以后机会谈农业考古,我可以告诉大家。


  中国是最早发明种植水稻、小米的国家,是最早种植桃、李子、枣子、柿子、萝卜、白菜等等的国家。现在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吃大米,同时世界上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的人会喝茶,这些人口加起来恰恰也是三十几亿。中国人光这两大发明就养育了世界上一半的人口,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世界上没有大米、没有茶,还有这六十几亿的人口吗?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发明,大家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片树叶,它解决了世界上一半人口的饮料问题。没有吃没有喝的就不能生存,所以,从一开始,茶就和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茶?原始社会。当今世界上谁最会喝茶?那就是中国人。


  人类喝茶喝了上万年,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人才是真正会喝茶的。虽然世界上有一半人口在喝茶,但仅仅是作为一种饮料。只有中国人,把茶当做是艺术欣赏的对象。人类最早发现茶叶,是一万多年以前,原始社会的时候,我们说神农尝百草,中了毒,吃了茶叶后就解毒,于是发现了茶叶的功效。神农就是发明农业的那个原始部落,我们水稻历史已经推到一万年前,那么就是说这个神农氏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人一万年前就已经实现了茶叶的功能。


  不久前,在杭州郊区,萧山跨湖桥那个地方,八千年前的新时代遗址里,发现一个陶釜,就是一个陶锅,有一束带叶的树枝,干在里面,陶锅底下,有烟熏的痕迹。也就是这个陶罐是熬汤的,熬的是树叶。考古学者认为这是最早的中草药,这当然也没错,茶叶很早以前是当药用。那个树叶现在已经很难确定是什么树的树叶,我们搞茶文化的猜测它可能茶树的叶。


  因为现在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煮茶还是连枝带叶放到锅里面一起煮。有意思的是,在那个遗址陶罐的附近,发现了一颗茶树籽。这说明八千年前,杭州的郊区有野生的茶树林、茶树籽,采茶叶时偶然把茶籽带回来了。所以,有理由怀疑这个陶罐里的树枝叶就是茶树叶。那么中国人喝茶至少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了。


  原始社会,粮食还没有完全发现的时候,就采野菜、野果子,所有树叶的嫩芽都采来当食物,就像我们现在,乡村里面,柳树叶、枸杞芽、香椿芽都能采来吃,原始人什么都没得吃,就采嫩芽来吃,这里面就包括了茶树的幼嫩叶。所以我们人类使用茶叶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食,把茶叶当成食物来吃。以后在食用茶的过程当中才发现茶有解毒的功能,就慢慢把茶叶提取出来去熬汤,当作药来喝。所以人类用茶叶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喝,当药汤喝。


  因为茶叶能够保健、解毒,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后人们就经常喝,后来变成天天要喝,就变成了一个日常的饮料。这就是第三阶段——饮。第三个阶段大约是两千年前汉代形成的,我们有文献记载,那时候茶叶已经成为普通的饮料,在四川已经有茶叶市场出现。所以人类利用茶叶的阶段开始是食,第二阶段是喝,第三阶段是饮。


  可以说,现在世界所有的国家对茶的利用都停留在“饮”这个阶段,都是把茶叶仅仅当成饮料。但是,中国人大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进入了食用茶叶的最高阶段,就是品茶的阶段。品茶的什么?品茶的香、味、形,追求品茶过程中的美妙的意境,追求品茶的道德精神,即茶道精神。这就是品的阶段。


  这时候茶叶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对象。什么艺术?生活艺术。不仅仅把茶当成饮料,解渴、提神,也不仅仅是把茶当成是健康的饮料,解毒、治病,更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品尝,这是喝茶的最高阶段,是一种艺术行为,因为把茶叶当成一种艺术欣赏对象,发展到品茶的色香味的艺术阶段。


  当今只有中国人,当然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文化精英,把茶作为艺术欣赏的对象。这个阶段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唐朝就已经形成、成熟。因为唐朝的大批文人雅士、一大批作家,包括李白、白居易、杜甫等,他们介入了茶事活动,提升了品茶的文化品味。所以,从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开始,就出了一个“茶圣”,叫陆羽,写了一部著作《茶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介绍茶叶的种植、生产、制作、品茶的百科全书。《茶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人品茗艺术的成熟。


  先看这张,这是浙江湖州东汉墓里出土的一个青瓷罐,这么高,这个罐的特别之处就在它上面的字,一个“荼”字,古代就是指“茶”,这个陶罐上有个“茶”字,这就说明这是跟茶有关一件文物。这是一千九百年前,古代人们是怎么喝茶的呢?跟现代不一样,我们现在这种泡茶是明朝才形成的。根据文献记载,古人制茶,从树上采摘茶叶,那时的茶是野生茶,很苦的现在这样泡的话,喝不了的,要放到蒸笼里去蒸,蒸熟后要压掉茶汁,因为茶汁太苦太涩喝不去,然后把它捣烂,放到一个模子里,压成一块一块的饼,烘干后就成茶饼了。


  就像现在的普洱茶,普洱茶就是以古老的形态保存在西南地区。要喝的时候就把茶饼拿出来,放到炭火上烤,捣烂,然后放到罐子里面,再放上生姜、橘子皮、葱,还要放点盐,这种叫茶,冲上开水,盖上盖,一会就可以喝了。这种喝茶的方式是最古老的,实际上就是原始人采了蔬菜果子和茶叶一起煮,当成食物来吃。汉墓出土的器物证明了最古老的喝茶方法就是和生姜、橘子皮一块往后就慢慢演变。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品茶过程的变化是这样的:三国时是放在一个罐里面泡,放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到了唐代,经过陆羽的改革,就变成了煮茶,放在炉子、锅里煮,煮了之后放点盐,三次水开茶才算煮好;到了宋代,不是放到锅里煮而是放到碗里面点,然后斗茶,也叫点茶;到了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就废除了饼茶,直接用散茶来冲泡。


  品茶这个阶段大约开始于西晋长江流域的文人雅士在介入茶事活动当中,带着文人作家们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来从事茶事活动,从而把中国人饮茶提高到品茶阶段。西晋诗人张载的茶诗《登成都白菟楼》里有两句“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芳香的茶盖过六种盛行的饮料,茶的滋味传到九州大地。


  这首不说茶的保健提神作用,而只提到了它的芳香,强调它的气味,我们现在品茶就品它的色香味是最重要的。所以从西晋开始,品茶过程中就强调品它的芳香和滋味。一直到了唐朝,这品的习惯、风气越来越盛,所以就出现了以茶代酒的各种茶会,叫做茶集,也叫茶宴。人们在品茶当中吟诗作赋,是一种很高雅的集会。


  唐朝诗人钱起有首诗《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阑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竹下,说明茶宴的地点不是在室内而是在竹林里;紫茶就是紫笋茶,是唐朝很有名的贡茶;他们在竹林底下品着很美妙的紫笋茶达到忘言的程度,陶醉在茶香之中。当时大家都不说话,因为开始的时候肯定话很多,大家吟诗作赋,但是这时候都沉浸在茶香之中了。


  人不管从事什么活动,如果达到忘言程度,就是最投入的阶段。好朋友在一起,刚开始噼里啪啦说很多话,到了最后,没有话说,大家静静地坐,静静地欣赏,这是最入神的一种状况,不知道在座的诸位,和你们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在树林里散步,或是看落日余晖,或是看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的。刚开始话很多,但是到了最后会一句话都没有,两个人静静坐在那里呆上大半天。


  如果你们能达到这个程度,你们的感情就达到了最融洽的程度。如果小伙子刚开始紧说“Iloveyou”。这时候的感情是不稳定的,是浮躁的。到了两人很默契,静静地欣赏大自然之美,这时候的感情才是最融洽的。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你就可以放心了。没到这个程度,感情还不算投入。


  十年前,我陪一个日本的茶文化专家到庐山参到了山上,翻译腿受伤了,不能陪我们。我不懂日语,他不懂汉语。晚上吃完晚饭,天还没亮,我们决定出去走走,走到牯岭,天黑了,再走到小天池,那时候月亮出来了,那里有一片松树我们走过松树林,发现月光穿过松树林,地上有一块一块的月光。


  走过去看到九江万家灯火,我们就在亭子里坐下一直远眺,因为语言不通,就在那静坐。那时只听到风吹过松树林发出片片松涛声。我们两人在那里整整坐了一个半小时。这个晚上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回国之后,我心潮澎湃,写了一首打油诗给他:“林中结伴踏月行,万家灯火耀眼明。相对无言听天籁,万里松涛诉衷情。”那时我们两人都达到了忘言的阶段。
 

  唐朝人品茶也到了忘言的阶段,接着说上面的诗。流霞,是一种名贵的酒。那句诗的意思就是在竹林里喝紫茶,胜过神仙喝酒。本来心里有很多杂念,都被这碗茶汤洗得干干净净了,但是大家的兴致依然很高,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只听到一树知了在鸣叫,太阳已经西下,影子斜了。这首诗说明了唐朝诗在品茶时达到了忘我、投入的境界,它没有提到茶的功利作用,完全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就是品茶的意境,要达到这个境界才算品茶。


  有一个叫卢仝的人写过一首茶诗叫做《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就是感谢孟谏议这个官送了新茶给他,他写了很长诗给他,这首诗前后很长,但是最有名的是中间的七句,后来号称“七碗茶歌”,他把品茶细分七个层次,分为七碗,第一碗怎么样,第二碗怎么样等等,是“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一碗润喉;两碗孤独烦闷都破除了;三碗肚子里什么都没有了,就只剩下“文字五千卷”,也有人说“五千卷”是老子的《道德经》,脑子里只有老子之类的思想,所以也说饮茶有助于创作,就是这个道理;喝到第四碗的时候身上微微发热,发汗,这时不但是汗要发出来,平时的一些不平,一些委屈、苦闷统统都从毛孔里散发出去,考场没考好、手机钱包被偷、没评到职称等等种种不如意的事喝到第四碗的时候都忘掉了,都从毛孔里散发掉了;喝到第五碗,浑身肌骨都轻飘飘起来了,喝到第六碗神仙都沟通了;第七碗茶是不能再喝了,因为会觉得两腋长出翅膀习习生风,要飘飘欲仙了,得道成仙了,喝到最高境界是成了仙人,实际上就是“三饮便得道”,喝七碗就得道成仙了。


  日本一千多年来,它的社结构没有被打破,虽然有军事政变,但是天皇制度一直传到现在,特别是到了二战後美国人驻也没有改变它的天皇制度,所以日本这个社会的等级森严,传统文化可以一成不变地保存现在,因此我们八百多年前的点茶方式在日本可以一直保存到现在,现在的日本茶道实际上是宋代的点茶方式,只是它在佛教界保留得非常完整,成为日本佛教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此日本茶道泡一次茶要四个小时,要跪着接受,我们老年人受不了,但是日本小孩都是跪坐,非常繁琐,非常严谨,而且一成不变,后来它成了家元制,父传子,子传孙,传到现在,等级非常森严,日本的女孩子在出嫁之前必须学会两样东西,一个是穿和服,再一个是茶道,我们中国姑娘出嫁要学会做针线活,但是日本的上层社会要学会穿和服和茶道,所以他们的茶道就成了佛教禅宗的一种修养,修禅之道。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