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斗茶”你知道多少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就是在品茶时为了评出高低,决出胜负而进行的一种饮茶方法。斗茶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斗茶”,多为两人捉对“厮杀”,也可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经常“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
 
  斗茶的方法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对斗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据记载,斗茶主要包括鉴茶辨质、细碾精罗、候汤燥盏、调和茶膏、点茶击拂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须精究熟谙,最关键的工序为点茶与击拂,最精彩部分集中于汤花的显现。
 
  宋代“斗茶”其法如下:即把一种半发酵的白茶蒸压成饼的茶膏碾细放在茶盏里,以汤注之,并用力搅动调膏,调和茶末如浓膏油,以粘稠为度,茶水表面就如“疏星皎月”,灿然泛出鲜白色。其茶具主要为盏,调膏之前,还须“温盏”,再注入沸水。蔡襄《茶录》:“盏气热,冷则茶不浮。”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
  衡量斗茶胜负的标准,一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的内沿与汤面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汤花保持时间较长、紧贴盏沿不散退的为胜,而汤花散退较快、先出现水痕的则为输。斗茶时,操作者需要心到、手到、眼到,既紧张谨慎,一丝不苟,又运作自如,风致潇洒;观赏者屏息静声,视操作起落倾旋,观茶汤变幻散聚,即兴味热烈,扣人心弦,又妙趣横生,雅韵悠深。斗茶时,白色汤花与黑色建盏争相辉映的外部景观,芬芳茶香与浓郁茶情注入心头的内在感受,不仅给人物质的享受,更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斗茶的盛景
 
  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的时代,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可见宋代斗茶之风极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徽宗超级爱茶,工画、善舞、懂香、制器等等样样精通,确实带动了整个茶产业的兴起和茶文化的兴盛。对当时“斗茶”这一个特设的游戏项目,特地写了《斗茶词》,描绘出了宫人们斗茶的情景:上春精拣建溪芽,携向芸窗力斗茶。点处未容分品格,捧瓯相近比琼花。
  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间,老板家人也住在里头。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或其家临江、近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
  如今,古人斗茶时的盛况已难看到,可我国大部分的产茶区,仍能看到古代斗茶的遗风。从古至今的斗茶文化,反映出了中国茶文化的精深与历史的源远流长。
责编: 燕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