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摩崖石刻

茶马古道上的摩崖石刻  “茶马古道”上的摩崖石刻,全部是藏文的,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何人留下的,它的下方是一眼常年不息的天然温泉和一处山洞,那是旧时在怒江边行走的马帮曾经歇脚的地方。

  石刻上那些漂亮的经文是玛尼石上常见的“六字真言”,这些大段的藏文内容估计也充满着祈福含义!

  在仰望这些巨大石刻经文的时候,我想到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我不知道这满山崖的文字记载了什么样的内容,我只知道有些故事,一定随着那些远去的马铃声伴唱的山歌,越走越远!而那些古老的传说,也沿着这条行走了千年的茶马古道,早已远离了人间!

  日前,雅安市芦山县文物普查队在芦阳镇黎明村发现一处罕见的北宋摩崖石刻。该石刻位于海拔近1800米的山路旁,在一块长5.2米、宽2.6米、高3米的天然巨石上。

  石刻分上下两部分,上面刻有“天禧元年九月十五日”等字样,雕刻尺寸为90㎝×50㎝;下刻“崇宁元年三月廿五日重修记”等字样,雕刻尺寸为80㎝×74㎝。由于雕刻文字的石壁向斜上方延伸,犹如一把巨伞遮挡风雨,加之这里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使得石刻得以较好保存,除个别字迹风化脱落,其余字迹基本完好。在石刻纪年中,最早的“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距今已有992年历史。

茶马古道上的摩崖石刻

  在离摩崖石刻不远的山路上,一段古老的石阶路通向山顶。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条道路是古时北至邛崃、南通雅安的交通要道,经分析,该石刻与重修茶马古道有很大关系,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地处滇西的保山,山雄水奇,而众多越江跨河连山接衢的古今桥梁则构成了一道特殊而壮丽的风景线。举世闻名的古西南丝绸之路迢迢西去,正是倚仗着那一道道凌空卧波的飞虹才变天堑为通途,实现了“一跨能穷天外天”的人生梦想。

  在众多的古渡中,曾在断岸裂石、浊浪排空的澜沧江上渡人无数、历尽千年沧桑、即将在2008年完全沉入澜沧江底的霁虹桥,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

  近日,笔者从保山城出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古西南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古驿站水寨。随后继续前行,经过又一个小时的连续下坡,终于到达了澜沧江边的“人文奇观”———霁虹桥前。山河依旧,岁月悠悠,站在那早已被洪水损毁的霁虹桥残留下来的旧桥墩上,望着那高大的摩崖石刻上巨大的“西南第一桥”的石刻字,心里的滋味真是难以言表。

  这不是一座寻常的桥。这座东连博南山之“九曲十八弯”,西接罗岷山之“梯云路”,一直享有“天南锁钥”、“西南第一桥”等盛誉的霁虹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作。1986年前的霁虹桥是云贵川藏陕五省区存留下来的95座古铁索桥中最古老、最大、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国最宽大的3座铁索桥之一,比四川泸定桥宽1米,并且还早了200多年,称得上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世界著名学者、美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编撰的《中国科技史》里写道:“霁虹桥为世界现存的唯一最古老的铁索桥。”

  然而,这座久负盛名并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我国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铁索桥,不幸被1986年10月那场汹涌而来的洪水夺去了它近千年的生命。现在唯有断链残墩,游人到此,无不感慨万千。

  如今与霁虹桥浑然一体的摩崖石刻只能孤独而又倔强地伫立在沉寂的古渡旁,默默地听江水流淌。摩崖石刻因霁虹桥的存在而相互辉映,构成了澜沧江峡谷里最奇特的一幅山水人文景观。古渡、摩崖、桥梁,在这雄奇的山水间奏出了令人震撼的生命赞歌。在题满了前人写下的锦绣文字面前,你想要一下子读懂这桥这山这水之煌煌历史,真的是很难。

  这些题刻,大多出自明清两代过往显宦名流手笔,立意高古,诗、联、题辞齐备,正、行、草、隶共辉,除部分因岁月的侵蚀或人为损坏外,现尚有二十余条清晰可赏,且多数字大如斗,古风袭人。其中书写于清康熙癸未年间(公元1703年)的“霁虹桥”三字行书,系当时的保山知县张其嵋所题,幅高1.27米,宽3.4米,体壮气足,格外醒目;明成化年间由督学使吴鹏所题“西南第一桥”,直书阴刻,字高0.8米,笔力雄健,章法亦佳;还有“沧江飞虹”、“悬崖奇渡”、“金齿咽喉”、“天南锁钥”等,均古意苍苍,各具特色。在众多诗联中,明代新都状元杨升庵的《霁虹桥》则最为著名。当年,才情冠世的杨升庵登临霁虹桥,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织铁悬梯飞步惊,独立缥缈青霄平。

  腾蛇游雾瘴氛恶,孔雀饮江烟濑清。

  兰津南渡哀牢国,蒲塞西连诸葛营。

  中原回首逾万里,怀古思乡何限情。

  而当年徐霞客来到这里时,则以“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几个字描绘了这里的水流态势。可以想见,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选择这样一个水流平缓、风浪绝少的地方作渡口,又是多么富于科学眼光!

  然而,随着小湾电站2008年大坝蓄水,这些汇聚了杨升庵、张含、张学庠、孙人龙、汪如祥、顾纯、担当和尚等文人大家的才思慧想的摩崖石刻将被淹没。到那时,人们再来寻找那熟悉的身影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为了挽救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2004年春节前后,由云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何金龙等人组成的调查小组前往霁虹桥和摩崖石刻进行了半个月的考察和测绘。5月,考察报告出台了,经澜沧江小湾水电站淹没区文物古迹处理及维修工程处审议后,决定于今年10月开始全面实施这两处省级重点文物的抢救修复工程。

  此次修复将在原桥址上游约450米处的老云崖按原样重建,摩崖石刻也将随桥身搬迁,在新址选择相似岩壁进行镶嵌、临摹雕刻、切割等,部分石刻移入博物馆陈列。

  考古文物所的专家说,经过抢救修复之后,预计2005年5月将重现昔日“西南第一桥”的风貌。2008年,小湾电站大坝蓄水后,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在南方丝绸古道上先人们留下的这两处惊世杰作。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