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产值达到22亿元!茶叶成为清远新型支柱产业

  2017年清远市茶叶产值达到22亿元,比2012年的9亿元,增加了13亿元,增幅达144.4%,英德市茶叶产值也从2012年的8.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8.8亿元。
 
  清远位于广东省中北部,是广东省的茶叶主产区。2017年清远市茶叶产量达6000吨,比2012年的2904吨增加3096吨,增幅达106.61%,其中英德市茶叶产量从2240吨增加到5150吨,产量增加2910吨,增幅达129.9%。随着新种茶园逐步投产,预计到2020年,清远茶叶产量将超过1万吨。
  2017年清远市茶叶产值达到22亿元,比2012年的9亿元,增加了13亿元,增幅达144.4%,英德市茶叶产值也从2012年的8.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8.8亿元。
 
  清远茶叶历史悠久
 
  清远是个古老产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英德种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南宋英州知县汪任曾以“煮佳茗”为题,写诗赞美“煮茗台”,诗曰:“石梯千级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游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英德县志》记载:“赤朱山茶、石莲乡山茶、阿婆嶂岭茶、溪头乡黄岭茶、鹤子乡浮云山茶皆奇品……五郎嶂产茶,气味清绝。观音山亦产茶。”《重修英德县志》记载有贡茶数量:“茶叶70斤7两,芽茶14斤5两。”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又据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位研究员的研究认证:英德茶叶生产始于唐朝,是韶州三个产茶县之一。目前北部不少地区均发现几百年甚至近千年的古茶树,更是清远茶叶历史源远流长的有力证据。
 
  从乾隆22年—1842年,广州口岸通商,全国出口茶叶都经英德水、陆二路。水路则必经北江过浈阳峡,英德成为“中国茶路”的门户。2017年1月,英德浈阳峡成功当选为“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英德现代茶业全产业规模化发展,始于1956年,工业化精制英德红茶始于1959年。1963年,英国女王在一次“国宴”上用英德红茶招待贵宾,受到高度的称赞和推崇。到上世纪90年代初,整个英德茶园面积超过10万亩。英德红茶出口至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提供4—5万多担红茶出口,创造外汇四五百万美元。这段历史成为了英德茶行业从事者的集体记忆,也成为当地人长久以来津津乐道的话题。
  英德红茶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谈到清远茶叶,必定绕不开英德茶产区。英德市位于粤北山区南部,三江交汇,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区,境内温暖多雨。独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极宜茶树自然生长。
 
  英德作为清远市茶叶主产县,茶叶从业人员由2012年的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2万人,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6年度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2014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到2017年,英德市已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2015年,“英德红茶”品牌正式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品牌馆,获得2015—2017年度中国茶业品牌馆品牌茶叶,并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2018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20.78亿元,比2012年的8.51亿元增加12.27亿元。2017年,英德红茶获评“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英德市有8个企业共11个茶样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名茶样库。
 
  茶叶生产在全市开花结果
 
  2012年以前,清远市仅英德有3万余亩的茶叶种植,其他县(市、区)规模很小。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清远市8个县(市、区)均有茶叶生产,清城区、佛冈县实现了从无到有,其他县(市、区)也扩大了种茶地域,并形成了清新区笔架山、石潭镇,英德市英红镇、东华镇、黄花镇,连山县禾洞镇、连南县大麦山镇、大坪镇,阳山县秤架乡、黄忿林场等种茶集中区。
 
  截止2017年底,清远市获得清远土特产十件宝的茶叶产品共5个,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企业数量共7家,比2012年增加6家;英德市积庆里茶园获农业部授予的“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荣誉称号、被广东省农业厅评为2A级广东农业公园。清远北部地区品牌影响力相对突出的茶叶品牌有阳山的“第一峰”,连山县的“雪山眉”“金子山”“美人醉”,连南的“黄莲茶”“天堂山茶”“高界茶”等。
  目前,清远市基本形成了以英德红茶为主,英德绿茶、笔架茶、蒲坑茶、连阳高山茶协同发展的格局;高香型优良茶叶品种英红九号得到很大的推广,种植面积7.5万亩,占英德市茶叶种植面积的75%。全市茶叶生产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以英德市为中心的英德红茶区,以三连一阳为主的北部高山绿茶区,以清新区为主的中小叶品种陈香茶区,如笔架茶、蒲坑茶等。
 
  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
 
  一是修订和制定多个标准。2015年开始,清远市已在DB44/T300-2006《英德红茶》的基础上,修订新的标准;正在制定英德红茶国家行业标准。连南县制定并发布了《连南大叶茶》地方标准。
 
  二是结合茶叶产业带和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等项目,全市建立了大批的茶叶标准园,推进了茶园的标准化生产。
 
  三是“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规模化经营程度显著提高,茶园都或多或少与茶叶公司或合作社建立了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了产品质量。
  四是品牌认证企业显著增加。全市通过有机认证(含转换期)的茶叶企业超过10家,绿色认证的企业3家。
 
  五是出口基地实现了从无到有。全市现已培育具备出口资质的企业4家,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企业4家,实现了自国家停止统购外销后茶叶出口企业从无到有。产品逐步销往俄罗斯、摩洛哥等“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
 
  饮茶融入当地饮食文化
 
  清远市各地的茶叶都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进入英德市境内,路旁矗立的“中国红茶之乡”的巨大招牌提醒着到来的人红茶在英德的地位。进入英德市区,红茶的印记明显而具体,几乎在每条街道都可以看到茶庄或者是红茶销售点。尤其在红茶茶庄、专卖店相对集中的茶园中路,红色的外装风格在英德这个粤北小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英德现在规模稍微大一点的红茶品牌企业都在市区设立茶庄或者专卖店。
  进入连山、连南、阳山境内,销售品尝本地高山红茶、高山绿茶的茶庄也随处可见,当地居民、外来游客都愿意坐下来细细品味本地茶叶,慢慢体验优美生态环境中散发出来的美妙茶香。
 
  茶叶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依托茶产业发展,清远市大部分茶农增收效益比较显著。以主产县英德市为代表,英德市核心产茶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万多元,高于英德市平均水平30%。各茶区在采茶季尤其是春茶期间,茶农仅采茶收入就可以超过200元/天,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农综改工作。通过开展农综改,把农民细碎化的土地整合连片,盘活土地资源,引导发展规模化的茶叶生产。农民通过收取租金、土地入股等形式,获得土地收入。
 
  二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目前,清远市的茶园都或多或少与茶叶公司或合作社建立了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尤其是产销方面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了茶叶规模化经营程度,保障了产品质量,推动了品牌创建,最终保障了茶农种植的效益。
  三是支持龙头企业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解决种植土地的流转问题,保证农民的土地收益权利。
 
  四是当地农民参与到茶产业的种植生产、加工包装、广告宣传、产品营销、休闲观光、农机服务等各个环节中,通过劳务或增殖服务实现更广泛的增收途径。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