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茶,中国茶


  2013年6月5日下午,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项目成员周重林、胡皓明,以及项目顾问陈可可、杨海潮等人,与前来云南昆明参加南博会的印度Saharia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印合作贸易促进会主席马赫什·萨哈里亚(MaheshK.Saharia)一行在云南茶马司进行了会谈,大家就中茶、印茶文化品牌和市场进行愉快地交流。
       
 

  双方针对红茶全球价格上涨以及各地原料价格交换了一件,印度大吉岭上好的红茶成品能卖到400美金,这个价格也许比中国国内好的红茶价格便宜,但他们有大额稳定市场,不像中国某些品类的红茶价格大起大落。

  茶叶是印度的支柱产业,国家有专门的茶叶局来管理行业,而非只是行业协会。印度三大红茶产地大吉岭、阿萨姆以及尼尔吉里茶都有专门的标识,在MaheshK.Saharia带来的茶品中,我们很快就可以辨别出这些来自那里,是什么等级。

  印度的茶叶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所有印度企业生产的茶叶质量得到政府的认可,才能得到印度茶叶局颁发的这些标识,一是品牌的象征,二意味着质量保证,这些都是免费使用。如果有企业作假,会面临着巨额惩罚。
       

  反观我们的茶品,那些QS也是食品大类范畴,有机认证也在农业大类范畴,专门针对茶的地理认证居然要企业承担费用,政府主导的协会与企业之间不是一种良性合作关系,反而是一种市场博弈行为。

  印度有22个邦生产茶叶,年产上百万吨。大吉岭茶与中国祁红、斯里兰卡并称三大高香茶。

  印度种茶历史始于1830年代,英国人通过向中国盗取茶种、拐带茶工、改良种茶以及制茶、引入拍卖机制等多种方式,仅仅过了50年,就在1888年全面超过中国种植和出口规模,并一直保持对华茶的绝对优势,让华茶陷入了百年的衰退期。(详见《茶叶战争》)

  从晚清开始,入印度考察茶业的中国人络绎不绝,他们带回了间种法、机制茶法以及化肥施肥法等等。百年之后,中国茶人再次走上学习道路,这次,他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塑造品牌和开拓市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普洱茶网,《茶叶战争》作者:周重林

责编: 哥歌
普洱茶品牌推荐